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下游(河南段)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

    李贵芳马恒运赵翠萍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缩小灌区之间农业用水效率差异,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政策.[方法]文章构建子矢量DEA测度河南省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结合ArcGIS图示法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1)从时间演化看,2007—2021年河南省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由0.55上升至0.59,均值为0.57,呈先降后升而后水平波动的趋势,说明农业用水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型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平均值>灌区整体农业用水效率平均值>大型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平均值;不同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呈"两头重,中间轻"的特征.(2)从空间演化看,河南省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呈"南高北低"的非均衡空间分布,北部较高和高农业用水效率灌区数量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3)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有效灌溉水平的提升对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正作用;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每千公顷农作物种植用水量和单位农业增加值用水对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呈显著负作用.[结论]根据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结果制定政策措施,以提升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

    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时空分异城镇化水平河南省

    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路径——以湖北黄冈为例

    高雅罕蒋振靳乐山
    7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秸秆综合利用对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户增产增收双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厘清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可为完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机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文章构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响应的理论模型,利用湖北省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786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并探讨不同家庭资本禀赋对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响应的影响.[结果](1)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可以有效提升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认知价值;(2)认知价值显著提高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意愿;(3)地域力和行为意愿又对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响应具有明显推动作用.(4)以上影响机制因农户秸秆相关农业机器拥有情况和家庭年收入水平而存在异质性.[结论]应提升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风险认知,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农户秸秆相关政策的满意度,并探索差别化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政策.

    秸秆综合利用农户行为分布式认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加强对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育

    刘丽温丽芸俞贤宽
    88,99页

    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

    赵创新唐曼萍王浩宇王畅翔...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升农民工城镇融入水平,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要求.[方法]文章基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运用OLS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影响.[结果](1)农民工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水平上看,农民工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各维度生计资本测量值的大小顺序为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存量最多,人力资本存量最少.(2)从结构上看,物质资本占优型和自然资本占优型农民工数量较多,人力资本占优型、社会资本占优型和金融资本占优型农民工数量较少.生计资本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结构上均显著影响农民工城镇融入.其中,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3)自然资本占优型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占优型对农民工城镇融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据此,该文认为多维度提升农民工生计资本水平,发挥生计资本组合效应是促进农民工城镇融入的重要举措.

    生计资本城镇融入农民工水平和结构CLDS

    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林丽波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晰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方法]文章基于农牧业产业结构以及农业主要要素投入结构2个角度,运用回归模型、系统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结果](1)2006—2021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和农牧民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农牧业发展要素配置和农牧民增收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较大.(2)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牧民收入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城镇化率、农业规模化程度、农村劳动力总数等控制变量与农牧民收入也呈显著正相关;农业产业投入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农民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3)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低收入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最小,对中低收入和高收入水平的农牧民影响程度一般,对中高收入水平的农牧民收入影响较明显,对中等收入水平的农牧民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4)内蒙古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农民收入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将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结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对不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加强缩小农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促进农牧业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同时继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强化三产融合,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新业态,促进城乡资源流动和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强政府和市场导向,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内生动力.

    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乡村振兴内蒙古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推进路径

    董梁许铁敏徐广才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考量,综合运用历史、实证等研究方法,在明确城乡融合的重要意义、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我国城镇化走过70多年历程,工农城乡关系深刻演进,总体上经历了城乡分治、城乡渗透、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等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功能形态融为一体、产业结构日益趋同、现代要素双向流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等方面基本特征.[结论]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大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功能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城乡演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要素流动

    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农业统计与分析能力

    屈展
    113,141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均经营规模的影响研究

    杨思雨杨博王思齐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中国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必然选择.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也是扩大劳均经营规模的基本保障.[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对中国13个省份玉米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充分考察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和劳均经营规模之间同时决策的内生性及其结果,然后检验不同兼业情况、地形条件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均经营规模的影响.[结果]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劳均经营规模存在显著性促进作用,而劳均经营规模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劳均经营规模两种决策间存在双向反馈效应.相较于兼业农户,纯农业户群体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扩大劳均经营规模的作用更为明显;且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平地的农户中才会显著扩大劳均经营规模.[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剖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劳均经营规模的关系,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扩大劳均经营规模提供启示.

    农机社会化服务劳均经营规模农户分化联立方程

    农村社区网络化服务的内在价值与外在策略

    宣玉琴
    125,141页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国家风险识别与影响研究

    闫一凡郑天月刘乃郗李钰...
    12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识别并评估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国家风险,分析东道国国家层面的各类风险对中国企业开展农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对于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中国在全球领域的农业产业布局,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8年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指标数据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项目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东道国国家风险进行测度评估,其次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东道国国家层面的各类风险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水平的影响.[结果]东道国的整体国家风险、社会风险和农业环境风险负向影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而政治风险正向影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良好的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的投资营商环境、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等因素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前往开展农业对外投资,从研究对象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家风险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显著低于非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结论]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政府应完善海外农业项目的信贷税收保险外汇等配套政策,建立海外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专业化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企业应积极承担东道国当地社会责任,坚持全产业链建设,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储备.

    农业对外投资国家风险风险识别风险影响负二项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