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胰瘅通方联合金黄散从"瘀"论治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邓杲武鹏宇覃海知郗恒...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胰瘅通方保留灌肠联合金黄散外敷治疗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on-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N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NSAP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是否接受胰瘅通方保留灌肠及金黄散外敷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n=66)与对照组(n=68),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临床转归事件发生率、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禁食禁水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BISAP评分和Ranson评分的治疗前后降低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禁食禁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口干口苦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各项血液指标的治疗前后降低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95.59%)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胰瘅通方保留灌肠联合金黄散外敷治疗NSAP疗效佳.

    非重症急性胰腺炎胰瘅通方金黄散外敷疗法活血化瘀回顾性队列研究

    后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附20例报道

    刘建明熊宇苏永杰刘平果...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后腹腔镜治疗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一期行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1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期行开腹手术引流,1例患者一期在外院行开腹手术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手术时间68~106min、(89.8±11.7)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171.3±61.0)mL;住院时间28~62d,中位数为48 d.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均迅速缓解.1例患者行2次后腹腔镜清创手术,其余患者仅行1次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术后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并发结肠瘘,2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术后20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6~62个月,中位数为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腔镜途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后腹腔镜

    儿童胰腺炎病因分析及ERCP的诊治作用

    陈郅祺李燕妮谢晓曦向波...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炎的病因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诊治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241例胰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胰腺炎34例,急性胰腺炎207例;初发168例,复发73例.结果 初发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长于复发组[10.0(7.0,16.0)dvs.7.5(6.0,11.8)d,P=0.012],初发组中AP的占比(163/168,97.0%)大于复发组(44/73,60.3%),P<0.001;初发组和复发组患儿的急性胰腺炎病因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504,P=0.347),但初发组的第1位病因为胆源性因素(38/163,23.3%),第2位为胆胰解剖异常(22/163,13.5%);复发组中则以胆胰解剖异常为第1位病因(13/44,29.5%),胆源性因素为第2位病因(7/44,15.9%).在207例急性胰腺炎患儿中,有明确病因的有114例(55.1%),其中胆源性因素45例(21.7%),胆胰解剖异常35例(16.9%),创伤性因素12例(5.8%),药源性因素10例(4.8%).因胰腺炎行ERCP治疗的儿童患者共66例,共计行ERCP手术103例次,手术插管成功率达100%.因AP行ERCP的患儿中,以胆源性与胆胰解剖异常患儿为主(23/37,62.2%).胆源性AP患儿中,ERCP单次手术取净结石率为80.0%(8/10).术后所有患儿的腹痛、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患儿发生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胆源性、先天性胆胰解剖异常、药物以及创伤均是导致儿童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ERCP对胆源性胰腺炎、胰腺解剖异常以及慢性胰腺炎的儿童患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儿童病因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不安置鼻胃管的可行性研究

    张云峰胡冉胡伟明李昂...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典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全程不安置鼻胃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全程是否安置鼻胃管分为鼻胃管组32例和无鼻胃管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吻合方式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结果 ①术前基线资料:无鼻胃管组的良性疾病占比(P=0.005)及术前合并胰腺炎比例(P=0.003)高于鼻胃管组,其他术前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中指标:无鼻胃管组胃肠吻合采用管型吻合器的比例较高(P=0.009),且手术时间较短(P<0.001),但胰肠吻合方式、术中输血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③术后结局指标:无鼻胃管组术后住院时间(P<0.001)及胃排空延迟发生率(P<0.001)均低于鼻胃管组,但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胰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30 d内死亡病例.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经典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全程不安置鼻胃管安全可行,与插鼻胃管相比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

    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鼻胃管术后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金涛李兰张潇颖黄伟...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已有50余年的历史,AP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优势专病病种,在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备的治疗体系.基于此,2022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在《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团体标准》基础上,更新并制订了《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该指南凝练了 25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以此为导向,具体阐述了 AP的诊断和治疗,重点阐释了 AP的中医分期与辨证、早期液体疗法、疼痛管理、器官支持等早期诊疗时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式、手段和作用,强调了中医药的早期优势及尽早干预的时机问题,并就营养支持、病因的管理、后期局部并发症及感染的处理,以及预防复发、远期并发症的随访策略方面提出建议.本文就该指南进行解读.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医药解读

