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沙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沙漠
中国沙漠

王涛

双月刊

1000-694X

caiedit@lzb.ac.cn

0931-4967253 4967256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中国沙漠/Journal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唯一的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力图准确、迅速、快捷地报道我国在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的研究水平、进展、热点、动态与专项研究的全貌与流派。努力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动态,及时准确反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追踪报道具有荣获国家、省部级研究成果潜力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有计划地组织文稿,系统地报道本学科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项目进展和成果,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敦煌雅丹地层易溶盐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梁晓磊程志花翟晓慧牛清河...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丹地层是雅丹地貌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记录了沉积过程、环境演化、地貌格局等大量的地表过程信息,而沉积物理化分析则成为解读其关键信息的重要前提.易溶盐特征作为重要的环境代用指标对解读雅丹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敦煌雅丹地貌为研究对象,对其出露地层的易溶盐沉积特征、环境代用指标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敦煌雅丹地层沉积物优势离子以Mg2+-Na+-Ca2+-Cl--SO42-组合为特征,相应的离子类型主要包括Cl-Na型与SO4-Ca-Mg;(2)主要离子与总含盐量纵向旋回变化特征显著,以硫酸盐和氯化物盐交替演化为主,二者对雅丹易溶盐沉积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3)环境代用指标Mg2+/Ca2+、Cl-/SO42-等在雅丹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明雅丹地层并非完全由稳定的湖泊沉积发育而来;(4)雅丹地层是不同沉积环境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多种物质交替沉积的结果,主要包括静水湖泊、湖滨、河流、风成和冲积扇远端泥坪物质,其中湖滨、河流与风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相近,难以有效区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雅丹地层沉积物易溶盐主要离子沉积环境

    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河首曲流域气候变化与地表过程相互关系

    葛健辉刘冰徐宇杰孙爱军...
    12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首曲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态变化敏感的地区,其环境演变过程如何响应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该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环境重建结果的分歧,以目前已发表的多载体记录为基础,独立集成区域气候变化的框架性过程和地表环境演变历史,进而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在13~6ka气温和湿度持续增加,10~6 ka为气候最优期,6 ka以后气温和湿度逐渐下降,气候变冷变干.(2)18~11ka地表过程以河湖相过程为主,风沙活动非常弱;11~8ka河湖沉积过程减弱,风沙活动增强;8~3ka古土壤大规模发育;3 ka以来广泛发育草甸土.(3)区域地表环境变化过程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非同步变化,6 ka以前气候变化对区域地表过程呈正向驱动,6ka以后对区域地表过程呈负向驱动.基于现代和晚全新世草甸土壤粒度的比较,发现草甸土壤的发育是气候变冷变干背景下风成物质不断加积的产物,进一步暗示区域土壤发育与气候变化间的复杂关系.

    末次冰消期黄河首曲气候变化地表过程相互关系

    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建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后土壤线虫群落演变

    安芳娇苏永中牛子儒刘婷娜...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固沙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演变研究是认识干旱区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重要内容.在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边缘选择不同栽植时间序列(0、3、6、11、19、28、46 a)的固沙梭梭林,取冠层下和冠层外的表层土样(0~10 cm),研究固沙梭梭林建立后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探究线虫群落对植被-土壤系统恢复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共发现15个属,Eucephalobus和Acrobeloides为优势属,食细菌线虫(BF)为优势营养类群,占线虫总数50.3%~94.1%.梭梭生长显著提高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丰度和线虫多样性.线虫富集指数(EI)和结构指数(SI)均小于50,土壤食物网随梭梭种植年限增加先稳定后逐渐退化.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电导率EC、C/N和土壤有机碳SOC)显著影响线虫群落分布,EC对线虫属总变异解释率最高(32.7%).土壤线虫作为生物指标揭示了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固沙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林固沙年限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绿洲边缘

    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水热梯度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特征

