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吴永宁

双月刊

1004-8456

spws462@163.com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内容包括: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调查研究、综述、CAC和SPS等国际专栏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文件和批示。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是我国的食品安全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种不同紫外装置杀灭枯草芽胞杆菌和降解核酸效果的对比研究

    刘娜王亚萍李景云崔生辉...
    995-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5种不同紫外装置杀灭枯草芽胞杆菌和降解核酸的效果差异.方法 配制0.50×106~1.0× 106 CFU/mL浓度的枯草芽胞杆菌菌悬液,放置于距灯源5 cm处,分别经生物安全柜紫外灯、185产臭氧紫外灯、BKS-UV2016家用紫外灯管、JT8-Y30W紫外灯管和深紫外UVC-LED管照射1 min、30 s、10 s、5 s,培养24 h后比较菌落数差异.用细菌基因组核酸和PCR产物分别配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放置于距灯源5 cm处,用上述5种紫外装置分别照射1 min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比较Ct值,并分析有效模板浓度差异.对于能有效降解核酸的装置,参照枯草芽胞杆菌部分减少照射时间进一步分析降解情况.结果 在枯草芽胞杆菌实验中,5种紫外装置照射1 min后均能全部杀灭目标菌,当减少照射时间时,深紫外UVC-LED杀灭作用最强.在降解细菌基因组核酸和PCR产物实验中,仅深紫外UVC-LED能降解目的片段,但是降解效率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减少和样品浓度的降低而减弱.结论 深紫外UVC-LED在较短时间内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杀灭效应更强,且能有效降解核酸从而解决部分PCR污染问题.

    紫外线深紫外UVC-LED枯草芽胞杆菌基因组PCR产物

    冷鲜猪肉供应链主要环节中微生物多样性宏基因组分析

    王宇王娉曲天铭梁丽姣...
    1000-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究不同阶段冷鲜猪肉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分析风险菌的组成及变化,为冷鲜肉中风险细菌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预冷后、排酸后及市售3个阶段的30份冷鲜猪肉样本进行测序,并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和菌群代谢通路的分析.结果 不同阶段冷鲜猪肉菌群结构差异有显著性.从预冷到排酸再到市售,根瘤菌丰度变化导致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索丝菌属丰度提升造成了厚壁菌门丰度占比的逐步提高.PCoA分析发现排酸肉与市售肉部分重叠,说明排酸肉细菌与市售肉中菌群相似.排酸后到市售肉样中,优势致腐菌热杀索丝菌(0.3%~14.5%)、莓实假单胞菌(0.02%~3.6%)和鲍曼不动杆菌(0.5%~3.3%)的相对丰度显著提升.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排酸肉样本中注释到的细菌有关代谢的编码基因丰度在3个阶段样本中最高,3组样本中部分协调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蛋白质和酶丰度呈上升的趋势,并且与索丝菌和假单胞菌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结论 排酸肉样本中的细菌种群与市售肉样本中相似,生产中应加强排酸过程中菌群的控制,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嗜冷菌的繁殖,保障供应链中肉品质量安全.

    冷鲜猪肉宏基因组学微生物多样性

    南京市一起疑似克罗诺杆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原学鉴定及分子分型

    龚红瑾郑东宇斯佳丽王璇...
    1010-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南京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溯源分析,探讨致病菌株病原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溯源及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样本共47份,提取样本DNA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及腹泻病毒核酸检测,同时按照常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到的克罗诺杆菌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提取所有菌株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并进一步进行菌株的致病性预测和基于直系同源基因簇的多位点序列分析(cogMLST).结果 从30份样本中检测出克罗诺杆菌核酸阳性,未检测到其他常见肠道致病菌及腹泻病毒核酸.共分离得到9株克罗诺杆菌菌株(BQ1~BQ9),其中患者肛拭子6份,供餐企业工作人员肛拭子2份、食品留样1份.9株菌株的耐药谱基本一致.PathogenFinder在线预测这9株菌株均大概率具有致病性.MLST分型结果显示9株克罗诺菌株分属5个ST型,其中BQ3、BQ4和BQ9为ST8型.cogMLST分析发现,从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的BQ3和从食品留样中分离出的BQ9在进化树上聚为1支,并且只有2个ST位点的差异,两者高度同源.结论 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仅分离到克罗诺杆菌菌株,且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食品留样和一例患者的菌株高度同源.尽管克罗诺杆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侵犯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条件致病菌,但本次研究数据提示克罗诺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有可能成为健康成年人及青少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子,需重新评估其在食源性疾病中的致病风险,加强对克罗诺杆菌在食源性疾病人群和除婴幼儿奶粉及辅食以外食品中的监测.

