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月刊

1002-9931

qnyj@vip.sina.com(学术版),qn_chengcai@sina.com(成才版)

010-68722794

100089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中国青年研究/Journal China Youth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其高水准、新视野、现实感和权威性受到青年读者、学人和青年工作者的喜爱,《中国青年研究》的被转载、摘登量的排名一直名列全国青年与青年研究类期刊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中的"瞬间":青年参与摇滚音乐节的具身行动与日常生活连续

    朱淑艳
    93-10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青年参与摇滚音乐节现象的相关研究中,"抵抗叙事"聚焦在亚文化层面,认为青年的参与是对社会现实和主流文化的抵抗;"消费叙事"则倾向强调摇滚音乐节的休闲产品属性,认为青年是在体验被商品化的自由.日常生活的视角则将摇滚音乐节参与放置在延绵的日常生活之流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青年会依据自身生活境遇对摇滚音乐节进行创造性使用.尽管参与摇滚音乐节的具身行动导致了主体日常经验的断裂及情感震荡,但青年会使用情境性认同维持日常生活连续性.此外,"生活叙事"下的摇滚音乐节参与研究有助于理解青年日常生活中的短暂抽离行为.

    摇滚音乐节日常生活具身行动情境性认同

    以理育情与以情抒理:论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的发生机制

    曲宏飞何宗元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年在微博爱国主义超话评论的文本及网络民族志访谈内容的分析,发现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传播面临话语的错位传播、叙事的情理难归以及共同体的圈层壁垒等问题.其产生原因在于网络媒介与爱国主义教育情感表达之间的赋权不匹配,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传播话语裂变、情感变异以及传播文化的符号式微引发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受阻.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应以理育情与以情抒理相结合,从国家层面创设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情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媒介话语创新,培育青年对国家忠诚与对人类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切实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媒介赋权

    教育系统下的青少年阶段制度化过程——基于中日两国比较研究

    张龙龙李升
    111-11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在经济高度增长期间(1955-1973年),针对青少年建立了一套"大家统一步调、共同长大成人"的教育体制,20世纪70年代高中升学率已超过90%.日本政府同时对高中和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加以制度化,使得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较好地衔接在一起,保障了青年人在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获得职业.经济高度增长期间,日本实现了青少年阶段的生命历程制度化.同样,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断施行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系统改革日趋完善.截至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整体上,我国青少年阶段的制度化结构愈发明晰.然而与日本相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明显不足,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主要生命事件的发生年龄分散化、向成年角色转变过程延长化等现象,制度化与弹性化的并存或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中国式生命历程结构特征.

    教育系统青少年阶段制度化中日比较生命历程

    《中国青年研究》投稿须知(2024)

    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