    结直肠癌患者文化程度与住院管理流程及住院时间的关系:基于DACCA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刘雨晴陈枳彤但佳龠王涵硕...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目前版本的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区域性中心所服务的结直肠患者人群的文化程度与住院管理流程及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6月29日更新版DACCA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分析的数据项目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型、婚姻、入院前等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管理流程,并按文化程度分为文盲组、初等教育组、中等教育组和高等教育组,比较4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管理流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4 765条,其中中等教育最多(2 792条,58.6%),之后为初等教育(1 337条,28.1%)和高等教育(417条,8.7%),文盲最少(219条,4.6%).在管理流程的分类中,"常规"管理流程占大多数(4 219条,88.5%),"加强"管理流程次之(274条,5.8%),"个体"第三(231条,4.8%),"快速"最少(41条,0.9%).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入院前等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1,P=0.095,P=0.352),但总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1),文盲患者的总住院时间长于中等教育患者(P=0.041).不同文化程度组患者的住院管理流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2,P=0.085).结论 通过DACCA数据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为文盲和中等教育患者的总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住院管理流程的选择相似,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结直肠癌文化程度住院流程住院时间华西肠癌数据库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刘哲魁韩晓帆王泽正马文星...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429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再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429例患者中,86例(20.05%)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53例(12.35%),腹腔感染16例(3.73%)、切口感染7例(1.63%)、泌尿系感染10例(2.3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低预后营养指数[OR=0.951,95%CI(0.905,0.999),P=0.044]、手术时间长[OR=1.274,95%CI(1.069,1.518),P=0.00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Ⅲ~Ⅳ[OR=9.607,95%CI(4.484,20.584),P<0.001]和饮酒史[OR=3.116,95%CI(1.696,5.726),P<0.001]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46,0.85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可获得临床收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结论 临床医师需重视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可通过预后营养指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及饮酒史构建的预测模型充分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期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感染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列线图

    覆膜支架治疗医源性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分析(附9例报道)

    林鸿铭刘婷婷江榕陈小彬...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股动静脉内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例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形成均因血管穿刺所致,包括5例房颤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术、3例脑梗死患者行取栓术以及1例尿毒症患者行临时血液透析管置入术;9例患者均行覆膜支架隔绝术,经手术治疗均治愈,技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60~150 min,中位数为90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中位数为2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8~12d,中位数为10d.所有患者术后均未闻及血管杂音、患肢肿胀消退.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超声复查血管通畅无复发迹象.结论 因创伤小、可远程接近损伤部位、术后感染风险低、住院时间短、失血少等优势,介入手术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股动静脉内瘘患者.

    股动静脉内瘘医源性介入治疗覆膜支架隔绝术

    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定位方法

    张珂珲胡仁豪张顺宋纯...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目前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定位方法,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定位方法相关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常见定位方法有影像学定位、术前内镜定位、术中内镜定位、术中荧光定位等方法,其中腹部增强CT和内镜相关的定位方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定位方法.结论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供外科医生选择,通过多种方法结合互补,更有利于肿瘤的精准定位.

    腹腔镜手术胃癌结直肠癌术前定位内镜定位

    乳腺癌保守性乳房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的研究进展

    龚俊戈徐家威厉红元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关于乳腺癌保守性乳房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的研究现状,为外科医生及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保守性乳腺切除联合乳房重建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目前保守性乳房切除术主要有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及缩减皮肤的乳房切除术,这3种术式均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联合乳房重建能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能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后,保守性乳房切除术为合适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切除后根据患者乳房大小、下垂度及患者个人期望制定个体化重建方式,能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乳腺癌乳房重建肿瘤安全性并发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