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一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朱聪曲春红王永春赵伟...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影响对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分析了2019年以来小麦、大米、玉米、大豆4种粮食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走势,从供需状况、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分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探讨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结果]当前全球主要粮食品种供应充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此轮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疫情后全球消费逐步回暖的影响;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国内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国内消费回暖和生猪产能恢复带动的饲用需求快速增长,油用大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结论]为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避免国际市场的冲击,中国要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并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粮食价格供给需求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路径研究——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中介效应检验

    蒋团标罗琳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方法]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这两个角度,利用2005—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估计方法与IV-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能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两个间接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显著.带域内各城市要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带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进程,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城乡收入差距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中介效应模型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并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

    王允韩亚琼韩一军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计算环境效率可以直接反映粮食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清粮食生产的环境代价,并促进中国粮食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法]文章以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为例,基于1990—2018年15个小麦主产省区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主产省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并进一步建立并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0.649,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水平仍然较低,并且自2000年开始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小麦生产背后的生态成本也越来越高.[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能够促进小麦规模化生产改善环境效率,但是总体影响仍为负向,而财政支农水平、有效灌溉率、机械化水平和小麦最低收购政策对生产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小麦生产环境效率劳动力转移并行中介效应模型SBMDEA非期望产出

    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学习心得研究

    曾吴丹
    96,105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杨思雨蔡海龙丁志超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中国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并重推进粮食作物效率提升背景下,进一步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效应的规模异质性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使用随机前沿分析和门限回归分析,利用2018年全国6省区小麦种植户经营情况,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效果规模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用有助于提升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存在门限效应,当农户经营规模低于门限值(0.293hm2)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跨越门限值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则具有正向影响效应.基于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中等规模(0.293hm2<Area<3.333hm2)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助于提升中国小麦种植户技术效率,但受限于农户规模,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仍然需要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经营规模小麦生产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门限回归模型

    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影响路径分析

    顾晟景周宏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生产性服务业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专业化分工经营规模中介效应

    中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历程、问题和对策

    冯欣姜文来刘洋栗欣如...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农田水利系统完善和良性运转的关键,也是改变农业用水方式、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与阻碍,围绕改革历程和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对于加快推动改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实践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在多年来实践调研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政策和各地改革经验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总结了中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影响改革开展的关键因素,梳理了从重工程到重机制的政策变革和相关机制、制度的形成过程,归纳了改革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结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丰度、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改革进度差异显著.改革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需从水价分担、社会参与等方面调整和优化改革政策方案.

    农业水价改革历程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1959—2016年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戴声佩罗红霞李茂芬李海亮...
    12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极端降水指数的影响因子,及其与年总降水量、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研究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选用1959—2016年华南地区7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地面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实测数据,计算11种极端降水指数并对其进行气候倾向率分析、空间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及R/S预测分析.[结果](1)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59年以来,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加趋势,降水强度指数SDII变化倾向率为0.34 mm/d/10a;极端降水量指数(PRCPTOT、RX1day、RX5day、R95p、R99p)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9.96 mm/10a、2.06 mm/10a、3.22 mm/10a、17.46 mm/10a和7.23 mm/10a;极端降水日数指数(R10、R20、R50、CDD、CWD)中除持续湿润日数CWD呈减少趋势以外,其他指数也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 d/10a、0.48 d/10a、0.19 d/10a、0.09 d/10a和-0.11 d/10a.从空间尺度上来看,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01%,反映了极端降水量指数和降水强度指数对极端降水事件影响较大;相关分析也表明极端降水指数与年总降水量的相关性很好,R95p和R99p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呈增加趋势.北大西洋涛动(NAO)对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影响,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CSSHII)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II)对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贡献明显.大气环流的变化是极端降水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3)基于R/S分析方法表明PRCPTOT、R10、R20、R50和CDD等指数表现为强反持续性,未来将呈现减少趋势;R95p呈随机变化,未来变化趋势不明确;SDII、RX1day、RX5day、R99p和CWD等指数表现为弱持续性,即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大尺度大气环流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影响明显.

    气候变化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华南地区

    多措并举促进农村电商示范建设提质增效

    吕晓永
    142,150页

    农产品商品化设备使用率调查研究

    王水平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商品化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主要途径,其效率高低与设备使用率紧密相关,究竟我国农产品商品化设备使用率如何,下一步应如何调整和应对,这是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亟需厘清的问题.[方法]文章以7种重要果蔬产品为对象,对全国6个农产品产区10个县级经济区域开展典型调查,采用统计分析、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定量测算商品化设备使用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全国6个产区果蔬商品化设备使用率平均为21.78%.其中,水果类产品商品化设备使用率处于10%~45%之间,蔬菜类产品不足10%;干燥环节和分级环节设备使用率分别为31.40%、38.98%,预冷环节和包装环节分别为8.30%、6.59%.[结论]农产品商品化设备使用率低,显著影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效率,也是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所在,提高农产品商品化设备使用率的重点在于加强组织协作、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完善设备供给体系、加强宣传和培训等.

    生鲜果蔬商品化供应链设备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