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沙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沙漠
中国沙漠

王涛

双月刊

1000-694X

caiedit@lzb.ac.cn

0931-4967253 4967256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中国沙漠/Journal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唯一的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力图准确、迅速、快捷地报道我国在沙漠(荒漠)学科领域中的研究水平、进展、热点、动态与专项研究的全貌与流派。努力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动态,及时准确反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追踪报道具有荣获国家、省部级研究成果潜力的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有计划地组织文稿,系统地报道本学科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项目进展和成果,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藏高原沙漠化研究综述

    任珩姜盛基赵文智
    318-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高原沙漠化作为近年来最严重的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决定整个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影响着中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西藏高原沙漠化时空分布格局、风沙地貌形成过程、植被防沙措施及沙漠化监测技术4个方面,综述了西藏高原沙漠化研究最新进展。根据当前西藏高原沙漠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重点:(1)增加西藏高原沙漠化区域性和河流上中下联动整体研究;(2)明确沙物质来源及其对河谷风沙的相对贡献;(3)分析植被防沙措施对沙物质移动的影响;(4)构建适用于西藏高原沙漠化监测的新技术。对西藏高原沙漠化防治提出建议,以期为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西藏高原沙漠化植被监测技术

    2000-2023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核心区风蚀起尘量变化

    邢瑜柳本立马涛王伊蒙...
    330-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土壤风蚀预报系统(WEPS)算法,结合多源地理数据,计算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核心区2000-2023年土壤风蚀及PM10范围,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总面积80。67万km2内,多年平均风蚀模数为3 553 t·km-2,风蚀高值区集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及河西走廊中部。总体上,由于研究区风速下降、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增加,风蚀模数呈下降趋势,年代下降速率为41 t·km-2,减少区域占总面积的48%。同期,PM10的多年平均释放量为3。11×107t,平均释放速率为38。53t·km-2·a-1。在各季节中,春季风蚀模数最高,占年内风蚀总量的47%。风速、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湿度是关键影响因素,风速对风蚀的贡献率超过90%。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土壤风蚀PM10WEPS

    末次冰期鄱阳湖南部厚田沙山物质来源

    蔚静静许德如杜丁丁李志文...
    342-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鄱阳湖周生态环境与土地沙化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确定主要沙源及其迁移路线对风沙治理意义重大。鄱阳湖东北部的相关研究已相继展开,但南部地区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末次冰期时南部沙山是远源搬运还是近源堆积的问题尚无定论。鄱阳湖南部厚田沙山的沉积时间被很好地确定,冰期地层沉积连续,因而是开展物质来源研究的理想场所。通过对厚田剖面末次冰期以来6件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U-Pb年龄分析,共获得512个有效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沙山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最显著的峰为~830 Ma,次峰为~430 Ma,与华南板块新元古代晋宁、早古生代加里东两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对应;多维尺度(MDS)图分析也证实了沙山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与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地区岩浆岩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于近源的九岭山与赣江沉积物的混合物。其形成机制是末次冰期枯水期水位下降,导致发源于九岭山的赣江支流及赣江干流的河漫滩、河岸裸露地表沙物质在强劲的冬季风作用下短距离搬运至河流阶地堆积。

    沙山锆石U-Pb测年物源示踪鄱阳湖南部

    《中国沙漠》投稿指南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