    朱远忠黄文达于海伦何远政...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响应生境的变化并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及其随温度和降水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在群落水平碳水代谢关系和维持水分平衡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群落水平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半干旱区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气候梯度响应的研究鲜有报告.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温度和降水梯度上群落功能性状以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区域温度增加(2.1~6.4℃)和降水减少(451.1~370.0mm),沙质草地群落功能性状变化趋势不一.群落高度和叶面积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群落高度、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随降水减少显著降低,群落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组织密度随降水减少显著增加.(2)群落高度与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叶厚度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显著负相关,叶组织密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气候因素驱动了54.66%植物性状变异,其中降水是影响沙质草地群落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

    沙质草地水热梯度群落功能性状冗余分析

    1986-2020年库布齐沙漠湖泊数量和面积

    燕宇左合君闫敏席成...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漠湖泊动态变化研究对于揭示区域水循环和了解沙漠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86-2020年覆盖库布齐沙漠区域10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提取沙漠湖泊,统计各时期沙漠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信息,分析库布齐沙漠湖泊数量和面积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湖泊数量与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小趋势,现存湖泊22个,面积7.4678 km2;库布齐沙漠湖泊在1986-2020年共干涸26个,现存湖泊中众多小型湖泊呈现增长趋势,但面积较小,对整个库布齐沙漠湖泊的影响较小,>1 km2湖泊中的大青龙湖、天鹅湖以及大道图湖表现为萎缩状态,减少幅度较大,对整个库布齐沙漠湖泊影响较大;降水量、蒸发量和气温不是影响库布齐沙漠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湖泊面积的空间特征可能由补给来源、补给方式及人为干扰造成.

    库布齐沙漠湖泊遥感分析数量动态变化面积动态变化

    基于文献记录的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序列重建

    王伊蒙范亚秋龙川柳本立...
    16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历史文献和现代观测资料结合的方法,根据河西走廊沙尘传输路径上不同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强度和概率关系,获取了143条记录、83个年代数据,初步建立了敦煌地区过去两千年的沙尘天气活动强度序列,并与邻近地区的树轮、冰芯等气候代用指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历史时期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与气候条件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敦煌地区沙尘天气强烈且频发时期主要在280-351年、1440-1550年、1720-1840年、1900-1952年等4个阶段,与周围地区自然代用证据所反映的沙尘高发时期基本对应,且大致对应于干旱、寒冷时段.在公元2世纪以前、7-14世纪、16-17世纪反映沙尘天气的文献记录较为缺失,但史料文献数据仍有广泛的挖掘空间.为填补这些空白时段的资料,应深入开展现有历史记录的定年工作,并加强国内外合作,进一步挖掘海外流失文献的价值,这将为敦煌和整个西北地区历史时期气候环境的研究提供更充分的数据支撑.

    沙尘天气沙尘暴历史文献河西走廊敦煌

    土壤湿度产品对2021年3月华北强沙尘暴模拟结果的影响

    丁涵泳康汉青吕晶晶
    17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2021年3月华北两次强沙尘暴过程,研究了10款土壤湿度产品在沙尘源地(戈壁沙漠地区)的空间分布,并选择了其中4款(ERA5、GLDAS、NCEP/FNL和SMAP L3)驱动WRF-CMAQ对两次沙尘暴过程进行模拟.最后结合110个受沙尘影响城市的实际观测结果,对4款产品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以研究其对两次沙尘过程模拟准确性和实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仅基于卫星反演的产品,普遍存在缺测区域,且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较强,4款产品中仅SMAPL3表现较好;"开放环"模型产品和经过卫星数据同化的模型产品在空间分布上均一性较强,质量较高.(2)在沙尘源地,ERA5、ERA5-Land和SMAP L3中的土壤湿度较低,AMSR2-JAXA、GLDAS、GLEAM、NCEP/FNL和SMAP L4中的土壤湿度相对较高.(3)第一次沙尘过程中4款产品对PM10浓度的预测都有一定的低估;第二次沙尘过程中ERA5和SMAPL3高估而NCEP/FNL和GLDAS低估了统计站点的PM10浓度;模拟值的高低与其所基于的沙尘源地土壤湿度均值呈负相关.在两次沙尘暴过程的模拟结果中,SMAP L3和ERA5两款产品表现较好,GLDAS次之,而NCEP/FNL产品造成了对沙尘浓度的明显低估.

