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卢奕亨田云周丽丽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文章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1)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4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2)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4)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5)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16%.[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影响各市州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结论能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碳减排规划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面板Tobit模型相对重要性分析四川省

    促进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融合应用

    吴飓
    14,64页

    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

    杨秀玉仝锦涛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探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集聚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1)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都呈上升发展趋势;(2)全国层面看,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U"型影响;(3)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只会对当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有"U"型影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4)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在四大地区、不同农产品贸易水平和不同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存在异质性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异质性.[结论]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产品贸易非均衡发展策略,同时倡导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功能.

    农产品贸易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

    宋志刚
    27,64页

    土地禀赋对农户化肥减量的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

    张龙穆月英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土地禀赋对化肥减量的作用机理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采用环渤海5省市88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基于农户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土地自然属性和土地产权属性4个维度,分析农户土地禀赋与化肥投入的关系及机理.[结果](1)有81.18%的农户存在过量施肥现象,化肥减量空间巨大;(2)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量呈现"倒U型"关系,适度规模是必要的;(3)对于小农户而言,土地细碎化会促进其化肥减量概率的提高;(4)相对转入土地,自有土地经营中化肥减量的概率更高;(5)高文化程度农户与纯农户更加"理性",善于对不同禀赋土地"各尽其用",低文化程度农户和兼业户则更倾向"路径依赖",其施肥行为对土地禀赋异质性的反应不敏感.[结论]应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持续推进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者补贴,对不同农户实现分类施策、精准补贴;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为农户化肥减量提供稳定支撑和保障.

    化肥减量土地禀赋异质性绿色发展

    解构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乔炎
    38页

    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影响分析——基于多维认知的中介效应模型

    王建华周瑾任敏慧
    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是实现我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突出障碍,引导养殖户参与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解决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和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政府行为外部性视角,通过构建"反事实推断"倾向得分匹配,探究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从多维度养殖户认知特征角度,运用Ologit模型分析其内在机理.[结果](1)性别、家庭年收入、养殖户收入占比、养殖数量、畜禽类型对养殖户感知的政府规制程度具有显著影响;(2)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和沼气发酵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政府规制能够分别通过提升养殖户的处理方法认知和防治法规认知,进而提高其资源化处理意愿和沼气发酵行为选择概率.[结论]为解决我国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应准确识别政府在引导或规范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关键途径,计划实施更为有效的规制措施,注重养殖户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行为意愿和实际采纳,力求从少数养殖户的被动参与,转变为更多养殖户的主动响应.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政府规制倾向得分匹配

    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高职人才培养的增值性评价

    刘悦
    52,102页

    中国各省市区种养业灰水足迹分析与评价

    楚天舒黄译萱赖世宣杨行...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挖掘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科学评价与分析各地区农业源水污染排放现状与环境压力,将有助于区域污染物减排与政策制定.[方法]文章拟核算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种养业的灰水足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值法和理想点法作为综合评价方法,系统性评价与分析种养业水污染物排放量与产量、产值的协同关系,表征水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地表水的环境压力.[结果](1)2017年全国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灰水足迹分别为4 898亿m3和6 841亿m3,分别呈现"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的地理分布特征.(2)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带来的水环境压力大于种植业,尤其是黄淮海地区.(3)在种植业中,江苏和海南的灰水足迹综合评价结果相对较低;在畜禽养殖业中,河北、西藏、天津和宁夏相对较低.[结论]建议种养业未来以减排增效为核心发展目标,海南优化肥料施用结构与方式、黄淮海地区调控种养业生产规模与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拦截稻田退水污染.该文从水环境保护角度为中国种养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灰水足迹水环境压力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综合评价

    兼顾水质与水量的长江经济带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时空格局

    柯新利杨银玲刘姿媚朱梦珂...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水量,往往忽视了农业污染问题,因此文章研究兼顾水质和水量,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揭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演变特征,为缓解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优化水土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考虑灰水足迹与农业用水,构建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法揭示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将农业污染纳入水土匹配测度不仅对整体水土资源匹配类型影响较大,对水土资源匹配类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影响也较大:(1)在时序上,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在小幅下降后处于稳定状态;匹配系数平均值为1.04,保持相对均衡的状态.(2)在空间上,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并且四川等地呈持续向好的趋势,然而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却恰恰相反.(3)水土资源匹配较差的地区多表现为双重型缺水,主要分布于云南、湖南等地,并且该类型在下游减少、上游增多;水量主导型缺水区主要分布于贵州、江苏等地,而水质主导型缺水区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等地.[结论]有必要将水质与水量同时纳入水土资源匹配评估体系中,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提高,总体上空间格局较稳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重型缺水";明确各地区的缺水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调控策略提供了依据,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调控生产要素投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降低农业水土资源不匹配的风险.

    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灰水足迹农业用水时空格局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