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遥感技术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应用潜力分析

    李映祥张华滕飞王利民...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系统地分析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农业资源台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农业资源遥感监测数据源与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判了当前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结果](1)农业资源台账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清单、农业资源评价两个方面,具有空间与时间两种属性.(2)农业遥感数据源向着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其监测技术向着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智能分类、多维海量数据高效计算的方向发展.(3)遥感技术可对农业资源清单中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信息进行获取,对农业资源组分评价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评价也有很大潜力.[结论]总的来看,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其应用潜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高效开展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农业资源台账建设遥感技术应用潜力

    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效果研究——基于非对称价格波动传导机制视角

    潘方卉王宁朱枨梓
    15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猪肉价格周期波动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文章研究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市场价格的效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如果玉米、生猪和猪肉市场之间存在着价格波动传导机制,那么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就可以通过稳定玉米饲料价格来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应用非对称BEKK-M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研究玉米、生猪和猪肉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和动态关联程度.[结果](1)生猪和猪肉市场对负向冲击的反应程度明显高于对正向冲击的反应程度,即存在非对称价格波动传导效应;(2)玉米(生猪)市场与猪肉市场之间存在着双向价格波动溢出效应,表明降低玉米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水平有助于稳定猪肉价格,因此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可以起到稳定猪肉价格的效果;(3)DCC-M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同时发现玉米市场政策调整和重大外界冲击会降低玉米和生猪(猪肉)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度,从而削弱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的实施效果.[结论]减少玉米市场不必要的政策干预,提升应对重大外界冲击的能力可以提高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价格的效果;缺乏风险规避工具的农产品市场可以利用关联市场上的风险规避工具,间接实现自身价格的稳定.

    猪肉价格波动玉米价格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非对称价格波动传导非对称BEKK-MGARCH模型

    深化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教育

    崔芮铭郭立亚
    167,177页

    基于Rotterdam模型的中国热带农产品进口市场格局研究

    付丹丹韩昕儒问锦尚王秀东...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把握热带农产品进口市场格局和供给效率,对中国热带农产品进口的市场竞争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文章基于1992—2020年中国热带农产品进口贸易数据,以木薯、天然橡胶、咖啡和胡椒为研究对象,运用Rotterdam模型估计测算这4种热带农产品进口市场各来源国的进口需求弹性,实证分析中国热带农产品进口市场格局.[结果](1)中国热带农产品的进口来源较为集中,对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进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2)木薯主要来源国之间的竞争性不强,中国对木薯有稳定的进口需求和进口来源地;(3)天然橡胶、咖啡和胡椒的进口来源国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市场竞争关系;(4)未来中国热带农产品进口需求对东盟国家依赖将进一步加深.[结论]中国应充分把握双边贸易关系,重新审视并完善与东盟国家及地区农业国际合作战略,不断促进热带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以保障热带农产品贸易安全.

    热带农产品进口需求市场格局弹性Rotterdam模型

    基于二元边际和贸易关系的中国农产品出口动态研究

    汤鑫贺灿飞王文宇
    17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基于动态的视角,测度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关系和二元边际变化,对农产品出口整体情况以及出口源地维度和出口目的国维度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库数据,测算出口贸易关系、贸易二元边际和区位基尼系数,对农产品出口动态的整体情况及其在出口源地和出口目的国维度的时空分布进行描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从出口动态整体情况看,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集约边际占据主导,贸易关系"大进大出".(2)从时空演化格局看,在出口源地维度,东部省份出口优势明显,空间格局高度集中,近年来集聚程度有所下降.(3)在出口目的国维度,东亚、东南亚、北美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和出口扩展地,集聚水平长期下降,原因是出口格局由"一超"变"多强"且中国出口到了更多的国家.(4)当同时考虑两个维度时,中国城市的出口扩展结构高度相似,绝大多数城市的扩展边际的贸易在全球分布相对均匀,东亚和东南亚为主要的出口扩展市场.[结论]为了保障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既要努力维护贸易关系、实现集约边际增长,也要积极扩展新贸易联系;为了优化农产品出口格局,要推进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农产品、开拓新市场,进一步融入农产品出口进程;为了降低出口风险,要采取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城市间农产品出口同质化竞争.

