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司法鉴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司法鉴定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司法鉴定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陈鹏生

双月刊

1671-2072

ZGSFJD2008@126.com

021-52353694

200063

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中国司法鉴定/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科学技术,涉及内容包括司法鉴定的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管理、教育、司法鉴定技术领域的理论和科研成果等。随着司法鉴定专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的鉴定面亦将不断延伸。如物证技术、毒物(毒品)、司法会计、建筑工程、古玩珠宝等,都可进行鉴定。本刊栏目设有制度改革、鉴定科学、学术沙龙、案例精选、人物专访、信息之窗、国外文页等,既有鉴定科学前治的理论,又有新鲜广泛的信息含量,还有生动可感的趣味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司法鉴定法律的二元结构分析

    王敏远李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鉴定作为司法中的专家鉴别活动与意见证据具有多面性.为保障其客观、公正、科学、可信,需要不同的法律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规范.在这些法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二元结构,包括司法鉴定法律关系中"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主体二元性、司法鉴定法律的行政管理与司法程序的二元性、司法鉴定在诉讼程序中的二元性等.不同法律因功能的差异及对司法鉴定的不同规制易产生龃龉,因此需要协调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对司法鉴定法律的二元结构分析,立足剖析问题及缘由,确立解决二元结构协调问题的原则,为消解二元结构法律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思路.

    司法鉴定独立公正法律规则二元结构协调原则

    我国司法鉴定立法涉及的重大问题研究

    杜志淳沈臻懿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司法鉴定领域内唯一的专门法律性文件,其颁布与实施初步实现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但随着目前法治的进步及司法鉴定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亟需法律予以规制,司法鉴定立法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司法鉴定立法不仅面临着《决定》制定中遗留的老问题,亦交织着《决定》施行后衍生的新问题.需要在已有制度运行基础上,对司法鉴定立法涉及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予以探讨,以期能够逐渐形成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相对成熟性的立法共识.

    《司法鉴定法》司法鉴定立法重大问题

    监察鉴定立法的规范分析与程序完善——以司法鉴定制度为参照

    拜荣静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监察法》与2021年《监察法实施条例》分别规定了监察调查中的鉴定措施,这标志着我国继司法鉴定、行政鉴定方式用于解决专门性问题之后,又产生了解决专门性问题的监察鉴定方式.《监察法实施条例》在监察调查权限中规定了鉴定措施的基本规范,监察鉴定对于监察调查中专门性问题解决有其存在必要性和基本价值.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监察机关鉴定措施实行对外委托方式,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监察机关不内设鉴定机构.完善监察鉴定制度,应在监察机关内设对外委托职能部门,建立对外委托监察机构名册目录、建立监察鉴定意见复议制度,以及完善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司法鉴定监察鉴定行政鉴定对外委托名册制

    从此处向何处——第23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综述

    何晓丹杨旭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赴澳大利亚团组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23届国际法庭科学大会于2023年11月21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作为国际法庭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700多名学者参会,会议交流论文700余篇,壁报展示论文300余篇.大会围绕"从此处向何处"的主题,设立4个主题报告全体会议和24个专题报告分会场,系统展示了国际法庭科学的前沿技术、科学研究、证据价值、伦理风险和质量保证等.大会特别关注数字化转型对法庭科学带来的挑战,探讨《悉尼宣言》对法庭科学产生的附加价值,在审思和批判中展望"向何处"的前行方向.

    《悉尼宣言》数字化转型似然比伦理质量保证

    向毒而战——2023年国际法医毒物学家协会(TIAFT)第60届年会会议综述

    王鑫陈航向平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60届国际法医毒物学家协会(TIAFT)年会于 2023年8月27日至31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作为国际法医毒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各国研究者就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会议内容显示,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滥用物质新形势、乙醇和毒(药)物与驾驶安全、反兴奋剂研究等内容是国际前沿或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会议综述,以期为我国法医毒物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TIAFT法医毒物学新精神活性物质乙醇和毒(药)物与驾驶安全

    足迹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

    史力民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传承足迹检验技术优势与进一步提高该项技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一直是刑事技术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关注人才梯队建设及管理激励机制,指出其专业理论在指导实践方面的滞后性,提出深化足迹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加强足迹的发现提取和特征识别技术以及深度挖掘特征信息,促进足迹检验技术与信息化等现代刑侦技术的相互融合,提高足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效率.

