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仇加勉

双月刊

1672-2140

gadx@chinajournal.net.cn

010-83903269/3267/3037

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公安学、法学、犯罪学、语言文学等方面的论文,也刊登政治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高教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读者对象为公安干警及公安、政法系统院校师生和政治理论工作者,研究人员、公安、政法系统工作人员。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安机关专门矫治教育权的法律规制与保障

    陈华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机关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授权而获得专门矫治教育的调查、评估、决定和实施权.但该权力在行使时因立法授权不明、配套实施办法缺位等原因导致权力"异化"与"弱化"现象并存,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公安矫治力量缺位、专门矫治教育适用条件不明、评估程序虚化与决定程序简化、矫治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指引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尽快出台《专门教育与专门矫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专门矫治教育的适用条件、年龄下限、矫治期限、人员管理、警力配置,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依法用权,以确保"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获得高质量教育矫治,尽快回归正常、归复社会.

    专门矫治教育专门教育专门学校公安机关保护处分

    网络社会警察职权的拓展与调适

    韩春梅姚添李佳璇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入,警察职权不再仅限于物理空间的执法,而是必须在新的网络疆域内重新定义、确立和实施.这种变革体现在警察职权在网络空间的有效延伸,在打击犯罪和维护公民权益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能力提升,以及警察职权行使的社会化透明度增强等方面.公安机关亟需通过制度创新来科学引导决策权力,以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强化制度韧性以重构执法权力的高效执行体系,确保在打击网络犯罪时不滞后于犯罪手段的演变;借助严格的监管规范确保监督权力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从而实现对警察职权的整体调适,以期在网络社会下更好地履行治安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效保障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安全秩序.

    警察职权网络社会数字权力行政三分理论

    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情感治理: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W社区加装电梯纠纷的个案考察

    李小波李远海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当下,重新认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实践样态,不仅需要反思理性主义的局限性,更要从价值层面呼吁情感主义的出场.情感治理作为刚性治理框架下的策略调适,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内化的社会控制.通过对Z市W社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纠纷的个案考察,揭示情感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中的内在运作逻辑.研究发现,情感治理对于推动矛盾纠纷的彻底解决有所裨益,但囿于实践基础的薄弱,这种非格式化的治理机制面临着法律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巨大张力,易陷入本原性与功能性的相互抵牾中,治理价值式微、治理网络松散、治理功能异化等积弊日益突出.为此,需要通过重塑空间秩序、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动机制三重路径,推动情感与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有效耦合.

    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治理情感治理情感再生产

    从强制到自治:自愿戒毒措施的偏离与回归

    包涵
    138-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戒毒制度体系中,自愿戒毒是唯一一个以毒品滥用者自身意愿而启动的措施.吸毒者出于自我决断的身份暴露,使得自愿戒毒措施在规范上被严格限制于"医疗"框架之下.然而,由于行政权介入戒毒措施的普遍性以及对吸毒人员社会防卫的诉求,自愿戒毒逐渐转变为具有一定人身约束属性的"半强制化"措施或其他强制性戒毒措施的前置程序,其本身具有的独立功能渐趋弱化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休眠"状态.客观来看,自愿戒毒措施应当定位于专门医疗机构开展的戒毒治疗,在明确其与后续的强制性戒毒措施形成有效区隔的同时,着重保障吸毒者相对脱离行政权的干预,实现戒毒措施的阶层设计和社会化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自治效果.

    自愿非强制性医疗机构化

    治安违法行为的扩充及其界限

    王羿程高文英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规制治安违法行为的核心法律,从1957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到200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演变,及2023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从中清晰可见治安违法行为的扩充脉络.治安违法行为的扩充,契合了整体治安形势的快速变化,其扩充脉络呈现为一种积极介入社会、防控社会风险、形塑社会秩序的姿态.但是,治安违法行为的无序扩张,会冲破法治的边界,侵犯个人权利.在探析治安违法行为扩充背后理论与实践依据的基础上,明确治安违法行为的扩充需在法治界限内,遵循比例原则与补充性原则,以此才能获得扩充的正当性,并发挥预期的规范功能.

    治安违法行为扩充脉络风险预防法治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