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影响

    杨曦文陈洁
    1025-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近年来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就NAC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乳腺癌NAC与手术治疗相关的研究报道,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与探讨.结果 NAC后部分患者行保乳手术的生存结局和局部复发风险与乳房全切类似,采用影像学引导的微创活检准确预测NAC后乳房病灶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有望使部分乳腺癌患者在NAC后可以仅接受放射治疗从而豁免乳房手术.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用双示踪剂、三示踪剂和靶向腋窝淋巴结切除技术使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达到临床要求,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安全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可能.结论 NAC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NAC后乳房原发灶以及腋窝淋巴结的局部处理尚有争议,目前临床工作中依然是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求患者得到最佳的局部复发控制和生存获益.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手术病理完全缓解腋窝淋巴结综述

    早期乳腺癌诊疗进展

    叶松青王瑞娟黄湘秦
    1033-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体瘤新疗法的进步,通常是由晚期向早期逐渐过渡的.Luminal型乳腺癌早期治疗,已经进入"内分泌治疗+"的时代,治疗时长和强度的强化以及联合靶向治疗,多基因检测仍与临床参数共存.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变了治疗的流程,需进行(新)辅助精准强化及降阶梯的探索,"新辅助改变辅助,早期治疗影响复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早期治疗,虽曾一度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百家争鸣"之态,但如今的治疗策略已远非仅聚焦于那3个阴性标志物的简单应对,核心在于精准诊断,分类而治!笔者现就早期乳腺癌诊疗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的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免疫治疗幸存者关怀

    HER2低表达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朱丽喆杜金穗段程泷于淑尧...
    1038-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水平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HER2低表达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治疗的1 72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HER2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HER2阴性、低表达和高表达3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HER2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阴性患者共512例,HER2低表达患者共748例,HER2高表达患者共463例.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3组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在婚姻状况、绝经状态、家族史、单独T分期(肿瘤大小)、单独M分期(远处转移情况)、患侧、脉管癌栓情况以及是否放疗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单独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手术方式、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及辅助化疗方面3组不同HER2表达水平乳腺癌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可能与HER2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同样可能与HER2表达状态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在多项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未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于年轻早期乳腺癌,HER2表达水平对预后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提示在治疗和预后评估中,HER2状态可能并非决定性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年轻早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腹腔镜下获取带蒂大网膜瓣在Ⅰ期乳房重建中的应用:附16例病例分析

    于博洋陈佳琳胡代星杨嘉鑫...
    1046-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获取带蒂大网膜瓣(laparoscopically harvested pedicled omental flap,LHPOF)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方法,从患者评估、手术过程、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就诊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并行LHPOF乳房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6例患者,平均年龄43.3岁(27~6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0 kg/m2(18.3~28.6 kg/m2).1例患者术中发现大网膜瓣体积不足而放弃重建,其余1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 LHPOF乳房重建手术.1例患者术后因大网膜瓣血栓形成导致植入物坏死而行带蒂大网膜瓣切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9~17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主诉症状为轻微的上腹部隆起(2例)和网膜瓣萎缩(1例),无严重的植入物或供体部位并发症如植入物移位、肠道功能障碍和腹壁切口疝等.结论 使用LHPOF进行乳房重建手术可实现满意的美容效果,重建后乳房柔软、形态自然.相较于其他自体组织重建方法,带蒂网膜瓣的供体部位和植入物并发症较低.

    乳房重建手术带蒂大网膜瓣腹腔镜乳房切除术

    基于医患共享决策的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罗雪贾新建
    1053-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医患共享决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纳入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模式,干预组则实施基于医患共享决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辅助放化疗完成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干预组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现Ⅲ/Ⅳ级毒副反应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各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基于医患共享决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同时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模式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加个性化、综合性和高效的新路径.

    乳腺癌医患共享决策多学科诊疗模式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

    病例分析:纤维多囊性肝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汪媛媛罗春燕陈卫霞秦韵...
    1059-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多囊性肝病(fibropolycystic liver diseases,FLDs)是一类罕见的先天性胆管板畸形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包括胆管错构瘤、先天性肝纤维化、多囊性肝病、Caroli病及胆总管囊肿.该疾病临床关注度低,影像学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笔者通过本案例,总结该类疾病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及其潜在的病理学机制,旨在加深读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从而降低该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纤维多囊性肝病胆管错构瘤先天性肝纤维化Caroli病影像学征象