    足迹检验人身识别信息化融合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戈奕文郭超吕俊岗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第一个经过商"两高"程序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类别.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中,如何准确界定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进而科学量化损害价值是环境损害鉴定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通过系统总结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重点领域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鉴定评估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促进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鉴定评估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中12种抗抑郁药

    徐峰宣宇卓晓聪富利祥...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中吗氯贝胺、安非他酮等12种抗抑郁药的分析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经乙腈(含内标普罗地芬)沉淀蛋白后进样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性(2.1 mm×100 mm,1.8 μm)进行分离,以2 mmol/mL甲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2 mmol/mL甲酸铵和0.1%甲酸的乙腈溶液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12种抗抑郁药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5~0.2 ng/mL,定量限为0.5~1 ng/mL;在低、中、高不同添加浓度条件下,准确度为-7.1%~11.7%,日内精密度为0.1%~11.5%,日间精密度为1.9%~9.4%,提取回收率为85.7%~113.5%,基质效应为-18.2%~10.2%;各成分在不同添加水平和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为-9.30%~11.30%.综上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及法医毒物分析要求.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同时检测人血中12种抗抑郁药,可适用于法医毒物检验鉴定,对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中死者死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法医毒物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抗抑郁药人血

    基于线粒体DNA和核DNA遗传标记的中华鲟种属鉴定

    杨子豪夏若成蒋志伟蒋婷婷...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线粒体DNA和核DNA遗传标记的中华鲟及其潜在杂交种的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已公布的中华鲟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选用鲟鱼单拷贝核基因fam43a扩增引物对中华鲟DNA进行扩增与测序,其中对fam43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通过BLAST序列相似性检索确定样本来源,并基于邻接法构建鲟形目系统进化树.结果 中华鲟样本测序所得cytb和fam43a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728 bp和730 bp,且10个克隆群所测fam43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序列相似分析显示,所测cytb与fam43a基因序列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中华鲟相似性最高,相似性分别为99.86%和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华鲟样本所测得序列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中华鲟DNA序列聚类在一起,且与鲟形目其他物种位于不同分支.结论 联合使用线粒体DNA和核DNA遗传标记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中华鲟及其潜在杂交种,该方法能够满足法医日常检案的鉴定需求,为中华鲟的拯救和保护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法医遗传学cytb基因fam43a基因中华鲟种属鉴定

    指纹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对似然比评价方法的影响

    李康罗亚平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不同指纹细节特征的区域和数量对基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得分的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方法的影响,为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可靠的AFIS得分数据.方法 筛选并制作200枚模拟现场指纹,按照指纹中心和左、右三角3种不同特征区域以及5~16个的12种不同数量的细节特征进行组合,通过AFIS发送到自行构建的同源指纹数据库和千万人级的异源指纹数据库中查询比对,采用统计学方法量化分析不同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下的同源和异源比对得分.结果 对于不同细节特征区域,同源指纹相似度得分的集中趋势、高分段区间和最大值均明显优于异源指纹,异源指纹不同区域均表现出相近的数据集中趋势.对于不同细节特征数量,随着细节特征数量的增加,同源指纹得分变化区间比异源要大,同源得分的分散度逐渐增加,但异源指纹得分数据在不同数量范围内的细节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分段情况.结论 运用AFIS对影响指纹证据评价方法的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进行"黑箱"实验,该量化分析方法简便易行,也符合当前超大容量数据库环境下的指纹证据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实际.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丰富鉴定人对细节特征区域和数量的认识,有利于构建科学可靠的指纹证据似然比评价模型.

    指纹鉴定特征区域特征数量同源指纹异源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