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24年三峡水库库尾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汇及碳足迹变化

    薛秀峰张仕超张煊赟张湘...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1997-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吸收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做了分类测算.[结果](1)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均成增长趋势,与1997年相比,碳排放增加了3.46万t,涨幅高达86.86%,碳排放强度涨幅为91.18%,主要碳源是农业化肥施用和农膜使用;(2)碳吸收增加了 50.30万t,涨幅为27.31%,碳吸收强度涨幅为30.78%,蔬菜、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的碳吸收贡献比最大;由于碳吸收远大于碳排放,碳汇值均为正值,与1997年相比涨幅为26%,碳汇强度涨幅为29.50%;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比1997年相比均为增加态势,碳足迹增加0.11万hm2,涨幅为42.31%,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加了0.01 1hm2/hm2,涨幅为45.45%,但24年间净碳足迹值均为负值.[结论]近24年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处于碳生态盈余状况.

    碳吸收碳排放碳源/汇耕地碳足迹

    乡村振兴中的民间艺术新动能

    刘姝韩昆澎
    149,162页

    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效应研究——基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双重差分检验

    李俊蓉林荣日
    15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影响乡村振兴,探究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在乡村振兴的5个层面产生何种效应.[方法]文章使用熵值法测度了乡村振兴指数,衡量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并将返乡创业试点这一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19年我国11省44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展开了探讨.[结果](1)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效应明显;相比于贫困县,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非贫困县的影响系数更大;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效应最大,其次是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2)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等控制变量也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作用.(3)从影响机制上看,返乡创业试点政策通过集聚效应、投资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对乡村振兴产生作用,其中投资效应的作用最大.[结论]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具有时滞性.

    返乡创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双重差分检验县域

    风险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董艳敏严奉宪
    16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图从微观农户层面研究风险冲击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以期为增强农村居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缓解相对贫困提供实证支撑.[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风险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用异质性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家庭风险应对方式差异.[结果](1)风险冲击会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可能.其中,灾害冲击是导致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教育冲击和婚丧嫁娶、孩子出生等重大事件冲击,失业冲击和健康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家庭的风险应对机制差异是导致相对贫困家庭无法摆脱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与高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相比,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遭受风险冲击时会减少更多的农业生产投资,增加更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家庭现有的资源配置无法提升家庭未来的收入能力,使其囿于相对贫困无法脱离.[结论]政府应构建更具韧性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具弹性的社会帮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而减少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可能.

    风险冲击相对贫困农户风险应对行为门槛效应

    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前景分析

    徐慧东
    176,211页

    人居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对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蒋其发郭淑华
    17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提升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为的综合影响,明晰村民参与行为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村民积极参与,可持续以相对较低成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方法]文章基于社会资本与政府规制整合视角,收集云南省278位村民的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采用Process插件检验政府规制在社会资本影响村民参与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结果](1)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行为;(2)道德责任感与群体认同感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行为,并在社会资本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均起部分正向中介作用;(3)政府规制在村民社会资本与其参与行为之间部分起调节作用.其中,激励型规制起负向调节作用,存在对社会资本的挤占效应;而约束型规制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提升村民社会资本、提高村民的责任意识和群体认同感,减少激励型政策的挤占效应并慎用约束型政策,引导村民逐步实现自治,从而提升村民参与行为.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民参与社会资本政府规制

    中国生猪产业研究的热点演化与前沿分析

    邹锦鹏王芳王欢
    19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生猪产业是我国历来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旨在对生猪产业的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并揭示研究热点的演变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方法]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两款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1 783篇北大核心与CSSCI来源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近30年生猪产业研究的发展脉络依次为产能提升与市场治理、产业调整提质增效阶段和绿色健康转型3个阶段;有关生猪价格形成与波动以及猪肉质量安全两个主题在研究的准备、崛起、成熟期均保持较高热度,并且生猪价格形成与波动主题是高频引用与下载论文的重要来源.(2)核心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均呈现"核心—外围"特征,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他们主要以"地缘"与"学缘"的方式合作.(3)同一机构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其产业经济研究水平.(4)陈福生是生猪产业跨学科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结论](1)未来作者间与机构间需要加强"跨学缘""跨地缘"合作,提升研究效率.(2)拥有技术优势的机构可加强机构内跨学科合作以提升整体的学术影响力.(3)未来可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融入跨学科方法开展对生猪市场结构变化与社会福利、生产经营组织低碳决策行为、生猪种业振兴等前沿趋势研究.

    生猪产业CiteSpaceVOSviewer热点演变前沿分析文献计量

    智慧农业的实现形式探索

    郎朗陈晓琴
    201,211页

    基于CiteSpace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研究

    高玉娟石娇
    20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追踪和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趋势与热点,了解其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及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CSSCI与CSCD数据库为来源,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总结了二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文献量较多,研究热点及方向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功能与价值评估、土地利用、生态补偿等方面,但缺少对大尺度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研究且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2)人类福祉领域的文献量较少,研究范围较局限,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与福祉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应多角度探究人类福祉的影响因素及福祉评估方法的准确性.(3)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深入探索了当前生态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研究热点及进展,对未来学者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CiteSpace研究现状热点趋势

    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熊偲皓王东阳程广燕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方式多元化发展,能够在保持消费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多途径提升乳制品消费水平,加快乳制品消费转型升级,助力居民营养健康.[方法]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城乡之间的因素差异.[结果](1)收入增长可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在利用Ⅳ-Hekit模型克服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增长可通过丰富乳品消费种类加快乳品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乳品消费频次形成结构化膳食两条路径增加乳制品消费;(3)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量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种类和消费频次的提升作用约为农村居民的两倍.[结论]增加城乡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需引导居民形成多元化健康饮食方式,带动乳制品加工营养化高值化,推动地方特色乳业发展;强化乳制品消费引导和配送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低收入人群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弱势群体食物基本供给和营养不断改善.

    收入增长乳制品消费影响机制Ⅳ-Hecki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