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李新海谷晓峰马有志邱丽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催生了精准设计育种,驱动作物育种加速向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作物种业竞争的热点.系统分析了国际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态势,明确我国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展望新时期我国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路径,为推动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农作物基因设计前沿育种技术遗传改良

    我国池塘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童心雨姜森颢葛宝明唐伯平...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池塘养殖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池塘养殖绿色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池塘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养殖技术现状,指出了池塘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标准和技术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和新模式应用,以及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等具体策略,推动和促进我国池塘养殖业的现代化进程与绿色发展.

    池塘养殖发展现状对策

    小麦RCAR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与逆境响应

    史梦梦温思钰赵佳佳乔玲...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小麦RCAR基因家族的进化与逆境响应,有助于阐明RCAR基因抵御逆境胁迫的调控机制.根据保守结构域在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27个RCARs,除了第5和6同源群外,其余同源群均有分布.根据进化关系可分为6个亚组;GroupA和GroupB中12个TaRCARs均检测到快速进化,ω值分别为0.349和0.321,GroupA中3个位点经历了正选择,后验概率P>0.99;TaRCARs启动子顺式元件主要有4类,分别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光响应、激素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比较RNA-seq表达谱发现TaRCAR1、TaRCAR2、TaRCAR4和TaRCAR7是组成型表达,其余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干旱和热胁迫下RCARs响应模式不同,除TaRCAR3和TaRCAR6在热胁迫后12h内表达提高外,TaRCAR1、TaRCAR3和TaRCAR6均在干旱胁迫和热胁迫后6h内提高,TaRCAR5在干旱胁迫后表达上调,TaRCAR7在热胁迫时表达下调.

    小麦RCAR基因家族正选择进化分析逆境响应

    基于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适应性分析

    张永芳高志慧史鹏清韩志平...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并引进适应山西大同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3份鲜食大豆、4份普通大豆共7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出苗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共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3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评价分析,确定不同品种在山西大同地区的适应性.结果 表明,参试的7个大豆品种在山西大同地区均可正常成熟,各个性状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好.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73和0.62;绿75出苗早,生育期短,口感好,可作为鲜食豆在当地引种;翠扇大豆及中黄35农艺及品质性状表现均优良,可作为当地普通大豆的主推品种.不同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出苗期、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和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可知,翠扇大豆、绿75、中黄35在大同地区的适应性最好.上述结果可为山西大同地区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

    大豆品种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适应性

    晋北地区不同甜荞麦品种(系)的适应性评价

    王慧杨媛石金波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异甜荞麦品种,于2014-2016年通过田间种植、考种对晋北地区引进的12份甜荞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观测和测量,运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对不同甜养麦品种(系)的稳产丰产性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养杂-1、通荞1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综甜荞2号和通荞1号静态稳定性较好.12份甜荞麦品种(系)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947%,根据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筛选出3份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甜养麦品种,分别为右玉甜养、蒙0530和宁荞1号.聚类分析表明,12个甜荞麦品种(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的株高相对较高,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较多,籽粒重、单株粒数多;优于第Ⅱ类.研究为当地甜养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甜养麦农艺性状高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

    芝麻种子萌发动态及其代谢生理变化研究

    孙建周红英乐美旺颜廷献...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0~6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芝麻种子萌发动态代谢生理变化

    NaCl胁迫对葡萄砧木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尹勇刚袁军伟刘长江韩斌...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葡萄(Vitis sp.)砧木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耐盐葡萄砧木品种101-14M(V.riparia×V.rupestris)和盐敏感品种188-08(V.berlandieri×V.riparia)的一年生苗为试材,比较研究了0、4、6、8、10 g·kg-1的NaCl胁迫对2种砧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同时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也呈下降趋势,初始荧光产量、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6 g·kg-1 NaCl胁迫下,188-08光合速率降低主因由气孔限制转向叶绿素限制,并在8 g·kg-1 NaCl胁迫下PSⅡ受到严重损伤;而101-14M叶片在8 g·kg-1盐胁迫下主要因叶绿素限制造成光合受限,并在10 g·kg-1盐胁迫下PSⅡ反应中心遭受损伤.

    葡萄砧木盐胁迫叶绿素光合特性荧光参数

    棉铃虫葡萄糖氧化酶HaGOX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和性质研究

    张艳丽任柳张宇宏张伟...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毕赤酵母是使用最广泛、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异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在毕赤酵母GS115中实现了来源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葡萄糖氧化酶基因hagox的异源表达.以棉铃虫hagox基因连接pPICZαA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H菌株后得到含有hagox基因的重组酵母菌株.通过平板显色、酶活力测定和SDS-PAGE分析,重组酵母中HaGOX成功表达.HaGOX含60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66.9 kD,预测等电点pH 4.78.经测试重组HaGOX的最适pH为6.0~7.0,最适温度为40℃,对6-脱氧-葡萄糖和D-葡萄糖具有高催化活力,以D-葡萄糖为底物的比活力为13.63 U·mg-1,对其他吡喃糖和二糖没有催化活力.

    葡萄糖氧化酶棉铃虫毕赤酵母异源表达

    基于AMESim的旋耕机自动调平系统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吴帆蒋蘋胡文武金生...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旋耕机田间作业过程中保持水平,设计了一种机具自动调平系统,该系统由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三点悬挂机构、执行元件等组成.建立了该机具在不同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构建了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常规PID算法超调非常明显,且连续调平后需要的稳定时间超过2s,整体调节时间较长,达不到系统所需要求,而模糊PID算法响应时间为1 s左右,基本不超调,到达目标时间、且稳定时间明显更短.并对有、无自动调平功能的旋耕机进行了田间作业,结果表明: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系统相较无自动调平功能的系统在耕整地上有大幅度提升,前者耕深高度差最大为2.3 cm,后者耕深高度差最大为9.4 cm;前者平均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4.7%,后者平均耕深稳定性系数为81%;前者平整度≤1.08 cm,后者平整度≤2.8 cm.研究了液压系统对调平影响规律,深入分析了调平响应速度、调平控制精度、系统稳定性,为旋耕机具对土壤作业保持平整性和耕深一致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旋耕机自动调平液压系统AMESim模糊PID耕深平整度

    基于改进Bayes抠图算法的麦穗小穗自动计数方法

    刘哲袁冬根王恩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产量评估需人工获取田间单位面积的麦穗数和麦穗小穗数,往往耗时耗力.为了实现高效、自动地麦穗小穗计数,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ayes抠图算法的麦穗小穗自动计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Bayes抠图算法对获取地自然生长条件下的麦穗图像进行抠图,将麦穗从自然背景中分割出来.然后对该图像进行平滑滤波和二值化,运用迭代极限腐蚀运算对二值化图像进行腐蚀处理,去除麦穗图像中的麦芒,分离出麦穗上每个单独的麦穗小穗.再运用面积滤波滤除掉面积过小的区域,对剩余区域的黑洞进行填充,由此每个单独的麦穗小穗形成一个单独的连通区域,最后对连通区域进行标记和计数,完成麦穗小穗的自动计数.使用4个小麦品种的麦穗图像对麦穗上的小穗进行计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4个品种田间麦穗单幅图像中小穗数量的平均计数精度达到94.53%,平均相对误差为5.47%,对比已有麦穗小穗自动计数方法,计数精度显著提高,这对于小麦在线产量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麦穗计数Bayes抠图算法麦穗小穗计数图像分割产量预测连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