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归模式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骆雪孙义元马东扬马洪升...
    706-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日归模式在经腹腹膜前(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服务中心行TAPP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日归计划收入,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归宅,即不在医院过夜的患者(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现在日归计划基本在8:00-20:00,最迟21:00出院)划归为日归组;但是一些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或因其他原因譬如由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不足2~4h,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当日21:00以后出院的患者或患者强烈要求过夜住院且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24 h的患者)划归于非日归组.分析日归组和非日归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质量指数、疝类型、手术侧、家庭住址、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出院时的疼痛评分、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就诊率、出院后第28天时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行TAPP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167例,其中日归组97例、非日归组70例.日归组和非日归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体质量指数、疝类型、手术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现非日归组患者的家庭住址在成都市外者占比较日归组高(P<0.001),非日归组患者出院时的疼痛评分高于日归组(P=0.042),所有患者出院后第28天时的满意度为100%,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就诊率为3.6%(6/167),虽然日归组略高于非日归组,但经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4/97)比2.9%(2/70),P=0.226].结论 从本组资料分析结果看,TAPP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日归手术模式下开展是安全的,可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腹股沟疝日归手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安全性

    腹腔镜恶性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周静刘霄陈雪粉
    71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识别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收治行腹腔镜恶性胃肠道肿瘤手术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Ⅱ级及以上)发生情况,然后将500例患者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2组患者间术前身体基本状况以及与手术相关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确定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500例患者中45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无并发症组),有47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组),发生率为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在性别、腹围、术前低白蛋白血症、饮酒史、蛋白质饮食习惯、原发疾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握力值、6m步行试验时间、术前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吸烟史、文化程度、运动习惯及术前NRS 2002营养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日常蛋白质饮食及运动频率、手术时间>200 min及术中出血量>150 mL可作为恶性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对于日常蛋白进食少、缺乏锻炼、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多的女性恶性胃肠肿瘤患者,应做好围手术期管理,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恶性胃肠道肿瘤并发症风险因素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延迟治疗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基于SEER数据库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

    冷盈但家强黎君彦
    718-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SEER数据库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延迟治疗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0-2019年期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符合研究条件的PTMC患者4076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延迟治疗时间的不同(0、0~6个月,>6个月)分为3组.采用Kaplan-Mei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5年累积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TMC患者延迟治疗时间与DSS及OS之间的关系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40 761例患者中,男7 575(18.58%),女33 186例(81.42%),以女性患者居多;年龄3~97岁[(51.1±13.9)岁],其中<55岁患者24 043例(58.99%),≥55岁患者16 718例(41.01%).30 823例(75.62%)患者在确诊后立即进行了治疗,9 734例(23.88%)患者在确诊后的6个月内进行了治疗,204例(0.50%)患者在确诊6个月后进行了治疗;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种族、淋巴结分期、放疗、手术方式、病灶数以及侵犯甲状腺被膜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延迟治疗时间对PTMC患者的DSS和OS均无影响(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男性、已婚、淋巴结转移、放疗、行甲状腺全切以及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影响PTMC患者DSS和OS的危险因素(P<0.05),延迟治疗不是影响PTMC患者DSS和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延迟治疗不是PTMC患者DS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部分PTMC,主动监测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手术治疗方法.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延迟治疗疾病特异性生存总生存

    广告目次

    725页

    齿线上方黏膜C形切除吻合术治疗Ⅳ度混合痔的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

    汪铁钢端传友吴国魁韩建波...
    726-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齿线上方黏膜C形切除吻合术治疗Ⅳ度混合痔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Ⅳ度混合痔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观察组接受齿线上方黏膜C形切除吻合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主观功能评价指标(Wexner便秘评分、Kirwan分级等)、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利用随机行走模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7.9±3.4)mL比(43.2±5.2)mL,P<0.001]、24 h视觉模拟评分[(4.2±1.5)分比(5.6±1.5)分,P<0.001]、第1次排便疼痛持续时间[(22.1±3.3)min比(34.2±5.0)min,P<0.001]、带血时间[(4.1±0.4)d 比(5.7±0.6)d,P<0.001]和水肿时间[(3.2±0.6)d 比(4.7±0.9)d,P<0.001]均短(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Wexner便秘评分差值[(13.2±2.4)分比(11.7±2.1)分,P=0.004]、肛管静息压差值[(23.1±4.9)mmHg 比(17.8±3.4)mmHg,P<0.001]和肛管最大缩榨压差值[(33.5±7.3)mmHg 比(23.1±5.6)mmHg,P<0.001]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Wexner便秘评分、Kirwan分级、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缩榨压的随机波动幂率值的变化和患者接受的术式存在长程关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4%(38/39)比 66.7%(26/39)]和未复发率[(92.3%(36/39)比 76.9%(29/39)]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39)比12.8%(5/39),P=0.235].结论 与传统PPH比较,齿线上方黏膜C形切除吻合术治疗Ⅳ度混合痔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维持肛门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

