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游建军

双月刊

2096-7535

xbew@163.com

0813-5505932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学苑街180号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双月刊,精选优质佳作,每期发文一般不超过33篇。2010年被权威文摘转载量居全国理工高校文科学报第7位。暂时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中多元权益诉求问题研究

    刘灵辉罗意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住宅拥有者在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时的内在多元化权益诉求,基于适足住房权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系统论,将住宅持有者对土地使用权到期房产权益诉求分为三层:拥有、持续性拥有和更好地持续性拥有.其中,"拥有"层次的权益诉求指住宅拥有者渴望保持对住宅继续占用和使用;"持续性拥有"层次的权益诉求指住宅拥有者期望对土地使用权到期的住宅可以在更长时间内占有和使用;"更好地持续拥有"层次的权益诉求指住宅拥有者期望在土地使用权续期时既要经济上合理、又要法律上有尊严.结合现实案例、法律政策、学术争论分析得出,目前仅"拥有"层面的权益诉求得到解决;"持续拥有"和"更好地持续拥有"两个层面的权益诉求还处于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状态.因此,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续期时的缴费标准、测算方案与缴费方式还需明确,科学确定续期年限与续期次数,明确土地使用权处于续期状态之房产的可处分性、可继承性以及重建权的适用范围、运行规则与保障体系.

    住宅建设用地出让期满自动续期权益诉求续期费用房产权利

    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户家庭生活的影响研究

    苏小松罗洎
    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的重要推动力,县域银行竞争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研究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户家庭生活的影响机制,能够更加具体地阐释金融发展的微观社会效应,对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文章将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与县域银行竞争水平、相关经济变量相匹配,使用OLS进行基准回归,引入银保监会分局对银行机构的处罚文件数量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县域银行竞争能够促使农户家庭生活观念和日常行为趋于"理性化"和"正规化",也能够增强农户"小家庭"的情感联结,但对农户精神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银行竞争对农户精神健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作为重要的现代经济组织,县域银行通过嵌入农村社区的市场竞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了农户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农村社区和农户家庭生活的"现代化"转型.

    金融发展银行竞争乡村振兴农户家庭生活社会效应

    乡村旅游者重游意愿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有调节中介模型的检验

    姚增福罗莹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者重游意愿是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但现有研究缺乏旅游风险变化对重游意愿影响的关注.文章基于情绪评价理论,以旅游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旅游健康风险为调节变量,构建乡村旅游者重游意愿的驱动模型,利用S省"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78份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乡村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感知价值、旅游地形象、旅游满意度能分别正向影响旅游者的重游意愿,而旅游动机对其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旅游满意度在旅游动机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旅游地形象和重游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健康风险在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多路径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从升级旅游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满意度和重视旅游健康风险对重游意愿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乡村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对策建议.

    情绪评价理论乡村旅游旅游健康风险重游意愿旅游满意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农区集体经济发展悖论及其应对策略

    邢社贵王向阳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各地集体经济探索的考察,通过探索式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区域差异显著,广大传统农区市场经营型集体经济普遍失败,造成国家财政资源严重浪费.受我国既有东中西部城乡产业分工格局的结构性约束,各地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失败成为常见大概率事件;同时,鉴于政绩可视性、资本诱致性、幸存者偏差、责任模糊性、产业弱质性等关键性影响因素的普遍存在,导致各地集体经济深陷发展悖论.基于此,在项目选择上,要求各地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务必做好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调研,以走出"责任陷阱";在项目实施上,要求各主体在做好土地、技术等要素保障基础上,务必做好产销等全链条经营管理,以切实降低项目风险;在项目基础上,要求各方充分认识到项目落地的经济社会基础特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各地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规避产业风险并减少财政资源浪费,探索匹配广大普通农村经济社会基础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传统农区集体经济区域差异乡村振兴市场风险经济基础

    "双碳"目标下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韩颖赵春燕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消费意愿是指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愿意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增强消费者生态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中国18岁以上消费者为调查对象,设计消费者生态意识、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意愿的关系量表,通过模型验证假设,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探讨生态意识对绿色消费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绿色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文章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建立回归模型等方法对509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意识可分为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认知两个维度,绿色生活方式可分为循环利用、节能和绿色出行三个维度.(2)生态意识对绿色消费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生态意识通过绿色生活方式正向影响绿色消费意愿.基于结论,提出加强消费者环保宣传和教育、扩大绿色消费、企业增加绿色产品供应和销售力度、发展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议.

    生态意识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意愿探索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逻辑关系、实施路径与发展愿景

    黄蓓蓓宋子昀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终身学习需求和国家建设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需要,在线教育有必要,也有能力扮演关键性角色.由于终身学习致力于服务全民需要、促进职业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因而可以与在线教育构建紧密的逻辑关系.终身学习可以作为在线教育发展的理论指引和实践目标,而在线教育发展则是推进终身学习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基于这种逻辑关系,可以制订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实施路径,包括面向学历获取的在线教育实践、面向课后服务的在线教育实践、面向职业发展的在线教育实践,以及面向休闲爱好的在线教育实践.结合现实,展望未来,可以根据人类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学习需要来推进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包括在学前教育阶段构筑未来发展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习态度和基础技能、在高中教育阶段提高核心素养、在高等教育阶段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并提高适应能力、在继续教育阶段培养全球公民以及在老年教育阶段满足休闲娱乐需求和创新发展需求.

    终身学习在线教育学历获取课后服务职业发展休闲爱好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陈志兴万伟丽
    7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的现实之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因材施教、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当前,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数字素养"本领恐慌"、高校与人工智能建设的相关制度缺位、数据失范等困境,需坚持工具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统一、教育者主导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揭示人工智能以数智化理念、多技术集成、全场域共生等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的作用机理,并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展开具体实践.为解决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困境,需从提升教育者数字素养、健全人工智能建设保障机制、加强人工智能风险管理上下功夫,从而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运用和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智能思政数字思政高校思政课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构建

    周翊范存辉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如何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讲习、实习和研习是当前高校理工类专业开展教书育人、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贯穿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理工类专业"讲习—实习—研习"融合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势在必行.理工类专业"讲习—实习—研习"融合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需要基于不同育人阶段特点,实现全过程贯通;提倡充分联动各个教育主体,实现全员协作;强调对标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全方位育人.在构建策略上应强化德育观念,打造"多功能"师资队伍;应注重学科特点,系统挖掘思政元素;应优化思政教育切入点,与专业教学浑然一体.以地学类专业为例,将课程思政融入讲习、实习、研习环节,打通不同育人环节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升育人主体、资源和目标的协同性,构建"讲习—实习—研习"融合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理工专业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