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症监护室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

    李甜樊慧峰杨志勇卢秀兰...
    76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儿童TM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南方4家医院PICU诊治的23例TM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 23例患儿中,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24个月,起病至入室时间15(10~30)d,1例存在免疫缺陷病.常见症状为发热(91.3%,21例)、咳嗽(78.3%,18例)和肝脾肿大(78.3%,18例).严重临床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69.6%,16例),脓毒性休克(65.2%,15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5.2%,15例).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69.2%(9/13)G试验阳性,53.3%(8/15)免疫球蛋白E升高,17.6%(3/17)CD4/CD8倒置,84.2%(16/19)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减少.HIV检测均阴性.TM最常通过血液及骨髓培养检出.7例通过基因检测诊断免疫缺陷.采用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单药,或联合用药改口服续贯治疗,最终13例(56.5%)患儿死亡.结论 HIV阴性儿童TM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入住重症监护室者病情进展快,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多途径、多手段检测TM,结合免疫功能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诊断.抗真菌治疗策略有待深入研究.

    马尔尼菲篮状菌多器官功能障碍儿童重症监护呼吸系统

    河南省某医院40例新生儿不同亚型重症流感的临床特征

    贾璨阳贾婉玉付书琴宋春兰...
    767-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儿不同亚型重症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以期为新生儿重症流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202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40例重症流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亚型分为甲型流感组(简称"甲流",n=23)和乙型流感组(简称"乙流",n=17),回顾性分析对比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重症甲流病例住院天数长于乙流;重症甲流新生儿有发热表现者比例高于乙流新生儿,且发热热峰为38.1~39℃人数占比高于乙流;乙流重症感染后消化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表现更为明显,引起脱水的患儿相对更多;甲流病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25 U/L)者比例高于乙流;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流感重症感染后,患儿其他临床表现、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40 U/L)、丙氨酸转氨酶异常(>40 U/L)、肌酸激酶异常(>200 U/L)者比例以及乳酸脱氢酶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方面,在发病48h内得到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以甲流为主,经奥司他韦治疗后,患儿体温在24h内恢复正常者甲流比例相对较高,体温在24~72 h内恢复正常者乙流比例相对较高,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流感高发季节为冬春季.重症病例中,甲流发热更加明显,更易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能更及时接受奥司他韦治疗,且用药后退热速度相对更快,乙流消化道症状较为多见.

    新生儿流行性感冒重症感染临床特征

    深圳市2017-2021年儿童重症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陈华保武宇辉叶晓婷
    772-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7-2021年儿童重症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谱变化,探讨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住院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儿资料.以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暴发为界点,分为新冠疫情暴发前及新冠疫情期.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时期病原谱特点.结果 共712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儿,男性469例,女性243例,年龄1.25(0.50,3.83)岁.<3岁495例,<6岁626例.入PICU前病程3.0(2.0,5.0)d.49例为院内获得性感染,54例因重症病毒肺炎反复入住PICU.检出病毒依次是流感病毒(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IVA/B)223例(IVA 160例,IVB7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215例、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125例、腺病毒(Adenovirus,ADV)91例、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HPIV)53例、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34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6例、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17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7例.1种病毒感染634例;多重病毒感染78例.居前三位病毒,按年龄:<1岁为RSV、IVA/B、HRV,1~<3岁为IVA/B、RSV、ADV,3~<6岁及6~<10岁为IVA/B、HRV、ADV,10~<14岁为HRV、IVA/B、CMV;按月份:3-5月及6-8月是RSV、IVA/B、ADV,9-11月是RSV、HRV、IVA/B,12-2月是IVA/B、RSV、HRV;新冠疫情前为IVA/B、RSV、ADV,新冠疫情期间为HRV、RSV、HPIV.结论 PICU重症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谱在新冠疫情期间发生了变化.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不同月份病毒谱存在差异.

