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联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李晓虎
    271-27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联合联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3例临产自然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各21例.对照组1采用1%罗哌卡因15mg单独治疗;对照组2采用6μg舒芬太尼向产妇治疗;实验组采用1%罗哌卡因15mg、5μg舒芬太尼结合使用治疗.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蛛网膜下隙给药镇痛显效时间即VAS评分≤3分,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1、2(P<0.05),首次PCEA给药时间即蛛网膜下隙有效镇痛维持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镇痛前即刻VAS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个时间点VAS评分数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单一使用药剂,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隙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效果更佳对产程影响较小.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连续腰麻全产程镇痛产科自然分娩

    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预防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佳琦张斌
    273-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预防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一医院择期插管全麻下行骨折及脑外科手术术后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雾化吸入,研究组37例给予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测定T细胞亚群状况,观察患者术后第1天至第4天咳嗽咳痰缓解和咽喉不适缓解情况,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8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1d、2d、3d时咳嗽、咳痰症状缓解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d时咽喉不适症状缓解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及CD4+/CD8+、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能有效缓解全麻术后咽喉症状,提高免疫力,效果显著.

    喘可治注射液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

    赵崇法郭艳辉高洁石晓伟...
    276-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于天津市海河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实验组患者手术全程吸入七氟烷.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均静脉泵入瑞芬太尼.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苏醒程度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3.4±3.1)min,苏醒评分为(4.1±1.2)分,拔管时间为(14.6±3.7)min.可得,对照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患者,苏醒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稳定手术中以及术后患者心血管功能,苏醒时间较短,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七氟烷瑞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效果

    异丙酚与依托咪酯在小儿手术麻醉中诱导效果及苏醒比较

    姜勇唐晓慧侯得伟
    278-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异丙酚与依托咪酯在小儿手术麻醉中诱导效果及苏醒情况.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观察组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观察2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情况及在麻醉诱导期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清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躁动、喉及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酚比依托咪酯更适合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且麻醉效果显著,苏醒快,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异丙酚依托咪酯诱导苏醒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陈永胜熊聪陆惠波段建文...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整体干预效果,以期提升肝癌根治术的后续远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2月~2013年11月浙江衢化医院确诊并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首先接受肝癌根治暨肝(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不实施后续抗肿瘤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在手术结束3周、7周后各实施1次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选用药物为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吉西他滨.随访3年,统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完成了全程随访,并无失访病例出现.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顺利耐受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药物毒性出现,更无中断化疗病例.研究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分别为83.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43.33%、63.33%(P<0.05).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实施肝癌根治手术后应及时给予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保障远期疗效.

    原发性肝癌化疗介入灌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作用

    谷海燕唐敏刘晓广
    283-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宁波市康复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组,即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单独治疗组,40例)和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0例),对2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IMT、斑块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0.0%(32/40)(P<0.05),IMT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斑块面积显著小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较单纯阿司匹林更能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脑血栓颈动脉斑块改善作用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评估

    张力马明钢
    286-287,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实施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对照组(65.4%)(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喘鸣音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强的松平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实施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浊液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混悬液肺功能疗效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

    李涛杨新乾李锦平赵奇煌...
    28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2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19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为63~84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16例.给予治疗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不良反应率为6.3%,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1.2%、不良反应率为18.8%,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的疗效和更小的不良反应率.

    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脑梗塞血管性痴呆

    局部应用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马明黄虹王志瑜穆红军...
    290-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局部应用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于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牙周炎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用药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以及附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牙周炎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派丽奥软膏牙周炎

    埃克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19和21表达水平的影响

    许世佳薛河东
    292-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19和21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68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埃克替尼治疗,提取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游离D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患者血清DNA中EGFR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应用基因测序法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测序,评价其疗效及分析治疗前后EGFR基因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的突变状态.结果 在68例肺癌患者埃克替尼治疗过程中,病理类型与盐酸埃克替尼疗效相关,腺癌DCR明显高于鳞癌.18例EGFR突变患者中,没有CR及PD病例,PR 11例,SD 7例,ORR 61.1%,DCR 100%,其余50例%GFR状态未知患者中,PR 24例,SD4例,PD 15例,ORR 48.0%,DCR 56.0%.Fisher精确检验显示,2组间O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EGFR的突变以外显子2l为主,化疗前后外显子19和21的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EGFR的突变状态与患者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化疗前血清EGFR基因突变率为35.4%(17/48),化疗后血清EGFR基因突变率为50%,化疗前后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55%.结论 埃克替尼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有疗效,对肺腺癌的效果较好,并且可能会导致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改变.对于一线应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患者应该时刻观察血清EGFR基因的变化,避免患者治疗的盲目性.

    埃克替尼晚期肺癌EGFR基因19EGFR基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