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王义

双月刊

1008-3642

0532-85908507 85908508

266071

青岛市宁德路18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青岛市委主管、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二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后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第五届山东省优秀期刊” 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应对西方人权话语霸权

    孙平华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英语及西方人权话语霸权的成因,重新审视英语及西方人权话语霸权现状,并对联合国大会历史档案中"殖民地条款"大辩论的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可以在国际社会成功破解西方人权话语霸权,进一步完善针对西方人权话语霸权的应对策略.这对深入认识和积极应对西方人权话语霸权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权话语霸权归因分析殖民地条款应对策略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多重困境与优化路径

    王喜满吴秋林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理论指导、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的协同作用下,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阶段,由于诸因素的交织影响,围绕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组织建设、教学设计、数字应用和评价体系的探索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改革创新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直面症结并不断探索新路径,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的发展完善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这是关注时代之需的当务之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优势

    杨伟宏衣鸿飞
    25-3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展现的坚守初心使命、领导坚强有力、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兼顾效率和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特征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百余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前进,一步一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政党优势

    试论党的二十大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推进作用

    师吉金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党史学科建设史和党史学史看,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创新理论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历史使命、五个"必由之路"、精神状态等,促进了党史研究内容的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问题导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有利于党史研究方法的丰富.党史学界在研究中若能更多关注这些方面,就会使党史研究成果在数量上集中出现、在质量上明显提升.

    党的二十大党史研究内容方法

    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创新、难题突破与时代功能

    李学林刘美驿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与根脉,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意涵,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建党理论一系列论述的创新性发展,历史性地破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政党内部纯洁性、先进性建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政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难题.伟大建党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作用.

    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

    城市工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青岛与苏州、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姜红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工业曾经一度是青岛经济的脊梁.然而,2006年以后由于青岛市未抓住关键转型期机遇,工业基础地位逐步弱化,产业更新迭代滞后,被其他城市逐步反超.客观考虑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借鉴相关学者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围绕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量效益、绿色发展4个方面构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依据样本数据及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并对青岛与苏州、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结构优化、坚持绿色发展等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城市工业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标创新

    我国数字乡村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李砚忠刘月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数字乡村相关理论和实践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推动数字乡村研究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梳理.为梳理数字乡村研究的发展脉络,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对2018-2023年国内数字乡村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特征、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等特征进行定量描述与解释,揭示数字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演进路径等.基于数据分析,将数字乡村的研究历程划分为起步阶段(2018年)、发展探索阶段(2019-2020年)、深化应用阶段(2021年至今)三个阶段,并从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内容、实践和前景四个方面梳理了研究进展.未来数字乡村研究将围绕完善数字乡村概念体系、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成果评价指标、探讨数字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留以及相关经验模型的验证分析等进行深入研究.

    数字乡村CiteSpace研究进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以青岛市为例

    倪庆东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助推器".近年来,青岛市实施了 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驱动经济增长的效能不断提升;但随着新型基础设施的形态和边界不断拓展,对产业化应用配套体系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与产业发展、融合应用相协同的政策推进体系.青岛市既要结合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实际,又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可选择的路径主要有: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投融资引导方式多元化,培育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市场,完善新基建政策保障体系等.

    新型基础设施驱动经济增长路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以青岛莱西市为例

    邵晓燕段昊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国各地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进程中,青岛莱西市先行先试,坚持依靠村集体开展农村工作,村集体在新时代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把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总结莱西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剖析反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实践路径莱西模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与启示

    任志江卢达全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构成要素,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工业化和现代化之间既存在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1840年到1949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经历了思想萌芽、序幕拉开和局部推进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现代化构想、过渡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现代化建设五个阶段.从这一历程出发,可以总结提炼出对今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益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四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