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路文如

半月刊

0578-1752

zgnykx@mail.caas.net.cn

010-82109808 82106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生物技术、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橘园果实综合品质评价与适宜区域筛选

    陈志敏陈晓林谭振华陈兆星...
    1949-1965,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我国不同纽荷尔脐橙产区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阐明不同产区果实品质综合等级和对应的气象特征,为我国柑橘生态环境适应性和品种适地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于我国不同生态环境的23个纽荷尔脐橙果园,通过测定果实外观、内在品质指标,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指标,分别结合层次分析法、主成分权重法及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算法模型,结合感官品质评价确定最佳算法模型和果实等级划分阈值,并对算法模型进行验证,同时探明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综合等级和对应生态因子特征.[结果]23个纽荷尔脐橙果园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赣南、湘南可溶性固形物及固酸比高;湘西、长江中上游外观综合色泽好、可滴定酸高.各品质指标间呈不同程度相关,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核心指标为综合色泽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同时,筛选出与感官品质指数拟合度最佳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层次分析法模型:Y(综合值)= 0.06×综合色泽指数+0.26×单果重+0.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42×固酸比+0.11×维生素C含量(标准化值).利用上述模型将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园果实品质综合指标进行排序,确定等级划分阈值:≥0.60 为一等果园,主要集中于赣南、湘南及粤东区域,具有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地表温度最高的特征;0.45-0.60为二等果园,主要集中在桂北、闽西,表现为热量积累和降雨量较高的特征;0.30-0.45 为三等果园,主要包含湘西及长江中上游区域,具备降雨量和热量积累都偏少的特征;<0.30 为四等果园,主要分布在浙南,拥有降雨量最多的特征.[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柑橘果实品质综合核心指标筛选,结合各主成分特征值实现判断矩阵自动赋值,构建的纽荷尔脐橙果实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模型效果最佳,且不同等级的果园生态因子差异明显.上述结果为构建基于不同生态环境柑橘品种适应性的"适地适栽"决策系统研发提供了算法和数据支持.

    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环境适应性

    VvmiR164s-VvNAC100作用模块鉴定及其在葡萄子房发育过程中响应赤霉素的表达分析

    王霏肖迎珂宣旭娴张晓雯...
    1966-1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葡萄miR164s(VvmiR164a/b/c/d)及其靶基因,明确VvmiR164s及其靶基因应答外源赤霉素在葡萄单性结实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魏可'葡萄(Vitis vinifera L.Wink)为试材,利用miR-RACE、PCR、RLM-RACE与PPM-RACE、qRT-PCR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分析VvmiR164s-VvNAC100模块应答外源赤霉素在葡萄单性结实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及其潜在功能.[结果]赤霉素在花前处理'魏可'葡萄,可诱导其单性结实,导致葡萄的无核.克隆鉴定了VvmiR164a/b/c/d的精确序列,预测到其4 条靶基因VvNAC100-1、VvNAC100-2、VvNAC098、VvNAC021,结合匹配程度与前期数据,在此重点分析靶基因VvNAC100-2,并将其命名为VvNAC100.克隆鉴定靶基因VvNAC100,验证其裂解位点,并对其开展蛋白进化、染色体定位及结构分析.VvNAC100裂解位点位于miRNA 5′端的第9位与第11位,裂解频度为17/20与11/20,定位于葡萄的Chr14 上,编码 363 个氨基酸,含有一个NAM结构域,且其定位于细胞核.VvNAC100 蛋白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高,功能相似,其中与辣椒、烟草等物种亲缘关系较近.VvMIR164a/b/c/d的启动子与其靶基因VvNAC100的启动子均包含多种激素作用元件,表明其可能通过响应不同的激素来参与葡萄生长发育的调控.RT-qPCR结果显示,随着葡萄子房的发育,VvmiR164b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靶基因VvNAC100在子房发育前期呈上升的表达趋势,具有一定的负相关,而VvmiR164a/c/d与VvNAC100表达模式相似,呈现一定的正相关;GA处理后,VvmiR164a/c/d在葡萄子房单性结实过程中的表达极显著地上升,进而也显著抑制了VvNAC100在这一时期的表达,从而促进了VvmiR164a/c/d-VvNAC100表达水平的负相关;但VvmiR164b在GA处理后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其与VvNAC100的表达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表明GA处理增强了VvmiR164a/c/d对VvNAC100的负调控,减弱了VvmiR164b对VvNAC100的负调控作用.[结论]VvNAC100是VvmiR164家族VvmiR164a/b/c/d的真实靶基因;在葡萄单性结实过程中,赤霉素诱导了VvmiR164a/c/d对靶基因VvNAC100的负调控作用,抑制了VvmiR164b对靶基因VvNAC100的负调控作用,VvmiR164a/c/d是VvmiR164 家族参与赤霉素诱导葡萄单性结实的主效因子.

