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难点与展望

    夏庆邓力珲杜丹胡诚...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仍然存在阻碍疗效再提高的因素:缺乏准确易行的早期严重程度预测体系,多学科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尚无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医药治疗靶点不清、效应物质不明、新药研发困难.为进一步降低SAP病死率、实现疗效再提高的目标,应加强中西医融合、多学科协作,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说明白"中医药的疗效,"讲清楚"其机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SAP诊疗产品.针对SAP这一重大疑难疾病,应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协同、优势互补,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创新发展,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急性胰腺炎中医药多学科诊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寒温统一论治急性胰腺炎

    苏杭唐文富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多、花费巨大、重症病死率高.合并肺、肾、心多器官功能障碍,局部并发积液坏死感染和后期恢复是疾病进展的关键节点和环节.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得到国内公认.早期,基于中医"热病"理论形成了急性胰腺炎热病观的证候期分类.近年研究表明单纯依赖"热病"理论过度苦寒通下可能加重病情.笔者结合急性胰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实际,在张再良教授提出的热病四分法临床诊疗格局基础上提出了寒温统一论治急性胰腺炎的方法.该方法可覆盖急性胰腺炎疾病全程,关注早期器官损伤的治疗和局部并发症与疾病恢复期的管理,强调整体性视角、个性化治疗策略、对疾病演变的跟踪以及恢复期的关注,是急性胰腺炎创新诊疗的临床新路径及中医药在危急重症治疗应用中的典范.

    急性胰腺炎寒温统一热病四分法辨证论治

    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进展

    万星马婧嫄刘霁锋张庆凯...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中西医结合微创诊疗急性胰腺炎方面,"SELECT"中西医结合微创诊疗理念应运而生,即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病因,选择最优的多镜(胆胰子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超声内镜、胆道镜)组合方式,同时联合传统中医药治疗,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SELECT理念多镜联合

    急性胰腺炎中医药治疗的靶点与机制

    曹菲陈炜炜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已被应用于治疗AP几十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试验及基础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具有抑制胰酶活性、抗炎、促进胃肠道动力等作用,可延缓AP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因此,中医药治疗AP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笔者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和团队临床实践结果,对中医药治疗AP的靶点及机制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急性胰腺炎中医药靶点机制

    基于免疫应答的急性胰腺炎中西医协同诊治策略

    陈敏武鹏宇邓杲郗恒...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临床治疗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中西医协同治疗的模式.但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其中免疫应答在疾病的发生和转变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基于免疫应答反应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及出现相关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的思考,针对该疾病的生物学特点和规律,总结出合理的按病程实施的中西医协同管理策略,以期促进该疾病治疗的最优化、精准化.

    急性胰腺炎免疫应答中西医协同

    IL-17A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严重程度的影响

    吴咏姿刘诗雨张潇颖李燕妮...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IL-17A基因敲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小鼠胰腺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 使用IL-17A全身性基因敲除(generic IL-17A gene knockout,IL-17AKO)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构建雨蛙素(cerulein,CER)诱导的轻症 AP(CER-AP)及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NaTC)诱导的重症AP模型(NaTC-AP).CER-AP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WT对照组、WT模型组和IL-17AKO模型组(n=5),WT模型组和IL-17AKO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CER7次[50 μg/(kg·h)],WT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第1次注射后第12 h处死,收集小鼠血清检测淀粉酶、脂肪酶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收集胰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NaTC-AP模型实验:WT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和模型组(n=6),IL-17AKO小鼠亦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和模型组(n=6).假手术组小鼠只行开关腹手术,模型组小鼠经逆行胰胆管泵入50 μL的3.5%NaTC生理盐水溶液.于术后第24 h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清检测淀粉酶、脂肪酶及IL-6水平,取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取肠道组织进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双花扁豆凝集素染色及肠道荧光细菌原位杂交.结果 CER-AP模型实验:与WT模型组相比,IL-17AKO模型组小鼠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IL-6水平,以及胰腺病理总分、水肿评分、炎症评分及坏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NaTC-AP模型实验:与模型组WT小鼠相比,模型组IL-17AKO小鼠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病理总分、水肿评分、炎症评分及坏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WT小鼠比较,假手术组IL-17AKO小鼠的回肠及结肠组织中糖基化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黏液层结构紊乱及细菌侵袭增加.结论 IL-17AKO对AP胰腺及肠道屏障损伤无显著保护作用,但IL-17AKO小鼠在造模前已出现全身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受损及细菌侵袭增加,提示IL-17A对小鼠免疫反应及维持正常肠道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白细胞介素-17A

    广告目次

    168页

    血糖变异性指标预测急性胰腺炎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研究

    沈雨欣何艳秋陈致尧蔡飞...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的AP伴高血糖患者,每日监测血糖≥4次,连续监测血糖至少3d,分析血糖变异性指标对AP患者发生POF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559例AP患者,其中发生POF 95例.POF患者的入院时血糖值(11.0 mmol/L vs.9.6 mmol/L)、血糖最小值(6.8 mmol/L vs.5.8 mmol/L)和平均血糖浓度(9.6 mmol/L vs.8.7 mmol/L)高于未发生POF的患者,而血糖变异系数(16.6%vs.19.0%)低于未发生POF的患者(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入院时血糖值[OR=1.11,95%CI(1.04,1.19),P=0.002]、血糖最小值[OR=1.28,95%CI(1.10,1.48),P=0.001]、平均血糖浓度[OR=1.18,95%CI(1.04,1.33),P=0.010]增高,POF 发生风险增加;随血糖变异系数增加,POF发生风险降低[OR=0.95,95%CI(0.92,0.99),P=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糖值[AUC=0.787,95%CI(0.735,0.840)]预测 POF 的准确性最高,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84.7%.结论 高入院时血糖值、血糖最小值、平均血糖浓度,低血糖变异系数是入院时伴有高血糖AP患者发生POF的危险因素.

    急性胰腺炎血糖变异性指标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

    外科干预联合超声内镜下穿刺引流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效果评价:单中心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

    文君单晶武鹏宇蒋崔楠...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外科干预联合超声内镜下穿刺引流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I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内镜下穿刺引流开展时间点(2020年6月),将2020年5月及之前的患者分入非EUS组(52例),将2020年6月及之后的患者分入EUS组(46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外科干预、总住院时间、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感染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生存情况、近远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EUS组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次数(1.0次vs.1.0次)、PCD引流管留置数量(1.0根vs.2.0根)、经腹膜后清创引流次数(1.0次vs.2.0 次)、总住院时间(42.0 d vs.45.5 d)、ICU 时间(11.0 d vs.14.0 d)、感染时间(10.5 d vs.18.5 d)、MODS 发生率[43.5%(20/46)vs.67.3%(35/52)]及残余感染发生率[28.3%(13/46)vs.48.1%(25/52)]均短于(低于)非 EUS 组(P<0.05);但2组患者的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次数、开腹手术次数、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次数,以及腹腔出血、消化道瘘、消化道梗阻、慢性胰瘘、慢性胰腺炎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IPN的AP患者,外科干预联合超声内镜下穿刺引流治疗可减少PCD次数和引流管数目,同时缩短总住院时间、ICU时间和感染时间,减少MODS和残余感染的发生.

    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超声内镜外科干预预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4年第2期封面简介

    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