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猪养殖环境规制的测度及其地区差距分析

    王善高田旭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生猪养殖环境规制的地区差距和演变趋势,为学者们度量生猪养殖环境规制提供方法借鉴.[方法]文章统计了2000—2019年国家级、部委级、省级、厅局级和县市级与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有关的环境政策数量,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环境政策数量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了生猪养殖环境规制的地区差距及演变趋势.[结果]样本考察期间,我国生猪养殖环境规制强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随着时间推移,生猪养殖环境规制的总体区域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趋势.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生猪养殖环境规制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而超变密度和地区内差距是次要原因.[结论]总体来看,我国各地区的生猪养殖环境规制日趋严格,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水网地区、传统生猪主产区等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相对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地区间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说明各地区的生猪养殖环境规制强度在未来会趋同.

    生猪养殖环境规制地区差距演变趋势Dagum基尼系数

    乡村振兴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邱硕
    10,17页

    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政策及优化策略分析

    韩振胡向东石自忠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非洲猪瘟疫情致使生猪生产严重下滑和市场剧烈波动,国家应对疫情出台系列防控政策,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目前鲜有研究介绍非洲猪瘟控制的政策措施,文章研究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政策及分析优化策略,对于确保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更好防控动物疫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系统梳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政策及演变历程,发掘政策实施面临的突出问题,研提政策调整优化思路.[结果]非洲猪瘟疫情历经初发期、蔓延期、高发期和稳定期,不同时期政策目标分别为加强生猪移动监管、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完善疫情防控政策和加快生猪产能恢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面临申报检疫环节养殖主体配合度不高阻碍防疫政策有效开展,调运环节多部门参与、跨区域调运使检疫监督存在漏洞,防疫环节基层防疫队伍不健全,复产增养环节基层落实困难等突出问题.[结论]建议进一步合理优化政策内容,有效落实国家防控计划;强化全产业链疫情监测,健全生猪市场预警机制;完善基层防疫队伍,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夯实生猪供给安全保障基础.

    生猪非洲猪瘟防控政策问题对策建议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建构与检验——以四川武引灌区为例

    王蔷林泓宇郭晓鸣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学理建构实证检验影响因素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

    张芷娴
    25,39页

    有机肥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张楚王淼代景忠陈思思...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施肥措施是一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有效管理方式.文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良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2014—2021年立足于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连续多年的施肥控制试验样地,设置了4个长期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Y0)、低水平有机肥处理(Y1)、中水平有机肥处理(Y2)和高水平有机肥处理(Y3),研究植物物种重要值、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并分析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相关性关系和交互作用.[结果](1)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羊草重要值呈抛物线函数变化趋势,且中度施有机肥处理下最高;有机肥添加后的群落以及优势种羊草植物特征数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逐渐减小.(2)施有机肥处理的群落高度、密度、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响应比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响应比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比较明显.(3)群落功能群分类与不同施肥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禾本科、豆科和毛茛科植物的重要值在不施肥处理与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禾本科的重要值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豆科、龙胆科、毛茛科、伞形科和莎草科的重要值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百合科和鸢尾科的重要值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群落中主要的禾本科、豆科和毛茛科等功能群与施肥水平之间产生了显著的交互性以及相关性,施有机肥降低了羊草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响应比,提高了禾本科植物优势种羊草的重要值以及草地生产力.

    有机肥草甸草原群落特征植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

    中国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养分平衡分析

    王秀芬尤飞郑海霞罗其友...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民生实事,而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治本之策.基于此,文章测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的氮、磷养分平衡情况,有利于掌握不同地区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的潜力,为畜禽粪尿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在采用排污系数法计算我国畜禽养殖粪尿、全氮、全磷产生量的基础上,采用《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中区域植物粪肥养分需求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数,计算了不同地区作物养分需求量,进而分析了全国不同地区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氮、磷养分平衡情况.[结果]2017年我国畜禽粪尿产生量为16.25亿t,畜禽粪尿中氮、磷产生量分别为899.84万t和141.22万t;在粪肥施用比例50%,施肥养分供给占比35%、45%和55%情况下,全国平均氮、磷养分供需比均低于0.5.[结论]从不同地区氮、磷养分平衡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畜禽粪尿氮、磷的消纳还有较大的空间.

    畜禽粪尿肥料化养分平衡

    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与中国道路

    李晶晶
    46页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

    刘煦黄明华雷文韬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典型生态脆弱区——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演变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区域差异,摸清该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为国土空间管控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三生"空间理论,通过对1980年、200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和赋值,从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演变格局.[结果](1)陕北黄土高原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活空间分散地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区域,生态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南高北低态势.(2)1980—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远小于2000—2020年,其中1980—2000年生产空间扩张和缩小分散相间分布,生活空间仅出现零星扩张点,生态空间基本不变;2000—2020年生产空间变化以小范围内小规模集中为特点,生活空间得到扩张,分布更集中,生态空间扩张主要集中在省域边界的西北沿线一带.(3)1980—2020年陕北各县/市区的"三生"空间演变各不相同,"三生"空间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生产、生活空间差距扩大,生态空间变化大.[结论](1)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源于200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政策,变化以小规模为主,其次是工业区和道路建设和农村居民点的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生产空间被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挤压.(2)继续把生态空间放到首要地位,如通过对产业调整、集聚升级等方式维持或继续增加生态空间,同时减少生态空间内部人类活动,缓解社会发展与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矛盾.(3)结合环境承载力、生态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规划"三生"空间,划定边界,加强管理和监督,重视县/市区的"三生"空间规划和管理监督工作,西北草原农牧交错带和南部中线位置,应以集约利用为方向,南部低山丘陵区首要任务要保持此区域的生态空间稳定.

    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时空格局陕北黄土高原

    物联网视域下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游青山
    57,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