    重症肺炎病毒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陈锋张芙蓉
    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早期临床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在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将其分为RMPP组(127例)和普通组(391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筛选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儿性别、体质量、发病季节及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组,婴幼儿组(<3岁)RMPP发病率(18.92%)低于学龄前组(3~6岁,47.88%)和学龄组(>6岁,33.20%)(P<0.05),学龄前组与学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PP组患儿发生高热的概率、发热持续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均高于普通组(P<0.05),2组患儿气促、腹泻、惊厥、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普通组患儿有308例患儿完成支原体DNA检测,支原体耐药位点阳性率为57.47%(177/308),明显低于RMPP组(76.38%,9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PP组患儿合并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率(59.84%)高于普通组(P<0.001).RMPP组患儿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的病例数均高于普通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支原体耐药基因位点阳性与RMPP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RMPP以3岁以上儿童为主,多发于秋冬季,其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患儿如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发热持续不退、存在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或出现肺外并发症(腹泻、惊厥、皮疹),临床医生需高度警惕RMPP的发生,建议尽早完善支原体耐药基因位点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

    肺炎支原体肺炎难治性危险因素儿童

    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模型构建

    饶睿李志鑫贾忠莉李松...
    783-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UMP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MUMPP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3年3月1日—2023年12月1日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反应情况将患儿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反应的危险因素;R语言建立预测风险的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区分度;Hosmer-Leneshow检验拟合优度、校准曲线分析;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共纳入224例患儿,将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56例(70%)作为训练集,68例(30%)作为验证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胸腔积液(OR=6.986,95%CI:1.362~35.847)、入院前最高体温(OR=3.095,95%CI:1.487~6.439)、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94,95%CI:1.103~1.519)、C反应蛋白(OR=1.030,95%CI:1.002~1.058)、降钙素原(OR=2.899,95%CI:1.353~6.214)是MUMP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4.018,4.657(均P>0.05),提示模型拟合度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5(95%CI:0.755~0.894)、0.828(95%CI:0.729~0.928),提示模型区分度好.校准曲线分析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预测模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 入院前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及发生胸腔积液是MUMPP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自变量构建的儿童MUMPP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预测模型列线图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

    张铮铮陈伟明
    79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虽然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但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神经系统感染、炎症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人偏肺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均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小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弛缓性脊髓炎、坏死性脑病等,危及生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使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不断攀升.本文探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神经侵袭机制及神经系统表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以减少并发症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呼吸道病毒发病机制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现状与展望

    武宇辉邱捷婷
    796-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儿童呼吸道危重症的常见原因.除了病毒本身复制引起的危害,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稳态失衡,诱发细胞因子风暴,严重损伤组织和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随着多种病原学检测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呼吸道病毒得以早期精确诊断.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规范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免疫接种,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感染流行.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重症

    益艾康对艾滋病肺脾气虚证患者外周血宿主限制性因子1表达及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刘真张清燕桑锋李承乘...
    802-806,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益艾康治疗对艾滋病肺脾气虚证患者外周血中宿主限制性因子1(sterile alpha motif and histi-dine-aspartic aci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SAMHD1)表达及干扰素水平的影响,为益艾康治疗艾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参照AIDS西医及肺脾气虚证中医诊断标准,选择2020年9月—2021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艾滋病肺脾气虚证患者(简称"肺脾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肺脾气虚证组),同时以该地区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肺脾气虚证患者服用益艾康6个月进行干预治疗.流式细胞表面染色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流式细胞内因子染色检测T细胞中SAMHD1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SAMHD1 mRNA基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血浆中干扰素α(interferon alpha,IFN-α)、IFN-β、IFN-γ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细胞因子含量.分析肺脾气虚证患者外周血中SAMHD1及干扰素变化,并探讨益艾康的干预作用.结果 相较健康对照,肺脾气虚证患者CD4+T淋巴计数、CD4/CD8比值降低(Z=-3.526,P<0.001;Z=-0.881,P<0.001).T淋巴细胞内SAMHD1蛋白表达上升(SAMHD1 MFI/CD4:Z=-3.425、P=0.001;SAMHD1 MFI/CD8:Z=-2.153、P=0.031).PBMC细胞中SAMHD1基因表达上升(Z=-3.828,P<0.001).益艾康治疗可提高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Z=-2.711,P=0.007;Z=-2.062,P=0.039),降低其SAMHD1 mRNA表达(Z=-2.581,P=0.010),降低IFN-α和IFN-γ水平(Z=-1.985,P=0.047;Z=-2.744,P=0.006).结论 肺脾气虚证患者体内CD4+T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降低、SAMHD1及干扰素表达上升.益艾康治疗可升高CD4+T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并降低SAMHD1及干扰素表达水平,进而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失衡.

