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演化与中国对策

    方国柱祁春节顾雨檬徐东普...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理清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的特征及趋势,对于及时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1996-2021年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文章从总体—行业—加工程度3个维度分别构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及重要节点特征.[结果](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关联日益加深,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中心主导地位被削弱,但由少数国家主导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情形并未改变.(2)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地位显著提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均位于前列,但中介中心度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国对全球农业资源和市场的掌控能力依然不足.(3)各国在不同细分行业中的地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集中于少数贸易伙伴的少数产品,加工贸易逐渐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农业贸易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结论]为此,应持续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拓展与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不断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农产品贸易网络农业细分行业加工贸易社会网络分析

    京津冀地区梨始花期模拟及花期冻害特征分析

    王金晨张琪董航宇俞昕...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京津冀地区梨始花期模拟模型,对梨树花期内冻害发生特征进行分析,为当地梨的生产管理和冻害风险防范提供支撑.[方法]文章基于春暖模型构建京津冀地区梨始花期模拟模型,结合1980-2020年该地区171个气象站逐日气温数据,重构各站点逐年梨始花期,研究梨树花期冻害发生特征.[结果](1)构建的梨始花期模拟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各物候观测站点的梨始花期年际变化,模型内部检验和交叉检验的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10d和2.85 d,决定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7和0.75,该模型可推广到研究区其他站点;(2)研究区梨始花期日序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各站点多年平均始花期在4月2日至5月19日;1980-2020年梨始花期呈现出显著提前的趋势,各站点提前趋势在0.4~5.3d/10年;(3)研究区梨树花期内轻、中、重度冻害频次均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且41年间大多站点表现为增多的趋势.[结论]全球变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梨树始花期有所提前,花期内冻害增多,仍需对梨树花期冻害加强防范.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当地梨树种植和提供防灾减灾政策支撑.

    春暖模型始花期花期冻害时空变化

    "互联网+"视域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研究

    韩丽敏
    93页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基于肉牛养殖企业的多案例分析

    梁远张越杰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考察企业控制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初期的合作问题,为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构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结果]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形成了不同联结程度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匹配的治理机制也有所改变,大多为复合治理机制且关系治理机制存在于多种交易关系中;准纵向一体化模式中要素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有利于锁定双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建多元经营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结论]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交易关系的制度环境、大力扶持与农户存在"乡土"关联的农业企业、加强农户自身能力建设.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交易费用理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

    传统村落建筑设计及其价值传承

    陈良伍忠庆
    105,128页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刘建生亓子青邱俊柯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农村共同富裕产业融合模式路径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王雨
    115,128页

    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及空间优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杨婉清王晨睿孙晓杨鹏...
    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北京市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促进农业区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方法]文章利用InVEST、ROS等模型定量评估北京市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从而划分出北京市农业功能区.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进行多情景优化,提出改善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组成比例和空间配置方案.[结果](1)北京市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地区,占全市面积的26%;(2)农业区的气候调节服务主要受坡度影响,生境质量服务主要受植被指数影响,粮食生产服务受景观多样性、地区生产总值、农用化肥施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3)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粮食生产服务提升更为显著;综合优化情景下的生境质量、休闲娱乐以及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更为显著.[结论]探讨了北京市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多种空间优化方案,为北京市及其他特大型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农业区景观可持续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生态系统服务农业区景观格局影响因素空间优化

    中国松嫩平原盐碱土固碳潜力过程及机理研究

    王艺璇王珂曲鲁平姜世成...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2m-2 s-1和-0.75 μmol CO2m-2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2m-2 s-1和-1.27 μmol CO2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TgCa-1.

    盐碱土土壤呼吸夜间吸碳水淹松嫩平原

    环境艺术设计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黄晓云
    138,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