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OVID-19恢复期疲劳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李自栋朱琳
    1849-1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机体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体力不足、疲劳、心率加快等症状,当前各研究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持续症状和原因没有明确的描述.目的 探究COVID-19恢复期疲劳发生特征与其相关症状的关联,为科学防治COVID-19 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于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2月在广州市、武汉市、郑州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开展COVID-19 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750 份,回收问卷 732 份,有效回收率 97.6%.732 名调查对象中,男 356 名(48.63%),女 376 名(51.37%);平均年龄(35.2±16.0)岁;感染者 526 名,未感染者 206 名.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对象感染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使用疲劳量表-14(FS-14)测量调查对象主观疲劳程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COVID-19 临床特征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者COVID-19 恢复期疲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热是COVID-19 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 88.97%(468/526);发热患者平均最高体温为(38.96±1.35)℃.感染者身体疲劳、总体疲劳评分高于未感染者(P<0.05);女性感染者身体疲劳、精神疲劳、总体疲劳评分高于男性感染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S-14 总体疲劳评分与最高发热体温(r=0.192,P<0.001)、发热持续时间(r=0.299,P<0.001)、体力恢复时间(r=0.358,P<0.001)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1.215,95%CI=1.029~1.434,P=0.022)、心率过快(OR=7.325,95%CI=1.671~32.114,P=0.008)、眼球痛(OR=3.298,95%CI=1.251~8.696,P=0.016)是COVID-19 恢复期发生中度以上疲劳的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 恢复期疲劳发生率高,女性疲劳程度高于男性.发热、心率过快、眼球痛可能是感染者COVID-19 恢复期发生中度以上疲劳的危险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疲劳身体疲劳精神疲劳发热危险因素

    寡糖链、甲胎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风险筛查与诊断价值研究

    张芸蔡欣奕丁靖诺陆圣威...
    1855-1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目的 探究寡糖链和甲胎蛋白(AFP)在HBV相关HCC的风险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 2022 年 1-11 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165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HCC患者 123 例,HCC患者 42 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AFP],计算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收集寡糖链标志物检测结果(G-Test).将HCC患者作为HCC组(42 例),非HCC患者根据aMAP评分进行分组,<50 分为低风险组(40 例)、50~60 分为中风险组(44 例)、>60 分为高风险组(39 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G-Test及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个指标AUC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AFP、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HCC组患者AFP、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TB低于高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患者年龄、TB、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PLT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AFP和G-Test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06~0.886,P<0.001)、0.878(95%CI=0.813~0.943,P<0.001),两者联合诊断HCC的AUC为 0.901(95%CI=0.844~0.957,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AUC高于AFP(Z=2.104,P=0.03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FP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4.8%(140/165),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39,P<0.001),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9.5%(145/165),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4,P<0.001).G-Test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 0.895(95%CI=0.839~0.952,P<0.001).结论 寡糖链作为一种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对HBV相关HC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的补充检测标志物.

    癌,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甲胎蛋白类寡糖链检测癌症筛查早期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

    裴雪静沈怀云徐倩倩刘彬彬...
    1861-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而目前关于重度窒息并发新生儿AKI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采取措施减少AKI的发生,并提高此类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纳入 2016 年 1 月—2023 年 1 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 172 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3)和非AKI组(n=129).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AKI患儿的近期预后情况(住院期间存活或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相关指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昏迷状态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血胱抑素C(Cys C)高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OR=1.553,95%CI=1.193~2.021,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965,95%CI=1.021~8.611,P=0.046)、血Cys C值(OR=0.231,95%CI=0.109~0.487,P<0.001)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ys C预测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77(95%CI=0.701~0.854,P<0.05),5 min Apgar评分预测AKI的AUC为 0.792(95%CI=0.715~0.869,P<0.05).AKI组患儿住院病死率为 51.2%(22/43),非AKI组患儿住院病死率为 21.7%(28/129),AKI组患儿病死率高于非AKI组(χ2=13.572,P<0.001).结论 低 5 min Apgar评分、有创机械通气、出生后高血Cys C会增加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AKI的风险.5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血Cys C是预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可靠指标.

    急性肾损伤新生儿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危险因素预后

    《中国全科医学》"老年健康问题研究"栏目简介与征稿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1866页

    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曌郑婷婷王钰姝罗飞...
    1867-1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近年来,退行性脊柱畸形(DS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从疾病发生到需手术干预之前,患者将与疾病长期共存,期间自我管理对DSD的发展及转归至关重要.然而,DSD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无法针对性地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目的 研究DSD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 2020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 200例D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医疗社会支持量表(MOS-SSS)评分以及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191 份(95.5%),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11.6)岁,其中脊柱侧弯144例(75.4%),后凸37例(19.4%),侧后凸10例(5.2%).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为(22.94±11.97)分,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症状管理(26.27±15.83)分、医患交流(23.53±16.27)分和运动锻炼(18.42±11.0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吸烟史、ODI评分、MOS-SSS评分与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MOS-SSS评分、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骨密度是DSD患者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DS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MOS-SSS评分、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骨密度是DSD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从加强教育、提升社会支持等方面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帮助患者有效管理疾病.