    农产品出口出口动态集约边际扩展边际贸易关系

    积极打造农村"双创"升级版

    覃伟赋
    189,201页

    1980—2018年中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谭琨査思含霍伟胡起源...
    19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研究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对苹果产业发展、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全国苹果种植及其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研究较少.[方法]文章基于1980—2018年苹果生产和单位水足迹数据,从全国、省域和苹果主产区3个视角,深入探究苹果生产及需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中国苹果生产发展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迅速下降、缓慢增长和略有下降5个阶段,全国产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苹果生产得到了优化.(2)中国苹果生产的单位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苹果生产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3)我国五大苹果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替代渤海湾产区成为我国苹果生产最重要的区域,尤其是陕西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近年来,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特色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我国各地的苹果生产需水量空间差异很大,其中山东、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河南相对较大.尽管渤海湾产区苹果生产需水量仍然最大,但比重明显下降,而黄土高原产区需水量不断增加,已占全国总生产需水量的32.18%.[结论]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空间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提高苹果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压力.

    苹果生产产区需水量时空演变中国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分异性与集聚性——基于山东省2010—2019年数据分析

    张志新孟晓
    20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以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构建包含农业物质装备、科技信息、产业建设、经营管理建设、绿色发展、产出效益和农村现代化七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TOPSIS-ESDA方法,基于2010—2019年山东省数据,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1)时间维度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高值地区波动性较大,低值地区则陷入"低水平陷阱";(2)空间层面上,呈现从高值向低值地区梯次转移,低值地区长期处于锁定状态;(3)时空角度上,整体呈现显著的同类集聚,但高值和低值接壤区域存在"空心"和"极化"现象.[结论]可以在高值地区发展资金和技术集约化、信息化、知识化农业;低值地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同时,增强区域间交流合作,积极培育低值集聚区域增长极.

    农业现代化同类集聚空间异常低水平陷阱区域增长极

    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

    万兵
    214,227页

    不同播期下我国设施农业气候适宜性评价

    张馨宇张琪杨再强韩佳昊...
    215-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播期内进行设施农业生产可能遭遇的主要灾害类型、合理利用全国的气候资源、布局设施农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1990—2019年我国693个标准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针对设施农业全年皆可生产的特性,将全年分为12个播期(每月1日移栽),考虑高温、低温、日照、大风四个方面,对各个播期进行单气象要素适宜性评估,运用集优法对各个播期进行综合气候适宜性评价,采用各省设施番茄的生产成本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低温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以及华东北部和西南北部地区7月至次年2月的播期;高温不适宜区主要在我国华东南部、中南南部地区,西南部分地区和新疆中南部2—7月的播期;日照和大风的不适宜区不随季节发生较大的改变,日照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地区、华东南部地区和西南东部地区,大风不适宜区主要出现在我国青海地区和内蒙古北部地区.(2)在7月至次年2月的播期,综合不适宜的主要地区出现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以及华北南部地区;3—6月的播期中,综合不适宜的主要地区变为我国华东南部地区以及中南、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3)各省设施番茄的多年平均生产成本与综合气候适宜性等级呈负相关,固定资产折旧费与低温、大风适宜性等级呈负相关,且大多数播期都达到了0.05显著性水平,验证了气候适宜性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结论]我国设施农业在不同播期下遭受的主要灾害类型不同,对于7月至次年2月开始的播期,综合气候不适宜主要是由低温、大风造成;对于3—6月开始的播期,综合气候不适宜主要由高温、寡照带来.研究结果为设施作物生长提供最优气候条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设施农业不同播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气象灾害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