    MDT模式下1例疑难复杂肝癌的综合治疗经验

    陈韵壕李浩权王在国张伟标...
    1063-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MDT模式下1例S7+S9段肝细胞癌并前列腺转移的MDT综合治疗及全程科学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S7+S9段肝细胞癌并治疗过程中出现前列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因为病情复杂,患者首次入院时进行MDT讨论后认为,患者肝细胞癌诊断明确,病灶局限于肝内(S7+S9段),肿瘤直径小于3 cm,优先考虑外科切除或消融治疗,但患者拒绝肝移植及手术切除,故对肝S7段、S9b段原发肝细胞癌病灶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续多次复发治疗前也都进行MDT讨论,每次都根据讨论结果结合患者意愿进行治疗,患者先后接受CT引导下肝穿刺微波消融及复发癌再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经MDT综合治疗后,患者目前生存已超过78个月,肝脏、前列腺及全身其他部位无明显活性肿瘤病变,甲胎蛋白及肝功能正常,生活质量好.结论 包含多种技术、方法的MDT综合治疗及全程科学管理,可以使疑难复杂的肝细胞癌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多学科团队前列腺转移癌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职业与肿瘤相关特征的关系:基于DACCA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李元曦夏语阳郑嘉琪汪晓东...
    1070-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版本的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区域性中心所服务的结直肠患者人群的职业与术前肿瘤特征的关系.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选取的DACCA版本为2022年1月5日更新版,其中分析的数据项目包括:职业、肿瘤形态、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肿瘤部位、肿瘤性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术后综合生理指数(complex physiological index,CPI)分期、肿瘤合并症、肿瘤方位和肿瘤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本将本研究患者的职业参数划分为脑力工作者、体力工作者和无业人员3个组.结果 按照条件筛选DACCA数据库获得3 215条有效数据.在肿瘤合并症方面:肿瘤出血情况构成比、穿孔级别构成比、机械性肠梗阻程度构成比和疼痛程度构成比在不同职业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程度构成比和肿瘤部位肠套叠构成比在不同职业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构成比、肿瘤发生构成比、肿瘤方位构成比和肿瘤形态构成比在不同职业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的综合分期构成比、肿瘤距齿状线距离的差异、不同肿瘤病理学性质的构成比和肿瘤位于直肠和结肠部位的构成比在不同职业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肿瘤特征与患者就诊时的职业存在多种关联.直肠癌中的体力工作患者肿瘤距齿状线的距离较短、部位较低,部分肿瘤合并症更加严重,同时分期相对更晚.

    结直肠癌肿瘤特征数据库职业

    门静脉肝窦性血管疾病与肝硬化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田爱平钱子冰毛永武毛小荣...
    1077-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比较门静脉肝窦性血管疾病(porto-sinusoidal vascular disease,PSVD)和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接受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根据活检结果存在PSVD或肝硬化者纳入分析,比较PSVD和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生化、影像学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的差异.结果 最终本研究纳入PSVD患者45例及肝硬化患者48例,PSVD及肝硬化患者中男女比分别为25:20和21:27,PSVD患者平均年龄较肝硬化患者年轻(P<0.001).PSVD患者的肝功能整体较肝硬化患者好,虽然二者Child-Pugh评分多为B级,然而PSVD患者Child-Pugh评分分级为C级和终末期肝脏疾病模型评分≥10分患者占比较肝硬化患者低近3倍(P<0.05).PSVD患者初次确诊率低于肝硬化患者(6.7%比95.8%,x2=74.0786,P<0.001).PSVD和肝硬化患者影像学上均有较高占比的门静脉高压表现(33.3%比39.6%),PSVD患者门静脉流速快于肝硬化患者(P=0.039),肝外胆管内径小于肝硬化患者(P=0.001),PSVD患者中脾大患者占比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5).PSVD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几种特异性表现如门静脉闭塞有19例(42.2%)、结节再生性增生有1例(2.2%)和不完全性间隔纤维化有14例(31.1%),非特异性组织学特征细胆管反应有8例(17.8%);PSVD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肝纤维化分期(S)即GS分级>G2S2级者占比低于肝硬化患者[12例(26.7%)比48例(100%),x2=54.560,P<0.001].结论 PSVD与肝硬化的诊断需"求同存异",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仍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活检,且需要重点关注肝脏血管异常,以降低误诊率.

    门静脉肝窦性血管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理

    基于SEER数据库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发生远处转移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董海峰李康宁张恒郑英斌...
    1085-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建立并验证直肠印戒细胞癌发生远处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期间诊断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7∶3的比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发生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DM)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总共纳入2 595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其中1 022例(39.4%)发生了 DM.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是结直肠印戒细胞癌DM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根据以上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了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发生DM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8[95%CI为(0.76,0.80)]和0.77[95%CI为(0.74,0.81];校准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显示了良好的拟合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x2=9.43,P=0.31和x2=12.47,P=0.13;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当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阈概率分别在10%~95%和11%~90%范围内时,该模型具有净获益.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用于结直肠印戒细胞癌DM的早期干预和风险预测.

    SEER数据库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远处转移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