    土壤湿度沙尘暴数值模拟

    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灌丛沙堆的形态与沉积物特征

    韩敏高永贺明辉燕如...
    18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各演化阶段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沙堆沉积特征与灌丛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演化过程中藏锦鸡儿灌丛沙堆随时间的变化,阐明各演化阶段藏锦鸡儿灌丛与沙堆的关联性以及沙堆表层沉积物特征,可揭示藏锦鸡儿灌丛发育过程中沙堆的变化及其灌丛阻沙能力的变化.基于野外调查,在样地选取3个演化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的藏锦鸡儿灌丛沙堆,测量灌丛和沙堆的形态参数,研究沙堆与藏锦鸡儿灌丛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对不同部位的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沉积物特征.结果表明: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形态以椭圆形为主,各演化阶段藏锦鸡儿灌丛沙堆长轴、短轴、沙堆高、水平尺度、底面积和体积都呈现活化阶段>稳定阶段>发育阶段.沙堆沉积物发育阶段整体粒级含量居中;稳定阶段灌丛坡顶细砂和粉粒含量较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活化阶段颗粒含量高,沿迎风坡底—坡顶—背风坡底,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间接体现了灌丛沙堆对沙粒的拦截作用.灌丛形态与沙堆沉积物各参数相关性在稳定阶段最大,说明灌丛与沉积物之间由于灌丛呈现椭圆形,灌丛在稳定阶段固沙能力最强.藏锦鸡儿在发育阶段由于灌丛较小,形态与沙堆沉积物各参数相关性不强.藏锦鸡儿灌丛与沉积物之间随演化过程的进行越来越不稳定.

    藏锦鸡儿(Caraganatibetica)灌丛沙堆演化阶段形态特征土壤粒度组成

    基于GRACE与GLDAS数据的黄河流域甘肃段地下水可持续性研究

    康小虎李琳孙超刘鹄...
    196-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环境承载负荷较高,针对该区域开展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估可为全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地下水监测数据验证的基础上,利用GRACE、GLDAS数据对黄河流域甘肃段2002-2022年的地下水储量变化量与地下水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期间区域地下水储量季节性波动显著、年际变化较大,地下水储量呈下降趋势;地下水系统整体可靠性和脆弱性较高,可恢复性与可持续性较低.空间上,区域内地下水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ility Index,SI)呈现整体降低、区域增加和较高持续性区域范围缩减、中心转移的特点(SI为0~0.5);时间上,研究期间可持续性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下降速率持续放缓,部分年份可持续性指数有所升高.影响地下水可持续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开采消耗地下水(如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政策因素(如水资源管理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下水下降速率与持续恶化趋势.未来应考虑采用节流保护、开源控制的举措,促进黄河流域甘肃段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的逐步提升.

    黄河流域甘肃省地下水可持续性GRACEGLDAS

    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聚集对降水及温度的响应

    任嘉隆刘继亮王永珍方静...
    20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节肢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主要类群,降水脉动引发的资源变化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聚集,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本文于2018-2020年1-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场内利用陷阱法对72个样点进行地表节肢动物样品采集并对小气候进行连续观测,系统探讨了降水及温度年和月波动影响下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及主要科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18-2020年共捕获地表节肢动物24 834头45科,优势科由拟步甲科、象甲科、叶甲科、平腹蛛科、粪金龟科和蚁科组成.(2)Moran's I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在16 m的空间尺度上多为显著正相关,而在56~96 m的空间尺度上为显著的负相关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在特定的空间尺度内地表节肢动物科会形成集群,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为强空间异质性特征.(3)象甲科、粪金龟科、平腹蛛科和蚁科空间分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控制,拟步甲科和叶甲科空间分异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4)年降水量增加对拟步甲科、象甲科、叶甲科和粪金龟科的空间群落聚集具有正相关影响,而对平腹蛛科和蚁科的群落聚集则有负相关影响,温度与地表节肢动物空间聚集和扩展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之,降水变化改变了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对灌木及蚁穴塑造的微生境的响应模式及依赖程度,进而影响了不同年份地表节肢动物在空间上的聚集变化.

    戈壁荒漠降水变化地表节肢动物聚集群落动态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