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饲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饲料
中国饲料

谷继承

半月刊

1004-3314

zgsl@chinafeed.com.cn

010-64246642

100710

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2号楼

中国饲料/Journal China Fee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中国饲料工业方针政策,报道饲料行业建设和发展信息,传播国内外科技和市场信息,介绍饲料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集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为一体,为繁荣中国饲料工业,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跨世纪论坛、科学实验研究、饲料加工机械、工作研究、添加剂、水产养殖、政策法规、动物营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喂发酵豆粕对伊犁马驹肠道菌群的影响

    钟浩杰姚新奎孟军姚岳扬...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补喂发酵豆粕对伊犁马驹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15匹体况相近、无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12月龄伊犁马驹,随机分为3组,每组5匹马.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干草和普通精饲料的基础上添加5%的普通豆粕、2.5%普通豆粕+2.5%发酵豆粕和5%的发酵豆粕.预饲7 d,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共获得有效序列(NO.of effective)2672029条和32234个分类单元(ASVs);随着马驹日龄的增加,试验Ⅰ组56 d螺旋体门丰度极显著低于0 d(P<0.01);试验Ⅱ组变形菌门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升高,试验Ⅱ组瘤胃球菌科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链球菌科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补喂发酵豆粕可有效提升马驹的消化能力,预防蹄叶炎、腹泻以及炎症的发生,同时,促进马驹肠道菌群的稳定性.

    发酵豆粕伊犁马驹肠道菌群多样性物种组成丰度

    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王子苑舒健虹陈光吉吉玉玉...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40%燕麦和60%光叶紫花苕(Y40G60)、50%燕麦和50%光叶紫花苕(Y50G50)、60%燕麦和40%光叶紫花苕(Y60G40)、70%燕麦和30%光叶紫花苕(Y70G30)以及80%燕麦和20%光叶紫花苕(Y80G20),分别在青贮8、16、30 d和45 d测定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Y60G40组的感官评价、相对饲用价值、乳酸、乙酸含量和费氏评分分别较Y40G60组显著提高21.99%、4.93%、38.46%、25.57%和33.94%(P<0.05),Y60G40组的pH、丙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Y40G60组显著降低10.02%、42.86%、2.71%和5.32%(P<0.05);随燕麦混合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和p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发酵30 d含量最低,而乳酸、乙酸、相对饲用价值和费氏评分随发酵天数的推移逐渐升高;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Y60G40组>Y70G30组>Y80G20组>Y50G50组>Y40G60组.综上,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合比例为60:40青贮效果最佳,推荐适宜发酵时间为30 d.

    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发酵时间隶属函数评价

    发酵中草药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刘琳朱万江吴保庆朱明恩...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草药(黄芪、板蓝根、大枣、党参、石榴皮、连翘、黄芩)对育肥猪临床表现、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试验将32头100日龄、体重为(48±1)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均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0.5%发酵中草药)、中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1%发酵中草药)和高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2%发酵中草药),试验周期为35 d,试验期间监测受试猪只精神状态、腹泻情况、体温、生产性能、栏舍氨气含量,试验后采集受试猪只血液用于测定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只饲喂发酵中草药后精神状态、体温无明显异常(P>0.05),发酵中草药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猪只腹泻和生产性能,尤其是中剂量组增重相比于对照组增加5.97 kg,提升26.49%(P<0.01),采食量相比于对照组多11.90 kg,提升了20.55%,差异极显著(P<0.01),且料肉比降低0.12(P<0.05).栏舍氨气监测结果显示,发酵中草药连续使用28 d后,栏舍氨气含量相比于对照组下降1.48 ppm,降幅为26.24%(P<0.01);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间细胞数、粒细胞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红细胞数有轻微提升(P>0.05),低、中、高试验组猪只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20.49 g/L(17.22%)、24.01 g/L(20.18%)、25.48 g/L(21.41%)(P<0.01);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高剂量组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5.11 g/L(9.94%)和5.56 g/L(17.14%),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IgA、IgG、IgM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高剂量组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 248.50 mg/mL(38.37%)、7.25 mg/mL(105.99%)、146.29 mg/mL(24.68%),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基础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草药对猪只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且能够提升猪只生产性能、降低栏舍氨气,同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发酵中草药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机能

    桑树资源功能性饲料开发的研究进展

    李仕培黎尔纳周东来廖森泰...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桑树资源丰富,生态适应性强.养蚕生产中富余的桑叶及低价值的桑枝和桑果渣等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既能为动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也有助于为动物疾病预防提供安全屏障,是一种理想的非粮饲料资源.在全球粮食饲料价格飙升的形势下,对桑树资源进行饲料化应用可以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本文围绕桑叶、桑枝、桑果渣在饲料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发优质桑树资源饲料提供参考.

    桑树资源饲用价值抗营养因子发酵技术功能饲料

    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与瘤胃发酵效果的影响

    王欣王慧田雨佳张学炜...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的营养指标、霉菌毒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究营养指标与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体外法评价处理后小麦秸秆在奶牛瘤胃内的发酵效果.试验以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菌株,将高粱和小麦作为培养基质,按处理方法分为常规组、灭菌组和微贮组,发酵时间分别为5、8、11周.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为小麦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较高粱组分别降低了3.71%、4.32%、18.45%;灭菌组在11周时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木质素含量最低,相较于8周分别降低了74.90%、31.16%,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微贮组在8周时NDF、ADF、CF含量最低.NDF、ADL与总碳水化合物第一亚峰和第三亚峰的峰高、峰面积,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呈负相关,ADF与它们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NDF、ADL含量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均呈正相关.微贮组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灭菌组的乙酸:丙酸值最低,且灭菌组样品的氨态氮(NH3-N)和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含量降低,30 h产气量(GP30)提高(P<0.01).由此可见,Pleurotus eryngii真菌处理小麦秸秆通过改变总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性碳水化物的结构来影响秸秆纤维成分含量和营养指标.相较于常规组,灭菌组发酵培养11周、微贮组培养8周效果最佳,且在该培养时间5种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

    小麦秸秆霉菌毒素真菌二级分子结构体外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