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通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通信
中国新通信

晋岚

半月刊

1673-4866

telenews@126.com

010-62378496 5166628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去北土城西路16号友城大厦231室

中国新通信/Journal China New Tele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期刊,原《中国数据通信》(月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于2006年1月改名为《中国新通信》(半月刊)。办刊宗旨:以飞速发展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结合信息通信市场、业务和技术,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交流实用技术和经验,普及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及使用知识,全面跟踪和报道新信息通信的最新态势。读者对象:从事信息通信工作的技术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人员,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科研开放人员。本刊特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技术性。覆盖范围:电信、电子、广电、交通、铁路、石油、电力、矿业、教育、金融和部 队、政府机关等相关信息通信部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仿射变换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技术

    刘峰房灵国杜辉孙杰...
    35-3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脸识别过程中存在的拍摄角度、多姿态表情特征等影响识别精度和成功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仿射变化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仿射变换和摄像成像原理,对不同角度以及多姿态人脸图像进行调整与归一化处理,得到人脸矫正后的正面图像,然后通过算法实现对人脸图像的识别。最后,经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解决了多姿态特征变化对识别造成的影响,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成功率。旨在为多姿态人脸识别技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仿射变换多姿态人脸识别技术姿态变化算法设计

    物联网智能插板设计中硬件程序设计研究

    冯仕豪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智能插板设计的硬件及程序性问题,实现家居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本研究从智能插板类别出发,对智能插板功能需求、硬件模块组成等加以研究,并搭建智能插板硬件端环境,设计硬件程序代码,将其与通信模块连接,完成系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插板连接家电设备后,采用程序性控制方法,移动端可采集插板运行环境数据,并利用程序远程控制终端,可应用于设备连接、监测、控制中。

    物联网技术智能插板硬件程序程序设计移动终端

    ETC客户服务平台设计安全策略规划

    席明党随愿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构建省ETC客户服务热线(96166)平台,旨在通过此平台,打造高效的信息反馈和服务渠道,从而提升ETC售后服务水平与质量。期望通过此举将ETC塑造为交通行业的崭新窗口与名片,展现其服务社会、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独特魅力。这一平台不仅将提高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满意度,更将为他们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推动行业内部形成持续改进服务的良性机制。

    安全访问系统安全保密性

    Web环境下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研究

    刘光黄伟平黎德靖何渊文...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对于维护Web环境下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Web环境下网络攻击问题,并给出了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相关建议,旨在提升Web环境下的网络安全。

    Web环境网络安全攻防技术

    基于差分进化的自适应多核学习技术的研究

    陶琳张璘黄新栋
    47-4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部分分类器分类效果不佳是因为特征自身可分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首先,采用核函数将原始数据投影到高维空间,同时引入多个基本核函数的线性组合来构建最优核函数,以克服单个核函数映射空间的局限性。其次,利用差分进化算法搜索核函数的初始参数值,以获取适应当前系统的最佳参数,进而提高分类器的分类性能。研究者在支持向量机的框架下应用这一方法对公开数据集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相较于常用分类器,所提出的方法高了2。4%的分类效果。

    多核学习支持向量机差分进化

    基于Paillier同态加密算法的去标识化技术研究

    易涛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Paillier同态加密算法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在安全应用中使用同态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去标识化的技术,并进行了实践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aillier同态加密算法能够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免受泄露和不当挖掘,将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中发挥关键作用。

    Paillier同态加密去标识化技术

    一种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手机RPA自动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付兵兰陈琼雁刘春林彭伟军...
    53-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技术相互融合的RPA手机自动化控制方法,旨在实现跨手机系统的手机自动化控制。该方法将传统的UI层级分析与AI模型元素识别相结合,通过与预设元素库的对比,自动推荐具体的元素识别方式。匹配成功时,可以快速找到合适的目标元素识别方式,包括传统的预设元素探取识别方式和AI模型识别方式。并且结合RPA流程设计的特点,设计了AI模型的在线优化,根据下一步的操作来反馈当前AI模型是不是最优,并确定是否需要优化。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反向在线优化AI模型,直到达到预期结果。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和可靠的特点,能够提高元素识别方法的鲁棒性,并适用于不同的识别场景。

    RPA元素识别AI模型识别元素库

    基于多指标模糊综合技术的增量配电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梁若水施顺腾黄才云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量配电网项目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总体规模大、政策性强、资金和技术密集、建设周期长等特征。结合上述特征,本文从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退役阶段识别了14个风险评价指标。其次,利用多指标模糊综合技术构建了增量配电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选取典型增量配电网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项目处于风险"重大"和"大"之间,主要由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退役阶段等风险指标引起,并针对性提出风险规避措施,助力增量配电网项目的顺利开展。

    增量配电网项目风险评价规避风险

    基于PRP技术的车地无线通道冗余技术应用研究

    陶宾宾王辉王继承陈吉...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PRP(平行冗余协议,Parallel Redundancy Protocol)技术原理,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地通信无线通道冗余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尤其对该技术在真实地铁运营线路——八通线的通州北苑至八里桥区间进行的动车测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验证以PRP技术为基础,实现车地通信双链路承载CBTC业务,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既有线路车地通信的改造和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并为同场景的地铁信号系统项目提供参考。

    车地无线通道冗余技术PRP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CBTC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边云智能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杜春燕姜国强
    63-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边缘计算与云计算通过紧密协同,能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场景的匹配,从而放大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应用价值。边云智能协同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工业互联网平台边云智能协同是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必然途径和重要驱动力。通过边缘端和云端的智能交互协作,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及实时性,实现应用的智能化,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助推工业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以及智能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平台边云协同边缘计算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