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吴永宁

双月刊

1004-8456

spws462@163.com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内容包括: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综述、CAC和SPS等国际专栏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文件和批示。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省膳食营养及慢性病防控建议

    刘丹张永慧马文军
    767-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营养缺乏性疾病数量明显下降,但膳食模式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等问题日益显现,营养与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增长迅速,防控效果不理想.本文对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疾病防控现状、国内外及广东省应对营养及相关疾病的政策措施进行回顾与梳理,并就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广东省营养防控工作进展.

    广东省膳食营养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措施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顾问及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773,796页

    2020年绍兴市145株分离自食源性腹泻患者和生禽肉的沙门菌表型及基因组特征分析

    张琴超周梁康陈吉铭唐诗洁...
    774-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监测绍兴市临床分离株和食品分离株沙门菌的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分析部分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方法 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血清型别,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应用于分子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耐药性.开展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ioNumerics V7.6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分型,采用Pubmlst确定ST型别,使用ResFinder 4.1抗性基因数据库和VFDB毒力基因数据库预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135株临床分离株和10株食品分离株沙门菌共检出24种血清型、109种PFGE指纹图谱、80种耐药表型,其中优势血清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其中食品分离株以伦敦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主要耐氨苄西林、四环素、链霉素,且多重耐药率达73.79%(107/145),其中食品分离株以耐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四环素和萘啶酸抗生素为主.30株临床分离株沙门菌有11个ST型别,ST11型的4株肠炎沙门菌属于同一进化枝,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共预测31种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携带率达100%(30/30),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70%,21/30);预测出224种毒力基因,其中107种携带率达100%(30/30).结论 绍兴市沙门菌血清型、PFGE图谱、耐药表型种类多样,多重耐药率较高,且选取的生禽肉不是导致绍兴市沙门菌感染的直接来源;部分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

    沙门菌血清型别全基因组测序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食源性疾病患者

    鼠曲草对大鼠生殖激素水平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钟礼云赵康涛郑丽红林蔚...
    782-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鼠曲草(PADA)对大鼠生殖激素水平以及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将PADA按传统食用习惯提取浓缩后,连续30d经口给予SD大鼠,对六项生殖激素、免疫器官、碳廓清实验、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暴露PADA后的雌性各剂量组大鼠的催乳素升高(P<0.05);雄性100 g/kg体质量剂量组的脾脏重量、雄性50 g/kg体质量剂量组的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雌性100 g/kg体质量剂量组的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升高(P<0.05);碳廓清吞噬指数a、淋转OD差值、溶血空斑数、白细胞、球蛋白、白/球比值、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形态等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改变.结论 PADA能引起雌性25 g/kg体质量剂量以上催乳素升高;未观察到免疫功能有明显受损现象;脾、胸腺重量及胸腺指数升高,提示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鼠曲草生殖激素免疫力

    2017-2021年温州市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学和耐药谱及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林谦阁章乐怡胡玉琴孙桂芹...
    78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温州市食源性腹泻患者沙门菌的血清学、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从温州市2017-2021年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分离出的567株沙门菌进行病患信息整理以及血清分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5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67株沙门菌腹泻患者含男性326人,女性241人,分别占57.5%和42.5%,多为6岁以下的儿童,共分离出119株,占21.0%;其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分离出111株沙门菌,占19.6%.567株沙门菌共分为50种血清型,其中位居前两位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33.5%,190/567)和肠炎沙门菌(23.6%,134/567).567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3.5%(417/567),其次四环素为63.3%(359/567);鼠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4.2%(160/190),而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95.5%(128/134).多重耐药率为62.6%,共产生178种耐药谱,其中最多的耐药谱为AMP-AMS-CFZ-CT-NAL.201株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产生70种带型,带型差异度较大,相似度在1.5%~100%之间;127株肠炎沙门菌产生32种带型,相似度在35.8%~100%之间.50株伦敦沙门菌共产生24种带型,相似度在40.0%~100%之间.结论 温州市食源性沙门菌呈现广泛的血清型分布,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趋势.为了有效防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加强对食源性腹泻患者沙门菌的监测,及时了解温州市血清型分布趋势和耐药特点,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沙门菌耐药性血清型分子分型