    脊柱疾病退行性脊柱畸形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肾上腺意外瘤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高血糖情况及变化分析

    张征张炜张英杜娟...
    1873-1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是肾上腺意外瘤的常见亚型,但目前对于SCS患者高血糖与高皮质醇分泌的相关性分析及术后变化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评价肾上腺意外瘤SCS患者高血糖的患病情况及其术后变化.方法 收集2010-2021年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诊治的124例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 36 例SCS患者(SCS组)、41 例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患者(CSA组)及 47 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NAA组)行口服糖耐量检查(OGT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 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 Ins),检测患者血皮质醇、尿皮质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测值,将所得结果与 53 例受试者(对照组)进行比较.SCS组、CSA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SCS组、CSA组激素与糖代谢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SCS组、CSA组、NAA组、对照组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 41.7%、51.2%、25.5%及 24.5%.S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负荷后 2 h胰岛素(2 hPIN)、AUCGlu及AUCIns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AUCIns及HOMA-IR均高于SCS组、NAA组及对照组(P<0.05),CSA组患者HbA1c、FPG、糖负荷后 2 h血糖(2 hPPG)、2 hPIN及AUCGlu均高于NAA组、对照组(P<0.05).剔除性别、年龄影响,SCS组患者HbA1c、2 hPPG与8:00、16:00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呈正相关(r=0.68,0.657,0.522,P<0.05;r=0.569,0.544,0.369,P<0.05),FPG与8:00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434、P<0.05),AUCGlu与8:00、16:00 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397,0.409,P<0.05);CSA组患者HbA1c、FPG、2 hPPG、AUCGlu与 8:00、16:00 血 皮 质 醇 呈 正 相 关(r=0.748,0.631,0.669,0.602,P<0.05;r=0.674,0.655,0.640,0.624,P<005),2 hPIN与 8:00 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319,P<0.05).SCS组、CS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血皮质醇、尿皮质醇水平下降(P<0.05).SCS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2 hPIN、AUCIns下降(P<0.05);CS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FIN、2 hPIN、AUCGlu、AUCIns及HOMA-IR均下降(P<0.05).SCS组、CSA组患者术后高血糖的患病率分为33.3%及39.0%.结论 SCS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升高,其原因与皮质醇的高分泌有关.手术治疗后高血糖情况得以改善.

    库欣综合征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肾上腺意外瘤高血糖

    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开发研究

    高颖许欣宜刘洋杨晓琨...
    1878-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 2017年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邱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查体的 1 418 名老年人(≥65 岁)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于 2017-2022 年随访研究对象ASCVD发病情况(临床结局),随访截止于 2022-11-30.将研究对象数据按照 8∶2 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向前逐步法构建老年人ASCVD常规预测模型(模型1)和老年人ASCVD常规+体质预测模型(模型 2).绘制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定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模型的区分度.使用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指数(IDI)、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评估改善效能.结果 训练集(n=1 127)与验证集(n=29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共计 7 种预测变量;模型 2 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共计 8 种预测变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模型 2 拟合度良好,Delong检验结果显示,模型 2 的AUC高 于 模 型 1(Z=2.741,P=0.006),NRI=0.511(95%CI=0.359~0.663,P<0.001),IDI=0.038(95%CI=0.024~0.051,P<0.001),提示添加体质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临床效用对比结果示,在 5%~74%阈值概率下,使用模型2预测严重老年人ASCVD事件的净收益率优于模型1.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8个预测变量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经检验,区分度、校准度表现良好,较传统常规预测模型表现更为优秀,可以应用于老年人ASCVD个体化风险评估,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类型老年人风险预测模型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

    钟艾霖刘爱玲周尚成高三德...
    1886-1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医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发扬中医药在人民健康维护和促进上独特作用,而目前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况尚不明确.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知晓情况、信任度及采用行为情况,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4-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结合地理位置(广州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经济等因素选择广州市 4 个行政区域 12 个街道的 652 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获取中医"治未病"知识的途径、对中医"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52位社区居民中,67.79%(442/652)了解中医"治未病",77.91%(508/652)信任中医"治未病"服务,69.63%(454/652)的社区居民曾接受过中医传统理疗,仅有 6.59%(43/652)的社区居民过去一年接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次数超过 4 次.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广州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χ2=9.218)、户口性质(χ2=19.356)、婚姻状况(χ2=2.490)、职业(χ2=17.889)、医疗保险付费方式(χ2=13.5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口性质(非农业、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是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OR=2.646、5.593、10.502).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认知程度(67.79%)及信任度(77.91%)相对较高,但实际服务的接受次数不足,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非农业转居民户口的社区居民信任度较高,农业户口的信任度较低.应在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并针对特定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社区居民培养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习惯.

    中医治未病知信行调查和问卷广州影响因素分析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临床诊治分析

    曾奕斐张董晓东浩付娜...
    1893-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目的 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15 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资料,对 15 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本文共纳入 15 例女性副乳腺PC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妊娠后2~5年内发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特点与乳腺部位的PCM相类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5 例患者经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局部病灶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副乳腺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副乳腺PCM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浆细胞性乳腺炎副乳腺粉刺性乳痈中医药回顾性分析

    体型指数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小茜李利华
    1899-1903,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型指数(ABSI)是基于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测量指标通过特定算法衍生的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随着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日益增多,腹型肥胖对于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更强.肥胖通过产生炎症因子,诱发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途径等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甚至死亡.ABSI与腹型肥胖相关性较好,在部分人群中可以预测动脉硬化,但同时也受到人群特征的影响.例如,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中,ABSI与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明确ABSI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对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和合理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动脉硬化体型指数腹型肥胖人体测量术体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