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简论引入国外游牧话语与中国牧区变迁的差异
简论引入国外游牧话语与中国牧区变迁的差异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牧区将单纯依附自然的游牧业转型发展为生产稳定、生活安定的建设型草原畜牧业,并且开始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方法]然而进入21世纪后,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把国外游牧猎奇话语冠以"国际新概念"引入到我国学术界,宣扬在中国牧区恢复游牧.文章就国外游牧话语中的流动性、非均衡、公共产权、"游牧=生态"标签、"反规则"的牧区特殊论、排斥发展要素的"本土化"与中国牧区的差异进行辨析.[结果]该文揭示其实质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彰显中国牧区坚持建设养畜迈向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巨大成就.[结论]强调只有排除国外游牧话语的干扰,才能使我国牧区已经初现的现代生态文明景象更加美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现代化"的要求.
外文标题: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NOMADISM DISCOURSE AND THE CHANGE OF PASTORAL AREAS IN CHINA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贾幼陵、郝益东
展开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8
关键词:
牧区发展
建设养畜
游牧
国外话语
现代化
出版年:
2022
DOI:
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3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区划所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TPCD
CSCD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579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22.
43
(4)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