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雌激素受体不同表达状态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郭晓蝶吴佳星官桂林左怀全...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不同表达状态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根据ER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ER阴性(ER表达阳性率<1%)组、ER低表达(ER表达阳性率1%~10%)组、ER表达阳性率>10%组3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治疗方式及预后(预后指标为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R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10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其中ER阴性组130例、ER低表达组48例、ER表达阳性率>10%组432例,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的事后两两比较发现,ER阴性组和ER低表达组较ER表达阳性率>10%组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更晚(P<0.001、P=0.023)、Ki-67表达更高(P<0.001、P<0.001);ER阴性组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比例高于ER表达阳性率>10%组(x2=10.310,P=0.001),而ER低表达组分别与ER阴性组和ER表达阳性率>10%组在是否行化学药物治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x2=3.585,P=0.058);ER低表达组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比例高于ER阴性组(x2=36.333,P<0.001)而低于ER表达阳性率>10%组(x2x=246.996,P<0.001).3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05,P<0.001);总生存曲线和无病生存曲线在ER阴性组和ER低表达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wo-stage检验,P=0.786;x2=1.141,P=0.286),而它们在ER表达阳性率>10%组明显优于ER阴性组(x2=10.137、P=0.001;x2=39.344、P<0.001)和ER低表达组(x2=4.075、P=0.044;x2=31.911、P<0.001).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N1、N2相对于N0[RR(95%CI)=7.740(1.939,30.897),P=0.004;RR(95%CI)=9.513(1.990,45.478),P=0.005]以及 T3 相较 T1[RR(95%CI)=27.357(2.188,342.041),P=0.010]患者增加ER低表达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概率.结论 从本研究分析结果看,ER低表达与ER阴性表达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未见有统计学的差异,二者的预后方面均较ER表达阳性率>10%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差,淋巴结转移、肿瘤较大增加ER低表达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

    雌激素受体低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师帅冯涛高德健伍晓晶...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年龄≥60岁)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了解其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tistic回归分析方法了解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本研究条件的306例老年胃癌患者,其中有33例(10.8%)患者术后发生了肠梗阻,多因素logt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贫血[OR(95%CI)=2.740(1.181,6.356),P=0.019]、术前合并肠梗阻[OR(95%CI)=3.286(1.208,8.935),P=0.020]、采用开腹手术[OR(95%CI)=3.753(1.298,10.848),P=0.015]、手术时间≥400 min[OR(95%CI)=3.902(1.705,8.925),P=0.001]的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肠梗阻的概率增高.结论 从本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存在贫血及合并肠梗阻以及采用开腹手术和手术时间≥400 min增加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对老年胃癌患者在选择行全胃切除时需调整其术前身体状态如纠正贫血、解除术前肠梗阻,术中根据老年患者的个体条件酌情选择微创手术,并且提高手术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术后肠梗阻危险因素

    容量移位整形术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许波郑荆洲张泽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容量移位整形术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13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患者,根据乳房整形方式分为容量移位整形术组(简称"容量移位组")和容积替代整形术组(简称"容积替代组"),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体积、乳房美容效果、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和远期疗效(包括局部复发、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208例,其中容量移位组105例,容积替代组103例;倾向评分匹配后62例,其中容量移位组33例,容积替代组29例.2组患者除容量移位组的病灶最大径小于容积替代组(P<0.05)外,2组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局部复发率、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容积替代组比较,容量移位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t=3.294,P=0.002)、切除标本体积更小(t=2.030,P=0.047),美容效果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更好(Z=2.297,P=0.022;Z=2.256,P=0.024).结论 从本研究中相对有限的病例数据分析结果提示,容量移位整形术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缺损可获得更佳的美容效果及较高的患者主观满意度,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风险,远期效果也较好.