    艾滋病益艾康肺脾气虚证宿主限制性因子1干扰素

    QuantiFERON-TB Gold Plus用于监管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

    费心如王展李忠奇虞浩...
    807-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筛查监管人员结核潜伏感染的性能,并分析潜伏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监管人员的结核潜伏感染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江苏省新入监人员的基本特征与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结果,以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检测的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QFT-Plus的检测性能;同时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监管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纳入100名有效研究对象,筛查出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共 24人.研究对象的年龄中位数为38岁,2组中LTBI年龄中位数为44岁,健康人年龄中位数为37岁.其中文化程度主要集中于大专及以上.进行多种筛查方式一致性检验后发现QFT-Plus与QFT-GIT检测结果符合率最高为0.917,曲线下面积也最大,为0.958.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出QFT-Plus TB管IFN-γ量显著高于QFT-GIT TB管,且QFT-Plus的IFN-γ变化幅度更大.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aOR:1.046,95%CI:1.004~1.089)是监管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aOR:0.263,95%CI:0.071~0.972)为保护因素.结论 QFT-Plus作为新开发的结核潜伏感染检测方法,与QFT-GIT结果基本一致,且一致性相较其他皮试方式均更高.但由于QFT-Plus中IFN-γ产生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仍需进行诊断界值的进一步探索.而在筛查监狱结核潜伏感染时工作重点需着重关注老年人群、文化程度较低等人群.

    结核病监狱QuantiFERON-TBGoldPlus危险因素

    海南省埃及伊蚊抗药性测定及击倒抗性基因V1016G和F1534C突变

    吴群刘莹刘璞瑜李善干...
    81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埃及伊蚊抗性水平,为制定当地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在海南省儋州和昌江2地采集埃及伊蚊的幼虫和蛹,繁殖至子一代(F1).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埃及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然后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法测定埃及伊蚊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基因V1016G和F1534C突变情况.结果 海南昌江与儋州埃及伊蚊接触溴氰菊酯(0.03%)、氯菊酯(0.40%)、高效氯氰菊酯(0.0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02%)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1h的击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6%、85.56%、81.11%、48.89%与94.44%、68.60%、61.11%、30.00%,除溴氰菊酯(0.03%)外,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昌江埃及伊蚊接触残杀威(0.03%)和噁虫威(0.20%)2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均为100.00%,儋州埃及伊蚊分别为100.00%和98.89%;昌江与儋州埃及伊蚊接触马拉硫磷(1.50%)、毒死蜱(0.80%)2种有机磷类死亡率均为100.00%,接触杀螟硫磷(0.25%)死亡率分别为100.00%和98.89%.海南儋州和昌江埃及伊蚊检测到V1016G和F1534C 2种突变,其突变频率分别为12.50%(20/160)和97.50%(15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54,P<0.001),其中昌江埃及伊蚊同时存在V1016G和F1534C突变,其突变频率分别为20.00%和100.00%,而儋州埃及伊蚊仅F1534C发生突变,突变频率为98.75%.结论 海南省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4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对残杀威、噁虫威、马拉硫磷、毒死蜱和螟硫磷均为敏感,其击倒抗性基因以F1534C突变为主.

    埃及伊蚊杀虫剂抗性击倒抗性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