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仇加勉

双月刊

1672-2140

gadx@chinajournal.net.cn

010-83903269/3267/3037

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公安学、法学、犯罪学、语言文学等方面的论文,也刊登政治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高教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读者对象为公安干警及公安、政法系统院校师生和政治理论工作者,研究人员、公安、政法系统工作人员。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安英模精神培育形成的内在逻辑论析

    曹英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英模精神是人民警察崇高精神、道德风范、信仰信念、顽强斗志和意志品质的生动反映.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轫、健全、完善三个阶段,是人民公安近百年矢志践行使命任务的结晶,此为其培育形成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主要理论渊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契合,此为其理论逻辑;其本身的历史穿透力和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思想宣传工作等的现实需要构成其实践逻辑.

    公安英模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人民公安史

    网络舆论情景下群防群治声誉的威慑作用与传播策略

    田一笑闫天池于洪鉴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与智能媒体的聚光效应重塑了群防群治治理模式的声誉传播景观,凭借检举明星犯罪而声名大噪的"朝阳群众"便是典型一例.公共部门或可以此为借鉴,通过社交媒体的舆论形成与扩散功能打造群防群治的声誉情势,震慑潜在犯罪者使其放弃实施犯罪的预想.在以数理推演方式论证可观察的历史对潜在犯罪者策略选择影响的基础上,采用CODA模型和RAS模型构建潜在犯罪者的内心观点形成方程,可以发现:公共部门可通过报道群众制止犯罪进行议程设置引导正向舆论形成,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通过Logistic模型可以证明,负有治理责任的街道和公安机关在宣传中有效互动,有益于群防群治声誉的形成和传播.

    网络舆论群防群治"朝阳群众"声誉效应犯罪预防

    数智公安监督的逻辑解构与体系建构

    杨志荣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公安监督是实现公安监督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一种监督方式.应通过建立"理论—技术—制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数智公安监督的运行逻辑予以解构,揭示理论、技术和制度三者彼此嵌入,互相作用,共同赋能数智公安监督的逻辑密码.在此基础上建构数智公安监督体系:即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的智管平台整合监督主体力量,由分散化向协同化转变;凭借数智技术实现数据治理,搭建功能架构,监督客体数据由颗粒化向结构化转变;依靠"平台+架构"数治系统创新公安监督方式,由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

    数智化公安监督运行逻辑体系建构

    论警察行政执法过程价值取向的偏差与修正:从前端到末端

    翟岩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警察行政执法过程的价值取向兼具规范与实践的双重特性,且由于权力运行的阶段性和实践场景的复杂性而呈现出动态变化.其是由执法前端的秩序价值、执法中端的价值整合机制以及执法末端的正义价值构成的价值共同体.目前警察行政执法过程存在以"秩序维护"的概括授权统摄警察执法动因、以"执法行为"的行使代替执法场域主体间价值整合、以"终局形态"反向评价警察执法效果的价值取向偏差.而执法前端内容指向缺失、警察权力运行路径的单向度考量、社会公众对执法结果的过度关注是其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深层原因.因此,在立法层面,应以"干预程度"为判断标准,增设"特殊授权"条款明确警察行政执法的内容指向;在决策层面,应以权力运行的阶段性为视角,注重"执法+释法"环节的要素输出;在认知层面,应以"重塑信任"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对执法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感知.以此实现对警察行政执法过程的价值取向偏差的理性修正.

    警察行政执法价值取向阶段性偏差修正

    基层社会治安信息连接的双轨式断裂与技术重建——基于对L社区的微信治理考察

    李金锋陈如超
    14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治安治理则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治安主体与治安实体之间保持有效信息连接,治安主体对治安实体形成信息优势,这是基层社会治安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基层治安主体与治安实体之间的信息连接呈现双轨式断裂,治安主体依靠人力连接模式无法有效把控治安实体的变化动向.为此,需要依靠技术连接模式来重建治安主体与治安实体之间的信息连接.技术连接模式包括关系生产型和技术自生产型两种类型.技术连接模式能够实现双层空间有效连接、安全治理缝隙弥合、国家社会政治统合等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功能生产,成为当前基层治安治理所践行的一条主要进路.

    风险社会信息连接双轨式断裂技术连接政治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