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简论引入国外游牧话语与中国牧区变迁的差异

    贾幼陵郝益东
    22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牧区将单纯依附自然的游牧业转型发展为生产稳定、生活安定的建设型草原畜牧业,并且开始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方法]然而进入21世纪后,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把国外游牧猎奇话语冠以"国际新概念"引入到我国学术界,宣扬在中国牧区恢复游牧.文章就国外游牧话语中的流动性、非均衡、公共产权、"游牧=生态"标签、"反规则"的牧区特殊论、排斥发展要素的"本土化"与中国牧区的差异进行辨析.[结果]该文揭示其实质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彰显中国牧区坚持建设养畜迈向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巨大成就.[结论]强调只有排除国外游牧话语的干扰,才能使我国牧区已经初现的现代生态文明景象更加美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现代化"的要求.

    牧区发展建设养畜游牧国外话语现代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和突破

    霍松涛
    226,23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黄大湖丁士军谭昶
    227-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3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1)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邻接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劳动力转移农村贫困空间计量模型减贫溢出效应

    地权稳定性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流转契约安排的视角

    周超张怀志吕开宇张崇尚...
    237-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如何通过稳定地权实现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和提升,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方法]文章从地块属性和土地流转契约安排等地权稳定视角,利用2015年和2018年黑龙江、浙江、河南、四川4省两轮粮食规模户生产与测土面板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系统研究土地流转是否对耕地质量存在影响.[结果](1)四省耕地质量稳中向好,但不同地区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稳定的地权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较长的农地流转期限有利于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3)流转农地缺乏书面合同约束,不约定流转期限和流转期限短现象依然普遍,地权稳定性仍需加强.(4)地权稳定性随着流转农地来源农户数量增加而减弱.[结论]基于主粮保供视角,建议持续关注耕地质量变化,促进耕地质量整体得到改善和提升;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引导农地流转期限长期稳定,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稳定预期,更好发挥地权稳定的长效激励作用,为耕保护性型措施的采用提供有利条件,进而达到保护和提升我国耕地质量的长远目标.

    土地流转地权稳定性契约安排耕地质量租期

    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塔娜
    247,268页

    基于村级尺度的重庆荣昌区村庄发展潜能评价与类型划分

    吕兆群王方民杨馗杨朝现...
    248-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村庄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细胞单元,厘清村庄发展潜能,科学划分村庄发展类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差别化精准施策的基础.[方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科学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村庄发展潜能评价体系,并以课题组于2018年对重庆市荣昌区133个村庄开展的乡村振兴专项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展了村庄发展潜能评价和类型划分.[结果](1)受地域人口、土地、产业等综因合素影响,荣昌区村庄发展潜能总体呈现"西北弱、东南强"的空间分异性.村庄空间发展集聚潜能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乡村区域由高值向低值呈圈层逐级递减的区间分布态势;(2)基于乡村振兴村庄发展潜能评价,将研究区案例村庄划分为产居引领、资源提整、极化辐射3种不同的发展类型,并辅以相应的差别化发展策略或路径.[结论]契合乡村振兴目标,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能,划分村庄发展类型,差别化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对科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村庄发展潜能类型划分差别化

    多维视阈下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CFPS2018微观数据分析

    孙晓倩李青
    259-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对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8年4445份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收入和贫困脆弱性两个维度入手,构建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分析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1)在收入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水平相比未流转户高12.07%,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工资水平的差异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2)在贫困脆弱性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贫困脆弱性比未流转户低5.13%,西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为0.419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从土地流转方式来看,土地转出户的贫困脆弱性比土地转入户显著低0.018,通过PS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特征出台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土地流转农户家庭收入贫困脆弱性FGLS模型PSM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