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组全覆盖

    尹志洪
    219,241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时空分异与收敛特征

    余永琦彭柳林余艳锋沈佳佳...
    22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究区域层面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收敛特征,试图清晰展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非均衡"全况.[方法]文章利用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法、变异系数法与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区域差异较明显,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空间条件β收敛,分区域与分时期的收敛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结论]进一步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原则,建立跨区域的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区域农业高质量融合协同发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区域差异演变趋势收敛特征

    电子科学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胡孔驰
    229,252页

    考虑有效劳动力影响的花椒种植型新型经营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研究

    张煊赟张仕超熊熙刘竞宇...
    230-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受地形因素制约,山区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大规模机械替代劳动力,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益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劳动力约束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的"度",对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138户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衡量区域环境及劳动力个体特征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进而评价劳动力约束下经济—社会—生态3个维度新型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益,并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确定最优劳均经营规模,分析其规模经济.[结果](1)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从多到少依次为农民合作社(13.03人)、农业企业(10.74人)、家庭农场(4.11人)、种养大户(3.15人);(2)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综合效益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企业(18.12)、农民合作社(13.66)、家庭农场(8.89)、种养大户(7.56);(3)研究区单个有效劳动力的劳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为2.64 hm2/人,兼顾不同经营主体的有效劳动力数量,户均最优适度经营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农民合作社(34.39 hm2)、农业企业(28.35 hm2)、家庭农场(10.85 hm2)、种养大户(8.32 hm2).研究区当前达到最优适度经营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仅15.9%,其中包括6.5%的农民合作社、5.1%的家庭农场、2.9%的农业企业、1.4%的种养大户.[结论]随着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降低,与拟合最优规模的倒"U"型特征相符,即目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该文旨在识别有效劳动力约束下各类花椒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以助于推动山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管理丘陵山区适度规模有效劳动力新型经营主体

    生态位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与空间关联性分析——以南疆3地州为例

    王艳盛小丹龚新蜀
    24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态位理论评价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生态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模型测度南疆3地州24个县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差异与竞争性,并采用Moran's I 指数深入分析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的空间关联性.[结果]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生态位宽度持续呈现出以喀什市为核心的非均衡态势,农村产业融合水平逐渐提升;南疆3地州各县市农村产业融合生态位重叠现象普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似度较高,资源竞争较为激烈;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在整体上存在空间关联性,喀什地区存在"HH型"聚集,和田地区存在"LL型"聚集,部分县市存在"LH型"聚集和"HL型"聚集.[结论]南疆3地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同构性,对产业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应重点发挥喀什市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喀什地区应继续保持农村产业融合优势,拓展农业多功能;和田地区可采取产业链优化策略,对现有生态位进行升级;克州应挖掘特色农村产业融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农村产业融合生态位县域空间关联性南疆3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