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王义

双月刊

1008-3642

0532-85908507 85908508

266071

青岛市宁德路18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青岛市委主管、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二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后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第五届山东省优秀期刊” 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逻辑

    王存福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三个层次的内在逻辑.这其中,"八个明确"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其生成与确立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从而使每一个"明确"都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完整结构的逻辑体系.全面把握好"八个明确"具体内容的内在生成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及其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体系

    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

    曲新英
    14-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通过百年奋斗而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党、领导人口最多的党、最受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的党,其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站起来"、奔向小康社会"富起来"、走向民族复兴"强起来"的历程.人民性既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巨大辉煌成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法宝,也是继续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罗良文李加奎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08年以来,我国对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促进了以交通、能源、通讯、互联网等多层次多形态网络为主体的网络经济发展.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最终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通讯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有限.因此,要加大对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网络基础设施空间计量经济增长质量溢出效应

    RCEP框架下的城市发展机遇与路径——以青岛市为例

    张淑芹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的签署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突破.随着贸易投资壁垒,的降低,各成员国的一体化发展特征将增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另外,贸易保护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以及维护自身发展权益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青岛作为新发展格局的"双节点"城市,应抓住RCEP签署的新机遇,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发挥毗邻日、韩两国的区位优势,深化制度型开放,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主导性区域价值链,是青岛市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转型的重要途径.

    RCEP比较优势机遇

    以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助推"双招双引"

    张珏芙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双招双引"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从招商引资到"双招双引",从政府主导到多元互动,从政策依赖到环境吸引,从单纯资本引进到多要素整合,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双招双引"的"第一本钱".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制度集成创新.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是"双招双引"的根本,其作用机制在于平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并使二者实现制度化.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能够提升"双招双引"的协同性,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平衡的正向协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具体路径在于推进重点领域的制度集成创新,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制度与监管制度的集成、产权保护制度与创新激励机制的集成、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区域政策制度的集成、顶格推进制度与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集成、政府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与规范涉企执法制度的集成等.

    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双招双引"

    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与产业路径探析

    郭格丁亮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数字产业与融合产业的发展,是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第一发展动力的现实要求;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效显著,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有数字产业、数字化衍生产业两种模式,目前存在数字产业创新力不足、技术欠缺等问题.为此,应探寻数字产业的多元协同发展路径:打造个性化产业布局模式,加强管理部门协调运转与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市场监管和规范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引导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路径

    "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视域下的品质城市评价研究——基于深圳市、杭州市、青岛市的实证分析

    毛振鹏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城市品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内容.城市品质提高和经济增长并不同步,因此应当以提升城市品质的理念作为城市治理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着眼于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从6个方面着手构建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纯城市(城市建成区)"品质评价的考量,选取深圳市、杭州市、青岛市作为研究样本,以最高值作为满分数据,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城市品质评价;然后,以A区为例,运用该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城市品质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验证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城市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决策参考.通过进行城市品质评价,可以有效地引导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解决"城市病",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城市品质城市治理评价体系城市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理论建构:背景、必要与可能

    陆昱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建构反映城市治理特征、探索城市治理规律、形成城市治理规范的城市治理理论是应对城市治理问题的需要,也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城市治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现有的城市治理理论多是西方"舶来品",系统、完整的"本土化"城市治理理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从制度保障、社会需求、实践基础、理论素材等方面来看,建构我国城市治理理论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城市治理治理现代化

    基于扎根理论的基层工作负担生成逻辑探究

    赵焱鑫徐自强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后,各地切实开展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工作负担来自哪里、如何生成,是为基层减负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基层工作负担的生成有组织运行机制、领导行为倾向、群众联结程度、工作评价倾向、工作认知偏差、心理感知偏差等六大因素.其中,心理感知偏差既是基层工作负担生成的中介变量又是直接变量,组织运行机制、领导行为倾向、群众联结程度三者均通过影响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感知偏差进而生成工作负担,属于间接变量,四者均从心理维度影响基层工作负担的生成;此外,工作评价倾向、工作认知偏差、心理感知偏差三者作为直接变量影响基层工作负担的生成,其中,工作评价倾向与工作认知偏差从工作维度影响基层工作负担生成.

    基层减负质性研究基层工作负担生成逻辑

    我国台湾地区《揭弊者保护法(草案)》焦点问题评析

    马一马扶摇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台湾地区于2011年开始起草《揭弊者保护法(草案)》,法律草案目前已基本成型.我国台湾地区《揭弊者保护法》的制定一方面源于国际社会立法潮流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源于克制台湾本岛弊案频发的社会需要.台湾社会在文化承袭与社会制度方面的特殊性,导致《揭弊者保护法(草案)》的制定存有先天的疑难之处与制度选择上的独特之处.对我国台湾地区《揭弊者保护法(草案)》制定过程中关于单一立法与分散立法、揭弊者身份限制、揭弊程序与方式、对揭弊者之保护措施等重大疑难问题进行梳理与评析,可起到比较法上之借鉴作用.

    公共利益台湾揭弊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