    葡萄赤霉素单性结实VvmiR164sVvNAC

    牦牛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稳定碳、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李继荣刘鑫王君曹晓钢...
    1982-1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稳定同位素指纹图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产地溯源研究中,但多集中于产品与原料乳稳定同位素间差异比较.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稳定同位素是否存在分馏效应,稳定碳、氮同位素能否用于牦牛乳制品的产地溯源尚不清楚.[目的]以牦牛酸奶、牦牛奶渣为研究对象,明确牦牛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各关键点样品稳定碳、氮同位素变化,分馏系数及相关性,探究不同产地牦牛乳制品稳定碳、氮同位素特征,为牦牛乳制品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嘉黎县采集酸奶加工过程(牦牛乳、煮沸5 min牦牛乳、加菌种后、40℃发酵6 h、酸奶成品)5个关键取样点对应样品和奶渣加工过程(牦牛乳、脱脂牦牛乳、煮沸10 h脱脂牦牛乳和奶渣成品)4个关键取样点对应样品共计196份.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稳定碳、氮同位素比率.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稳定碳、氮同位素在酸奶、奶渣加工关键采样点间的差异;酸奶、奶渣加工过程中关键采样点样品稳定碳、氮同位素的相关性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酸奶与牦牛乳、奶渣与牦牛乳稳定碳、氮同位素差异.[结果]酸奶加工过程中存在δ13C、δ15N分馏,δ13C 牦牛乳>δ13C40℃发酵 6 h、牦牛酸奶>δ13C 添加菌种后样品,分馏系数介于0.9996-1.0009,Δ 牦牛乳-牦牛酸奶为0.48‰;δ15N 煮沸 5 min牦牛乳、40℃发酵 6 h、牦牛酸奶>δ15N 牦牛乳,分馏系数介于 0.9993-1,Δ牦牛乳-牦牛酸奶为-0.61‰;部分关键取样点间稳定碳、氮同位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奶渣加工过程中,δ13C 牦牛乳、煮沸 10 h脱脂牦牛乳、奶渣>δ13C 脱脂牦牛乳,分馏系数介于 0.9995-1.0005,Δ 牦牛乳-牦牛奶渣为 0,部分关键点样品间δ13C存在显著负相关;各关键点样品δ15N无显著差异,分馏值均为 0.不同产地乳制品稳定碳、氮同位素差异极显著,聂荣县较嘉黎县牦牛乳制品δ13C、δ15N富集.[结论]牦牛乳制品加工过程中δ13C、δ15N存在分馏,添加菌种、发酵、离心脱脂过程导致δ13C比值不同,加热使样品δ13C、δ15N发生变化.虽然牦牛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稳定同位素分馏,但与产地相比,加工过程的影响较小,稳定碳、氮同位素可应用于牦牛乳制品产地溯源.

    牦牛乳酸奶奶渣牦牛乳制品稳定碳同位素稳定氮同位素

    基因组分析对猪乳头数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鉴定

    尹彦镇侯黎明刘航陶伟...
    1994-2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乳头数的变异,挖掘与乳头数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和候选基因,为猪乳头数的选育研究提供重要分子标记.[方法]准确测定了 709 头苏淮猪(335 头育肥猪和 374 头种猪)的左、右和总乳头数.对苏淮育肥猪进行 80K 芯片分型,并使用芯片数据计算左、右、总乳头数的遗传力和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基于乳头数GEBV和表型排名,选择前 10%的个体以及后 10%的个体进行群体分化指数分析(fixation Index,FST)检测高度分化的位点.接着,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鉴定与乳头数关联的位点,选择高度分化且与乳头数显著关联的位点作为候选位点,选择位于候选位点附近且功能注释后与乳头数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最后,选择每个染色体上最显著的候选位点对 709 头苏淮猪进行乳头数关联分析,以验证上述位点的显著性.[结果]苏淮育肥猪左、右、总乳头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0.20%、9.26%、8.50%,遗传力分别为 0.212、0.257、0.312.基于FST和 GWAS 分析,总共在 7、13、16、18 号染色体(Sus Scrofa Chromosome,SSC)上鉴定到 20 个乳头数的候选位点,这些候选位点可解释 5.49%—8.03%的表型方差.其中,SSC7 上与总乳头数关联的位点rs80894106 与文献中报道的影响大白和杜洛克猪总乳头数的候选位点一致,但左乳头的候选位点 rs81444134(26.51 Mb,SSC13)和 rs81233299(8.13 Mb,SSC18)均为新发现的与乳头数相关的位点.左、右、总乳头的候选位点主要集中在SSC16 上的 6.36-10.66 Mb区间;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发现,区间内 7.47-8.27 Mb的候选位点拟合成了一个 795 kb的单倍型块,且该单倍型块是新发现的影响乳头数的候选区域;单倍型块内的rs337606862(7.47 Mb)与右乳头和总乳头最显著关联,单倍型块内的 3 个位点均位于 cadherin 18(CDH18)基因的内含子上,CDH18编码Ⅱ型钙黏附素,且钙黏附素与发育中组织细胞的识别、分选、增殖、凋亡以及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CDH18可能是新的影响猪乳头数的候选基因.再者,本研究对 4 个染色体上最显著的位点:rs81444134、rs80894106、rs337606862、rs81233299 在 709 头苏淮猪中基因分型,经关联分析后发现,这些位点均与乳头数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潜在分子标记用于乳头数的选育.[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组分析在苏淮猪群体中鉴定到 20个与乳头数显著相关的位点.其中SSC13上的 26.51 Mb和SSC18上的 8.13 Mb是新的乳头数的候选QTLs,SSC16 上的 7.47-8.27 Mb也是新发现的乳头数的候选QTL,且区间内CDH18可能是新的影响猪乳头形成的候选基因.

