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口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人口科学

蔡昉

双月刊

1000-7881

zazhi@cass.org.cn

010-85195419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29房间

中国人口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及时反映人口与劳动领域及交叉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是各界人士了解人口学发展的重要窗口,它为国家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信息和对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笔谈

    郑真真郑功成张翼
    3页

    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郑真真
    3-8页

    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理性建制

    郑功成
    9-13页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市民化进程

    张翼
    14-18页

    住房补贴政策、人才聚集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杨青任玲王洪卫
    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要素是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关键,然而城市住房负担已成为聚集青年人才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各城市相继实施了针对青年人才的住房补贴政策.文章基于2010~2019年69个大中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住房补贴政策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补贴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其政策效应在房价较高和毕业生资源较多的城市尤为显著;租房补贴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上述城市的效应明显高于购房补贴政策.机制分析发现,住房补贴政策增加了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了人才聚集,进而提高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文章的发现为各城市制定适宜的住房补贴政策吸引聚集人才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人才聚集青年人才住房补贴政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来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证据

    齐秀琳汪心如张恬
    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转型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 4.4个百分点,该结果在处理多期双重差分权重异质性后依然成立;(2)绿色转型改变了农民工就业结构,使大量农民工流入到非技能密集型行业;(3)绿色转型在提高农民工就业率的同时恶化了其就业状况,表现为工资水平与劳动合同签订概率均显著下降.文章的结论对兼顾推动绿色转型和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农民工绿色转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农民工返乡创业何以缩小县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考察

    郭东李琳庞国光乔璐...
    5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改善劳动力空间错配的有效手段,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文章使用全国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西部县域、粮食主产县和劳务输出县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水平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缩小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拉大了邻近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研究结论为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返乡创业城乡收入差距双重差分法空间溢出效应

    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的国际实践及其微观生育效应——基于国际文献的元分析发现

    张洋姜春云胡波
    6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是多数低生育国家的政策选择,全面评估这些政策的实施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现有国际经验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元分析方法对既有文献的研究发现进行二次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政策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研究发现,各国实施的时间支持、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政策均对个体生育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其效应大小因具体情境而异.分孩次看,时间支持政策对二孩生育有正向效应,服务支持政策对二孩和三孩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经济支持政策对各孩次生育均无显著的影响.在生育率很低的(TFR<1.5)国家,上述3类政策的效应均相对更大;在福利水平较低的国家,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政策的效应更大;在性别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服务支持和经济支持政策的效应显著更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指出,中国生育支持型家庭政策体系需要兼顾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孩次全覆盖原则,未来一段时期内应注重服务和时间支持为主、经济支持为辅的配套政策;同时,考虑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于生育支持配套措施的成本分担比例,探索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政策组合.

    生育支持家庭政策生育行为元分析

    女性地位、家庭决策与农民工子女留守

    石智雷宁桃丽
    8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理论认为户籍制度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然而即使户籍制度已放宽,依然存在大量留守儿童.文章从家庭决策的视角出发,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1979年和1983年全国各地区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女性比率构建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女性地位对农民工子女留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女性地位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子女留守的概率,该结论在进行重新定义样本和调整核心变量的测度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地位的提升显著减少了女孩留守现象,对男孩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女性地位的提升,增强了家庭对子女成长发展的关注;同时,女性地位提升后家庭生育孩子数量减少,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长缩短,可用于照料子女的时间和物质资源更充裕,有效降低了子女的留守概率.文章结论为理解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的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有效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政策启示.

    留守儿童女性地位家庭决策农民工性别差异

    代际居住安排与子女主观幸福感

    李新恒郭继强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关于家庭代际居住安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老年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较少考虑对成年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事实上,代际居住安排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区分子女与父母及配偶父母的居住距离,探讨代际居住安排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父母近距离居住能够显著提升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与配偶父母近距离居住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显著;(2)近距离居住的幸福感提升效应在城市群体、女性、父母年龄均在70岁及以下、父母不再工作的样本中更明显;(3)近距离居住使父母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子女为父母提供的生活照料及情感支持也更多,代际情感支持和慰藉是近距离居住提升子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4)两代人选择邻近而又不共同居住,即"一碗汤的距离"对子女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最大.文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代际居住安排子女主观幸福感代际支持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