    Ⅳ度混合痔齿线上方黏膜C形切除吻合术疗效肛门功能

    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瞻妄的相关因素分析

    刘春兰陈涛刘莉莉代鑫...
    73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术后防治POD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并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谵妄评估量表(4AT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围手术期主要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潜在的老年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4AT量表评分结果,以总分≥4分作为判定患者POD的阈值,128例患者中发生POD患者有29例(22.66%),未发生POD患者99例(77.34%).①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和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术前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手术期主要临床数据比较:2组患者在ICU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术中低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右美托咪定治疗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预后营养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和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MSE评分低[OR=0.397,95%CI为(0.234,0.673)]、手术时间长[OR=1.159,95%CI为(1.059,1.267)]和麻醉时间长[OR=1.138,95%CI为(1.057,1.226)]是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MMSE评分、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与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POD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实施围手术期重点管理,以预防和管理POD.

    老年结肠癌术后谵妄危险因素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对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孙祺刘畅邬君义黄文博...
    739-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中可能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因素,并分析淋巴结检出数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且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共收集到81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数目(12.11±5.54)枚/例;检出淋巴结平均数目<12枚者42例、≥12枚者39例.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和联合新辅助放疗可降低检出淋巴结数目的概率(分别为:t=-3.17,P=0.002;t=-2.44,P=0.017).以检出淋巴结平均数目12枚为截点分析<12枚和≥12枚患者的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检出淋巴结平均数目<12枚和≥12枚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107,P=0.743;x2=0.027,P=0.870).对64例临床区域淋巴结阳性患者将淋巴结检出数目平均6~13枚分别以<6枚/≥6枚、……和<13枚/≥13枚作为分组截点进行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以平均7枚和8枚淋巴结检出数目作为分组截点的2组患者的累积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7,P=0.046;x2=3.977,P=0.046),即检出淋巴结平均数目至少7枚或8枚者的总生存情况更好.结论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提示,男性患者和联合了新辅助放疗的患者对术后获检淋巴结数目会有一定的影响;从总体患者的生存分析看,未发现检出淋巴结数目与总生存和复发有关,但在临床区域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至少检出7枚或8枚淋巴结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淋巴结检出数目预后

    胃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杨珉珉尹丽娟陈卉娇
    74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胃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称"我院")收治的2例胃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我院的2例及文献收集的12例共14例胃FDCS患者的资料发现,胃FDCS好发于女性(男∶女=3∶11);发病年龄22~67岁、平均49岁、中位5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7/14);胃FDCS最大径2~23 cm、中位10 cm.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多为梭形或卵圆形,呈束状、漩涡状、席纹状、车辐状、弥漫片状或模糊的结节状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胞核椭圆形或梭形,通常呈泡状,核仁明显.部分区域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呈多边形,双核或多核常见,可观察到瘤巨细胞或合体样细胞存在,核分裂象易见(>5个/10HPF).肿瘤内常见小淋巴细胞浸润,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可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结构;肿瘤周边淋巴组织可呈透明血管Castleman病样改变.此外,肿瘤内还可见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内含嗜伊红色的蛋白样物,类似于胸腺瘤中的腔隙状结构.部分病例可见明显坏死及黏液变区域.大多数病例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楚,文献报道中2例可见肿瘤浸润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本组资料中胃FDCS细胞多数表达CD21(13/14)、CD23(11/13)、CD35(11/14),部分表达 CD68(6/9)、S100(4/9),不表达 CD117(0/11)和 DOG1(0/8).胃 FDCS 应与多种发生于胃的肿瘤相鉴别,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认识和熟悉FDCS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在鉴别诊断中纳入滤泡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13/14).本组胃FDCS中,4例累及网膜或横结肠系膜,3例发生肝转移,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有10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1个月,1例因肝转移死亡,1例带瘤生存,余均为无瘤生存.其中我院的病例1术后4个月发现肝多发转移灶,进行特瑞普利单抗免疫治疗和安罗替尼靶向治疗并加用吉西他滨化疗及局部放疗,患者定期随访,目前病情稳定.结论 胃FDCS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常为腹痛,其组织学特征与其他部位FDCS一致,但因它较罕见,易被误诊为消化道其他肿瘤,存在诊断陷阱.应广泛取材并结合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胃FDCS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

    eyeMAX胆胰成像系统在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体会

    刘振华李月宏刘培万黎昭君...
    748-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eyeMAX胆胰成像系统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利用eyeMAX胆胰成像系统治疗的1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例肝胆管结石直径为0.8~1.8 cm、平均1.6 cm.采用eyeMAX胆胰成像系统治疗均实现技术成功,结石取净率为100%(18/18),手术时间为(50±10)min;术后有2例出现急性轻症胰腺炎及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无胆道和胃肠穿孔、无出血等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3/18).结论 本组有限病例结果提示,eyeMAX胆胰成像系统为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尤其对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yeMAX胆胰成像系统肝胆管结石治疗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高功能腺瘤1例

    王雪玮栾好梅罗斌刘安阳...
    751-753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高功能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