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周晓燕

双月刊

2095-9796

zqxb@vip.163.com

010-88567282

100089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青年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性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立足中国青年理论与实践,以青年问题、青年工作及青年最关心的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文化教育等为主题,汇萃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服务于国内各级青年政策的制定与青年工作者、修正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员工。近年来,学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转载率连年达到40%,获得学术界评定的多个奖项,相关媒体作了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本质追问

    徐苗刘同舫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民""生活""品质""聚焦"作为关键词进行综合考察,"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包含具体内容、整体结构和根本目的这三个层次的本质性规定.其中,"人民"与"生活"蕴含人民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内在统一的辩证内核,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具体内容;提高"品质"的内生机制由需要动因与矛盾动力的多重要素组成,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整体结构;"聚焦"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在时空交汇中蕴含双重要求,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根本目的.这三个层次的本质性规定,共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力量.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深化改革

    青年获得感的现状及其社会政治效应——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鲁平杜雨嫣肖璇
    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据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了青年获得感的现状、特征及其社会政治效应,研究发现青年的纵向获得感呈上升趋势,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青年家庭维度的纵向获得感高于青年个人维度的纵向获得感,预期获得感高于实际获得感.青年的横向获得感整体上处于相对偏低水平,呈现出"近高远低"的差序格局,我们用"差序获得感"这一新概念来指称这一现象.青年家庭维度的纵向获得感对青年社会公平感、政府绩效评价和政府信任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社会公平感和政府信任产生的效应,家庭纵向获得感大于横向获得感;对政府绩效评价产生的效应,横向获得感大于家庭纵向获得感.青年个人维度的纵向获得感对青年社会公平感、政府绩效评价和政府信任没有显著影响.对社会公平感和政府绩效评价的效应,横向远距获得感大于横向近距获得感.对政府信任的效应,横向近距获得感大于横向远距获得感.研究结果一方面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年获得感的现状及其特征提供了新的概念工具和经验证据;另一方面,为我们通过提高青年获得感来提升青年正向的社会政治态度,进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循证决策依据.

    获得感差序获得感社会政治效应社会公平感政府绩效评价政府信任

    列宁青年团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李佳金孙乔婧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青年团建设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俄国革命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对青年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从批判"无思想"革命到"思想引导"的转变;对青年团定位的认识,经历了从"组织独立"到"后备军"的转变;对青年团任务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优先到学习优先的转变.在与青年团相关的文献中,列宁重点阐述了青年团的政治定位、文化品质、基本任务及工作方法等问题,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他对先锋队与群团组织关系、"两个决裂"问题、如何对待旧社会遗产等问题的看法,构成了列宁青年团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列宁青年团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列宁青年团共产主义道德后备军

    论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回信的情感意蕴

    何益忠卢慧敏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回信既"说理",更"陈情".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希冀之情、对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期盼之情、对实现民族复兴的渴望之情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憧憬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以情动情、以情化情、以情育情,拓宽了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路径、激发了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气、增强了青年对党的情感认同,形塑了关心青年的政党形象,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书信开展青年情感工作,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习近平回信青年党的青年工作

    "平视一代"对西方节日的本土化改造及其文化意义

    闫方洁左睿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00后"也被称作"平视一代",他们摒弃了对西方文化的仰视视角与追捧态度,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独属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对西方节日的本土化改造就是这一转变的典型表现.他们通过抽象符号化的要素提取、日常经验化的内容生产、对资本要素的反向利用等策略,完成了对节日形式、节日意义、节日属性的三重改造,进而完成了中国语境中西方节日的本土化再释义.这种新型的文化实践表达了青年对精神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青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对此,要进一步坚定青年的文化主体地位,对接青年需求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激发青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使命感.

    "平视一代"西方节日本土化文化

    现代化背景下的青年婚配观念与实践

    孙凤
    59页

    夫妻资本差异对青年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杨妮超孙凤
    5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成长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夫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夫妻资本差异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FPS2020数据的研究显示,夫妻间的经济资本差异、文化资本差异、社会资本差异均会降低青年夫妻婚姻满意度.对城乡、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青年夫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夫妻经济资本差异对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中西部青年的婚姻满意度有负面作用,夫妻社会资本差异对城市、东部、中西部青年的婚姻满意度都有负面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夫妻资本差异对青年婚姻满意度的作用,启发学界关注现代化进程中青年夫妻的资本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婚姻问题.

    青年夫妻资本差异婚姻质量城乡差异地区差异

    赘婚择偶新趋势与家庭角色重塑

    左一曼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性别观念的转变,赘婚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婚姻形式,其中的择偶趋势和家庭角色发生变迁.文章旨在探讨当代赘婚择偶机制的变迁,并分析其对男青年家庭角色的影响.本文采用深入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特定个案的细致剖析,阐释赘婚择偶标准的演变、择偶策略的利益考量,以及权力分配与角色功能的动向.研究发现,当代赘婚不仅对伴侣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更强调双方资源与能力的整合与互惠,赘婿也实现了从认同缺失到自我觉醒、从生育工具到全面参与者的转变.该研究成果为推动性别平等与家庭和谐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

    赘婚择偶趋势家庭角色婚姻交换婚姻市场

    乙女恋爱游戏对青年女性玩家亲密关系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陈爽霍新悦徐艺萌
    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青年女性玩家为研究对象,基于准社会关系理论,采用量质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使用调查问卷法与深度访谈法,探索乙女恋爱游戏对青年女性玩家亲密关系认知及行为的影响.调查共回收368份单身女性玩家有效问卷,研究发现:准社会关系在游戏频率与浪漫爱信念之间起中介作用;准社会关系与心流体验在乙女恋爱游戏频率与浪漫爱信念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深度访谈结果显示,乙女恋爱游戏对单身女性玩家亲密关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较为多元,有玩家视其为情感寄托,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现实生活中的感情需求;也有玩家能够明确区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但浪漫爱信念可能导致其对现实关系的期望过高,进而影响其恋爱意愿.非单身女性玩家则采取了理想化认知与现实适应并存的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性的情感满足.本研究有助于理解青年女性玩家亲密关系认知和行为的构建过程,并提出优化乙女恋爱游戏设计以及提供社会活动支持等建议,旨在帮助青年女性更好地迎接现实亲密关系的挑战.

    乙女恋爱游戏青年女性玩家准社会关系理论亲密关系

    "缺场"中的成长——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女大学生的童年留守体验

    肖妙雨程猛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人口为提高经济收入选择进城务工,"留守"成为千百万农村儿童共有的童年经验.通过对10位在重点大学就读的农村女大学生的童年留守体验及其影响进行深度访谈,本研究意在探究留守经历对个人成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在时空被高度压缩的成长历程中,她们与父母的情感关系较为淡漠,体尝着"入不了心"的爱,形塑了"独立"与"脆弱"并存的性情特征.尽管她们心中有怨念,却又无从指责,真实情绪的掩饰与压抑灌注在个人性情之中.留守所带来的亲子关系的张力和困境对农村女大学生的性情养成产生了复杂影响.

    现代化童年留守体验女大学生时空压缩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