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青年人口结构性变迁

    李旺侯梦舜穆光宗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00 年以来,中国青年人口经历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过程.青年人口结构性变迁主要体现在:青年人口数量和占比发生惯性缩减;性别比失衡加剧,带来青年婚配难题和其他社会风险;在科学文化素质升级推动人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青年人口健康素质结构出现新问题;青年人口就业行业结构分布呈现多元化,但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仍不充分;自由流动带来青年人口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再分布,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婚育推迟趋势明显,不婚不育比例上升,独居青年增多且独居时间延长,增加了青年个体原子化的风险.其中,青年人口数量和占比缩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年龄结构本身的迭代造成的.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每一代的出生人口数量都在减少,这使我国陷入低生育—少子化的恶性循环.长期来看,以青年为主体数量的人口结构已一去不复返.针对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是:资源向职业教育倾斜、引导健康平衡的人才流动、建设妇幼保健友好环境等.

    青年人口人口结构人才资源人口流动人口素质人口迭代青年性别比婚育模式

    区域流动与婚姻选择:地理通婚圈对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汪然杨玲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特征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入视角进行机制分析,可以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世代的更替,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呈扩大趋势,这对其生育意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处理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理通婚圈对"乡—城"流动青年、男性流动青年、Z世代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更大.从影响机制来看,社会融入是地理通婚圈影响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重要机制.其中,经济融入发挥遮掩效应,关系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发挥中介效应.

    地理通婚圈流动青年生育意愿Z世代社会融入

    统战文化的出场:概念诠释、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龚少情吴从芳
    117-12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战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研究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整体性路径,开拓了统一战线比较研究的广阔空间,推动统一战线研究者更加重视对实证方法的运用.统战文化具有塑造统战人政治性格的实践功能,促进了统战人追求共识、树立信任、注重协商的政治性格的形成.统战文化的出场,有助于增强统一战线学的自主性、主体性.它为揭示统一战线工作规律打开了新的思路,也为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统战文化统一战线学统战人政治性格统战体系

    走出"普世价值"的认知误区——兼论人类共同价值非"普世价值"

    陶富源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普遍"有两种理解:一是联结特殊于自身的"现实普遍"理解,二是与特殊对立着的或不含特殊于自身的"抽象普遍"理解.从"现实普遍论"的观点来看,人世间只存在"现实普遍"以及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价值,并不存在"抽象普遍"和"普世价值".有些论者对"现实普遍"与"抽象普遍"不加区别,把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对人类价值的对象及主体之普遍性作了"抽象普遍"理解,进而为"普世价值"进行辩护,结果弄得谬误迭出."普世价值"这一命题,不仅在理论上不能成立,而且在事实上也毫无依据,因而必须加以拒斥.

    "现实普遍""抽象普遍"价值"普世价值"人类共同价值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论坛·2024"会议综述

    王平
    133-136页

    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宣传处(新闻中心)沈超
    封2页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论坛·2024"在学院成功举办

    科研部机关党委沈超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