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 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 9976 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 2 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2O5:76.8、K2O:56.4 kg·hm-2)、F2(N:180、P2O5:115.2、K2O:84.6 kg·hm-2)和F3(N:240、P2O5:153.6、K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粮试验站进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倒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2年大田试验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使甜荞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下降,并减弱了叶片光合能力.施肥显著提高了甜荞群体LAI、SPAD和光合能力,降低了PAR,中肥水平较低肥水平的LAI、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平均增加 14.6%、6.7%、15.3%、15.2%和 16.6%,PAR和胞间CO2 浓度(Ci)平均减少 4.5%和 6.7%.D2 较D1 处理的株高、重心高度、第 2 节间长、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 9.6%、12.5%、24.7%、19.8%和 26.2%,而第 2 节间粗、充实度、抗折力和整株鲜重减少 13.1%、7.4%、18.3%和 8.5%.同等密度下增加施肥量,使甜荞株高、重心高度、第 2 节间长、整株鲜重、倒伏率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加,第2 节间粗、第2节间充实度、第2 节间抗折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使甜荞产量显著增加,西农D4103的产量在D2F2处理下达最大值,较D1F1增产15.1%,较对照品种在同等施肥量下增产17.0%.[结论]构建合理的甜荞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改善光合特性,降低田间倒伏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等花柱甜荞品种西农D4103推荐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肥料施用量为中等施肥水平(N:180 kg·hm-2、P2O5:115.2 kg·hm-2、K2O:84.6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