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农膜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郭亚楠李芳李颖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农业种植中使用农膜能够改善和优化栽培条件,但农膜的过量使用导致从"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绿色发展,因而提升农膜的利用效率迫在眉睫,不同地区农膜利用效率的差异给农业区域的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期望以此提升农膜利用效率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采用全局参比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中国各地的农膜利用效率,并借助"ArcGIS软件"绘制农膜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图来考察其空间分布,利用Theil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其动态演进.[结果](1)中国不同地区农膜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大体呈现出东部和西部农膜利用效率高,中部农膜利用效率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变化趋势上,东部和西部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中部地区的变化幅度比较稳定.(3)中国总体农膜利用效率的Kernel密度函数中心呈现出右移的态势,且发展过程出现"宽峰—尖峰—宽峰"的演进规律,该结果表明,农膜的总体利用效率在提高,且空间差异表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演进趋势.[结论]各地在提高发展的同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提高农膜利用效率的政策,以促进农业区域的协调发展.

    农膜利用效率SBM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空间差异动态演进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测度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蔡雪玲庞智强
    8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解读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从乡村经济治理、乡村文化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融合治理和基层组织治理5个维度构建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分析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收敛性.[方法]文章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模型和TOPSIS评价模型,选取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测度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并借助Kernel密度、空间Markov链和动态空间模型分析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空分布动态与演变趋势.[结果](1)全国乡村治理现代化整体水平稳步上升,2020年略有下降;三大区域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东高西低"发展态势;(2)Kernel密度曲线呈右移趋势,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保持初始状态的稳定性较高,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较小;(3)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呈波动上升态势;全国及三大区域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不同区域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β收敛速度具有差异性.[结论]最后,提出加快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加强区域互动,缩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差异,制定有梯度的区域乡村治理政策的建议.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CRITIC—熵权法TOPSISKernel密度空间Markov链空间收敛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苏倩
    102,115页

    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定量归因——鲁西南单县实证

    王林田健曾坚艾合麦提·那麦提...
    10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测度,可为其有序合理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鲁西南单县为例,运用典型指数统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引力模型等方法,从点位、规模和结构3个维度识别1996-2021年单县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规律,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单县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显现传统平原农区分散均质的典型特征且具有历史继承性,发展惰性普遍存在,始终未摆脱基层数量众多、县城超级极化、镇区较弱的不协调不稳定的等级结构状态.(2)单县村镇聚落多维形态特征演变存在显著的阶段特征.村镇聚落密度分区梯级递减,环城渐显核密度低值带;邻城热点区不断扩大,其他热点逐渐收缩于镇区周边;用地动态演变模式由"扩展面广、邻城消减"转向"广泛收缩、扩张集中";由单核—放射状不均衡结构演变为单核多中心—强放射弱网络化结构,各乡镇趋向单中心空间结构模式.[结论]村镇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方式、方向、强度和路径有所差异.应当建构协调有序的县域聚落等级体系,推进城镇村联动融合发展;加强政策规划导控作用,激发村镇聚落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发展.

    村镇聚落多维形态特征空间演变定量归因传统平原农区鲁西南单县

    新型城镇化能否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刘成坤
    11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4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新型城镇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熵权TOPSIS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非线性关系

    乡村旅游中的英语场景化应用

    黄圣舒
    130,155页

    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张务伟周缘
    13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民工作为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移就业问题一直被各界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1-2021我国31个省(市、区,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空间面板数据,探究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分析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莫兰检验验证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之后,再选取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3种空间矩阵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1)发现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明显的L—L、H—H集聚的空间特征,空间相关性显著;(2)农民工转移就业与农村居民收入空间交互效应也显著;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重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可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农民工转移就业农村居民收入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溢出效应

    加快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汤桠斐
    142,155页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

    范国华韩建民
    14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文章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1)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2)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3)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农地经营规模农村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农业要素投入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经营权稳定性、转入规模与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基于转入地的微观实证

    费喜敏易宏宇李杰张书赫...
    15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论证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构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转入规模—化肥施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政府部门制定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以期促进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方法]文章基于2015年对黑龙江、河南、四川及浙江4省1 040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的影响关系和路径,并尝试引入工具变量来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结果](1)农地经营权稳定性总体上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从不同维度的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影响来看,农地流转期限越长和在流转时签订合同均有助于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2)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施用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农地经营权在时间持续和权力保障维度的稳定均会通过扩大土地转入规模从而显著减少农户的化肥施用量.[结论]长期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和权责明确的流转契约是农户减施化肥的重要因素.政府要积极引导土地较长期限流转,保障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及培育农户契约意识;政府要积极推进闲散农地流转并因地制宜给予政策优惠.

    经营权稳定性转入规模化肥减量绿色生产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