    2021-2022年湖州市监测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沈月华纪蕾徐德顺吴晓芳...
    797-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湖州市感染性腹泻患者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腹泻性疾病的防控、预警、溯源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湖州市2021-2022年6家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出126株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别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和分子分型.结果 126株沙门菌可分为28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32.5%,41/126),肠炎沙门菌(24.6%,31/126)及鼠伤寒沙门菌(15.1%,19/126).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15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3%(44/60)其次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56.7%(34/60),鼠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8.4%(13/19)、52.6%(10/19),肠炎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为54.8%(17/31),其他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1.4%(18/35),总体多重耐药率达62.7%(79/126),呈现出20种多重耐药谱.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及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后分别获得46种和15种不同PFGE指纹图谱.结论 湖州市沙门菌感染优势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和肠炎沙门菌为主,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带型既有多样性又具有优势带型.

    沙门菌血清分型耐药性分子分型感染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

    征稿启事

    804,857,898页

    2019-2021年兰州市腹泻患者肠炎沙门菌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毛雪张连梅王宇红王艳...
    805-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兰州市肠炎沙门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特点,建立兰州市沙门菌基因型数据库,为有效预防沙门菌的感染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2019-2021年从兰州市食源性主动监测中分离到的9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生化鉴定;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41株肠炎沙门菌的指纹图谱;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41株肠炎沙门菌PFGE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94株沙门菌分属为20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群,占43.62%(41/94).41株肠炎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萘啶酸的耐药率为100.00%,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0.49%(33/41),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39.02%(16/41),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的耐药率均为31.71%(13/41),但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0.00%;其中26株菌(63.41%,26/41)出现多重耐药,共产生18种耐药谱.41株肠炎沙门菌通过XbaⅠ酶切共获得19种带型,各带型之间的相似度为74.20%~100.00%,各带型所包含的菌株数不同,同一年份菌株间的同源性较高并且有100.00%相同带型.结论 兰州市沙门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其优势血清群肠炎沙门菌高耐药和多重耐药严重,PFGE带型复杂多样,呈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肠炎沙门菌耐药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真空低温烹调条件下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热灭活规律研究

    封岩任秀陈怡文景宇...
    812-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基质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热灭活规律,探讨真空低温烹调对不同基质中单增李斯特菌减灭的影响.方法 将5株单增李斯特菌冻干菌粉人工污染生理盐水、MH肉汤、真空包装精猪肉和五花肉,在55、60和63 ℃条件下测定该菌在生理盐水、MH肉汤、真空包装精肉和五花肉中的存活规律,计算不同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D值和Z值,分析其灭活规律.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在猪肉中的D值和Z值均高于在生理盐水、MH肉汤中的D值和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五花肉中的D值高于在精肉中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55 ℃条件下,真空包装精猪肉和五花肉基质中,人工污染的单增李斯特菌下降61g所需时间约为3~4h,而在60和63 ℃的时间分别为30~40和10~20 min.结论 真空低温烹调条件下,食品基质、菌种遗传基础等均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杀灭作用存在显著影响,在低于60 ℃条件下烹调时,需延长烹饪时间,以保障烹饪后食品的微生物安全.

    真空低温烹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猪肉热灭活

    一株粪肠球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金丽尹红梅朱成林蔡自建...
    818-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粪肠球菌噬菌体,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为食品中粪肠球菌污染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宿主菌来源于牦牛屠宰加工环节,并经16S rRNA测序鉴定;从环境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将噬菌体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其效价;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及测定pH、紫外照射、温度、有机溶剂对噬菌体效价的影响;并测定其对宿主菌的裂解效力.结果 宿主菌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粪肠球菌;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能裂解粪肠球菌的噬菌体命名为P45;电镜结果表明此噬菌体为蝌蚪状的长尾噬菌体,头部呈六面体,整体长度约为(200±5)nm;通过裂解谱测定,发现该噬菌体对其中4株粪肠球菌有明显裂解效果;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50 min、裂解周期为190 min、裂解量为1 PFU/cell;噬菌体能在pH=2和pH=13存活,效价分别为1.05×102PFU/mL和1.85×103PFU/mL;75 ℃高温可使该噬菌体完全失活;紫外照射使噬菌体效价下降;噬菌体对有机溶剂不敏感;对宿主菌有较好的裂解效果.结论 粪肠球菌的噬菌体对宿主菌有良好裂解效果,对食品中粪肠球菌的污染防控有一定应用潜力.

    粪肠球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裂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