    容量移位技术整形保乳术乳腺癌乳房缺损预后

    急性胆囊炎经皮胆囊造瘘术后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探讨

    张誉王一鸣王海阿斯哈提·库万太...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胆囊造瘘术后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最佳手术时机,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间先行经皮胆囊造瘘术后延期行LC的患者,根据患者经皮胆囊造瘘术后到LC的时间间隔分成3组,分别为短间隔组(3~4周)、中间隔组(5~8周)及长间隔组(>8周),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管放置例数、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总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短间隔组25例、中间隔组41例、长间隔组33例,3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及其他如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行经皮胆囊造瘘术后LC前的胆囊壁厚度以及行LC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管放置例数、入住ICU、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隔组在上述各个观察指标方面均优于短间隔组(P<0.05)和长间隔组(P<0.05),而短间隔组和长间隔组间仅在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间隔组高于长间隔组,P=0.019).结论 从本研究分析的结果看,经皮胆囊造瘘术后序贯LC的最佳时间间隔为5~8周,只是该结论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或用多中心的数据验证.

    急性胆囊炎经皮胆囊造瘘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

    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短期疗效

    祖力凯尔·艾尼瓦杨建平唐加热克管圣...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且采用ELA联合DCB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第3天、第3、6、12个月时的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和保趾(肢)率.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40例患者,均为单下肢病变,男30例、女10例,年龄(71.9±10.9)岁.40例患者(40条肢体)手术成功率为100%,均未出现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术后第3天、第3、6、12个月时的踝肱指数分别为0.87±0.09、0.82±0.12、0.78±0.10、0.76±0.15,较术前(0.34±0.13)均有明显提高[均数差(95%可信区间)分别为 0.011(-0.549,-0.502)、0.013(-0.502,-0.447)、0.017(-0.473,-0.404)、0.016(-0.454,-0.385),t 值分别为-46.70、-34.94、-25.55、-24.86,P值分别为<0.001、<0.001、0.035、0.048].术后第3天、第3、6、12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40/40)、97.5%(39/40)、90.0%(36/40)和 82.5%(33/40),保肢(趾)率分别为 95.0%(38/40)、92.5%(37/40)、92.5%(37/40)和87.5%(35/40).结论 从本组有限病例分析的结果提示,ELA联合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

    准分子激光消蚀药物涂层球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

    ERCP联合硬镜会师治疗胰管离断综合征1例报道

    彭邦剑高友逵文辉清刘鸿亚...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1例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胰管离断综合征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例患者,疾病早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穿刺引流治疗,疾病后期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硬质胆道镜技术,在胰周积液的囊腔和主胰管之间建立通道,置入胰管塑料支架,引流积液.结果 术后成功拔除外引流管,患者症状消失,检验指标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胰管支架连接十二指肠和胰体尾部,原有囊肿消失,胰管再次显影,胰周无积液,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感染性胰腺坏死合并胰管离断综合征的患者早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穿刺引流治疗,后期采用ERCP联合硬质胆道镜技术、置入胰管塑料支架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探索的微创治疗方法.

    胰管离断综合征感染性胰腺坏死硬质胆道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伴囊内出血1例报道

    王源钊陈志坚黄集跃谢飞来...
    93-95页

    肝肿瘤肉瘤诊断鉴别诊断

    成人结肠重复畸形盲管穿孔、包裹合并右侧输尿管梗阻1例报道

    张鹏杜同海
    96-97页

    结肠重复畸形穿孔梗阻

    广告目次

    97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吴紫瑶马继春李兴亮潘志昂...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的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探讨细胞凋亡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与H.pylori相关的细胞凋亡在胃癌中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胃上皮细胞和胃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成分相互作用的平衡失调是其感染特征,这些机制通常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过程,进而干预胃癌进程.结论 H.pylori通过调节多种细胞成分和分子通路增强了胃黏膜上皮细胞对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从而参与胃癌进程;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与H.pylori相关的细胞凋亡在胃癌中的机制研究向临床发生转化,有望为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胃癌幽门螺杆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