    FSTGWAS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苏淮猪乳头数候选基因

    FATP1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的促进作用

    李琪杨昌恒王永林亚秋...
    2007-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脂肪酸转运蛋白 1(FATP1)能够促进哺乳动物脂肪酸摄取,该过程对维持机体脂代谢平衡十分重要,也对家畜的肉质好坏有着重要影响.[目的]通过获得山羊FATP1的CDS区序列,检测该基因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探究其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 FATP1在山羊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山羊的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山羊FATP1的CDS区序列,利用在线工具分析其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等生物学特性,并构建其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FATP1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其组织表达谱.利用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和筛选出的 siRNA 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进行FATP1 过表达和干扰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测定检测FATP1过表达和干扰后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并通过RT-qPCR技术进一步探究该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后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了FATP1CDS区 1 941bp,共编码 646 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分子式为 C3196H5026N884O898S25,推测该蛋白为碱性疏水稳定蛋白.三级结构预测显示,山羊与绵羊的 FATP1 蛋白质三级结构相似,而与牛的 FATP1 蛋白质三级结构略有不同.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山羊FATP1 与绵羊亲缘关系最近.RT-qPCR检测发现FATP1在山羊小肠中表达量最高.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测定表明过表达 FATP1 后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内脂滴数量增多,脂质含量增加,而干扰 FATP1 后则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进一步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在山羊脂肪细胞中过表达FATP1后,脂肪酸合成、转运等相关基因AGPAT6(P<0.01)、PLIN1(P<0.01)、DGAT2(P<0.01)、FADS2(P<0.01)、FADS1(P<0.01)、ACSL1(P<0.01)及 ELOVL3(P<0.0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解相关基因ACOX1(P<0.01)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干扰FATP1后,脂肪酸转运、延长等相关基因SCD5(P<0.01)、FABP3(P<0.01)和ELOVL3(P<0.05)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脂解相关基因ACOX1(P<0.01)和 CPT1B(P<0.05)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FATP1 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脂质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脂质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促进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脂质的沉积,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 FATP1在调控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试验参考.

    山羊脂肪酸转运蛋白1肌内脂肪细胞脂质沉积

    规模化鹅场主要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与分析

    邵震刁有祥
    2021-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经长期对中国国内各省市的规模化鹅场常见病毒性疫病核酸检出率进行调查,发现国内许多规模化鹅场均可同时检出多种病毒核酸,并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鉴于目前国内关于规模化鹅场多种病毒性疫病核酸同时检出的相关数据较为匮乏,论文旨在了解规模化鹅场多种病毒性疫病核酸同时检出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为规模化鹅场病毒性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5-10 月,自山东、黑龙江、四川、吉林、广西、河南、安徽、辽宁、河北、贵州、湖南及内蒙古等省市的47个规模化鹅场采集737份病料,对其采用普通PCR及RT-PCR方法进行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es,GAstV)、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ND)、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鹅出血性多瘤病毒(goose hemorrhagic polyomavirus,GHPV)、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及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H9,H9-AIV)等 11 种规模化鹅场常见病毒性疫病的检测.每份病料剖取完整的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利用Trizol 法提取总 RNA;以总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的一条链,而后以cDNA为模板继续扩增获得完整的cDNA,随后以该cDNA为模板利用番鸭呼肠孤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鹅星状病毒、禽腺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性病毒、新城疫病毒、鹅细小病毒、鹅圆环病毒、鹅出血性多瘤病毒、坦布苏病毒及H9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段;所有扩增片段均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将所获得的测序结果与 GenBank 上发表的相应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应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番鸭呼肠孤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鹅星状病毒、禽腺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性病毒、新城疫病毒、鹅细小病毒、鹅圆环病毒、鹅出血性多瘤病毒、坦布苏病毒及H9 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GAstV核酸检出率最高,为 58.21%;REV及NDV核酸检出率最低,分别为 1.36%及 1.50%;鹅群不同程度上均可同时检出多种病毒核酸,尤其以 2 种或 3 种病毒核酸同时检出的情况较为普遍,占样品总数的67.44%.两种病毒核酸同时检出率中GAstV与GoCV同时检出所占比例最大,为18.44%;3 种病毒核酸同时检出率中MDRV、GAstV及GPV同时检出所占比例最大,为36.28%.[结论]明确了我国规模化鹅场可以同时检测到多种病毒核酸这一特征,这可能是我国规模化鹅场病毒性疫病复杂化和防控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规模化鹅场核酸检测遗传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