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研究

    景勇左玲丽陶帅向珈瑶...
    14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贫困人口聚集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研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对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仍然难以准确理解.[方法]文章应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等模型,探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影响因素对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和贫困发生率变化的交互影响,确定影响贫困变化的各主要因子适宜特征.[结果](1)农村贫困化的空间分布存在三大热点区域和三小热点区域;高—高聚集(HH)、低—低聚集(LL)、低—高聚集(LH)异常值区域.(2)GDP密度、年降水量、湿润指数、人均耕地、人口密度、总辐射等6个因子是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3)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差异显著,存在自然制约型、交通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等4种类型.(4)各因子之间呈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强单因子对贫困化的影响,研究揭示的影响贫困发生率各主要因子最适宜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因素对贫困发生率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后扶贫时代,应当对热点地区、主导因素和不同类型贫困村进行精准施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构建多种产业模式.

    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地理探测器岷江上游

    湖南省瑶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与思考

    刘蓓
    163,179页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孙俊娜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文章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社会融入指标体系作用机制

    胆固醇认知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的影响

    朱宁魏同洋秦富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鸡蛋胆固醇与身体健康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鸡蛋食用量.[方法]文章基于消费者视角,根据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胆固醇认知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的影响.[结果](1)城镇居民基本上实现了每人每日食用一枚鸡蛋,与鸡蛋实际食用量相比,调研到的样本目前还未达到认为合理的食用量.超过2/3的样本认为食用鸡蛋会导致胆固醇摄入量增加,从而会影响人体健康.(2)经模型验证,胆固醇认知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城镇居民为了身体健康以及减少胆固醇摄入量,会有意减少鸡蛋食用量,而且城镇居民鸡蛋胆固醇的负面认知更容易促使其鸡蛋食用量控制在自认为合理的范围以内.[结论]基于此,该文结合胆固醇认知等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提出了引导消费者科学购买及食用鸡蛋的对策建议.

    胆固醇认知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分位数回归对策建议

    基于WGA算子—熵权法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以潍坊市为例

    张丽媛杨文通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农村地区洪涝灾害科学应对水平,减轻农业损失,构建了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评估指标的灵敏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方法]文章结合2018年山东潍坊市的气象、地理和社会经济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WGA算子分析指标的灵敏度,并得到潍坊市风险评估值,借助GIS绘制潍坊市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图,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结果](1)地形高程差和河网密度的指标灵敏度最大,最大日降水量次之,暴雨频率、汛期降水量、地均农业GDP、卫生机构数量的指标灵敏程度低.(2)潍坊市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从西往东逐渐减弱;孕灾环境敏感度最强的是潍坊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潍坊市的承灾体易损性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逐级递减的现象;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的地区位于潍坊市的中部.(3)潍坊市综合风险总体态势是从西南到东北逐级递减.(4)应对致灾危险,提高气象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适当调整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应对孕灾敏感,兴修水利工程,发展林业;应对承灾易损,注重抗涝作物的栽培,加强对农业的自救;增强防灾能力,推行相应的保险协议,科普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结论]通过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掌握潍坊市各地区的风险等级,因地制宜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农业洪涝灾害熵权法灵敏度分析WGA算子GIS

    新时代农村文化消费现状、问题及对策

    林琳
    188,200页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演进与趋势

    欧玲王兆林
    18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改革是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当前农村土地内卷化的重要途径.系统研究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内在逻辑、实现路径对于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宅基地"三权分置""主题的论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结果]现阶段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热点聚焦于"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流转""增量权能"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结论]梳理现有宅基地"三权分置"矛盾困境与实现路径,重点探讨"三权分置"改革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挖掘宅基地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改革地区经验总结、对乡村振兴战略动态作用机理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宅基地"三权分置"知识图谱研究进展及前沿乡村振兴

    洪湖渔民禁捕生态补偿标准及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

    周宇李兆华谢红星赵丽娅...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禁捕是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渔民作为禁捕的受偿主体,如何给予合理补偿,激发其主动参与退捕的积极性,成为保证禁捕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方法]文章以效用理论为指导,依托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渔民受偿意愿的效用函数测定禁捕生态补偿标准,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渔民的受偿意愿进行分析,探讨洪湖禁捕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和影响渔民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1)禁捕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显示,参数估计结果为4.09万元/年,非参数估计结果为3.56万元/年;(2)两种方法测算的补偿标准每年相差0.53万元,非参数估计法能够直接反映出渔民的最低补偿金额,但测算出的补偿标准往往偏高.在长江流域禁捕的整个时期内,可将两个补偿额度作为洪湖禁捕补偿标准的动态调整区间;(3)在对禁捕有经济补偿的前提下,89.8%受访渔民表示愿意退捕,渔民的退捕行为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生态认知以及禁捕政策的共同作用.[结论]渔民的生产特征和对禁捕政策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渔民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差、生存和生计方式多样化、生态认知程度越高的渔民更愿意接受禁捕政策.

    禁捕生态补偿受偿意愿效用理论洪湖

    基于CNKI数据库的国内草原生态补偿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高玉娟石娇
    210-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后,为了深入了解草原生态补偿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机构、文献、作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通过分析得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方法]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搜索到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研究领域内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16年达到发文量峰值.(2)作者靳乐山、胡振通、孔德帅发文量较多,杨光梅、陈佐忠、李玉新等作者发表的文献对该领域学者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但作者、机构之间中心性较低,还需加强合作.(3)综合分析热点和前沿,主题词较少,研究范围较局限.(4)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区域的草原生态补偿治理办法、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结论]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各地政府根据地区差异性对当地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关进行探索完善,创新研究方法,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草原生态补偿发展趋势CiteSpaceCNKI草原生态补偿政策

    乡村振兴下的产教融合模式路径研究

    任桂婷
    217,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