    食源性疾病暴发克罗诺杆菌食源性致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全基因组测序耐药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顾问及第五届编委会名单

    1016,1082页

    在线净化-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D、E

    韦娟张昊王溪霍宗利...
    1017-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双阀三泵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线净化-二维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维生素A、D、E(VA、VD、VE)的含量.方法 样品在经过皂化处理后,进入二维液相色谱系统.采用耐强碱溶液的PLRP-S小柱作为在线固相萃取柱,用于净化样品皂化液.随后,SPE泵反向洗脱目标物到一维色谱系统.选择全氟苯基柱作为分离VA和4种VE的一维色谱柱.同时,以C18小柱作为VD的捕获柱,多环芳烃柱作为分离VD2和VD3的二维色谱柱.结果 VA、VD、VE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0~1.000、0.001 00~0.100、0.200~20.0 μg/mL,相关系数均高达0.999 9.检出限分别为4.8、0.8和48 μg/100 g,定量限分别为12、2和120 µg/100 g.低、中、高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VA、VD、VE的平均回收率表现良好,范围为85.9%~114.0%,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6%~9.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准确度,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VA、VD、VE的常规快速检测.

    在线净化二维液相色谱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四川省部分地区野生蕈种类分布调查

    赵雯霞刘丽张林黄玉兰...
    1024-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四川省野生蕈中毒高发地区的野生蕈种类及分布情况,为野生蕈中毒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踏查与随机路线相结合的方法在绵阳、宜宾、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采集样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对样本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 共采集样本364份,经鉴定364份样本共有39科、81属、215种.优势科包括红菇科、蘑菇科、光茸菌科、粉褶菌科、鹅膏菌科等,占总种数的56.74%.优势属为红菇属、乳菇属、鹅膏属等,占总种数的51.87%.毒蘑菇有19种,占总种数的8.84%,临床类型以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为主.不同地区优势科、优势属不同.结论 四川省部分地区野生蕈种类丰富,本研究为今后深入了解四川省野生蕈资源状况和预防控制野生蕈中毒提供基础.

    野生蕈优势科属毒蘑菇四川省

    重庆市土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及膳食暴露评估

    覃梅程莉陈锦瑶霍娇...
    1028-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土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AF)的污染现状,并评估重庆市居民因摄入土榨植物油暴露于AF的健康风险.方法 随机采集重庆市39个区县的土榨植物油样品进行AF检测.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 目重庆膳食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进行膳食暴露评估,采用暴露限值(MOE)和定量肝癌风险法进行风险表征.结果 土榨植物油中AF的总体检出率为7.77%,平均浓度为0.10~0.48 μg/kg(LB-UB),所有样品均未超标.土榨花生油中AF的检出率最高(22.73%,5/22).重庆市全人群经食用土榨植物油的AF平均暴露量为 0.069~0.319 ng/kg·BW/d(LB-UB),高暴露量(P95)为 0.209~0.967 ng/kg·BW/d(LB-UB).男性与女性的暴露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人群中2~6岁儿童的平均暴露水平最高(0.132~0.610 ng/kg·BW/d).全人群的肝癌风险低于1例HCC/(10万人/年),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MOE值均低于10 000.结论 重庆市土榨植物油中AF引起的肝癌健康风险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应持续监管重点食品的AF污染和降低敏感人群的暴露风险.

    黄曲霉毒素土榨植物油膳食暴露肝细胞癌暴露限值健康风险

    征稿启事

    1034,1055,1098页

    中国水产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评估

    蔡宜家刘小方刘潇曹文成...
    1035-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国水产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人群暴露PCBs的健康风险.方法 选取中国7个主要水产品生产省份的22种共计100份水产品,采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7种指示性PCBs(PCB 28、52、101、118、138、153、180)的含量,并分析其污染特征.结合我国水产类的消费量数据,评估我国居民通过水产品暴露指示性PCBs的健康风险.结果 22种水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PCBs)的含量范围为3.62~1 755.23 pg/g,在全球属于偏低的水平且均低于GB 2762-2022规定的水产品限值.指示性PCBs的含量水平在物种间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海水鱼、蟹类显著高于淡水鱼、虾、贝类(P<0.05).通过指纹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发现PCB 153和PCB 138为主要的指纹特征,且大部分样品有着相似污染源.6个省份水产品中∑,PCBs的 日均暴露量范围为0.02x10-7(辽宁)~2.40×10-6 mg/(kg·d)(浙江),危害商(HQ)值为0.01× 10-2~1.20×10-1,CR值为0.04×10-7~4.79×10-6.结论 中国水产品中∑7PCBs的污染水平和日均暴露量均较低.HQ值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较低;中位数污染水平下,福建省水产品中∑7PCBs的致癌风险值为1.79×10-6,超过了1.0×10-6,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水产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示性多氯联苯污染水平风险评估

    浙江省市售米粉制品脱氢乙酸使用调查及暴露评估

    王绩凯张荷香齐小娟陈莉莉...
    104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市售米粉制品脱氢乙酸(DHA)的使用情况,并对食用人员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监管政策调整和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浙江省有关地市采集米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脱氢乙酸含量,结合浙江省居民食物消费量数据,评估居民通过膳食导致的DHA暴露水平.结果 在采集的641份样品中,329份样品检出DHA,总检出率为51.31%.在检出DHA的样品中,DHA含量平均值为(280.00±242.69)mg/kg,P50和P95分别为218.00 mg/kg和840.50 mg/kg.检出样品的DHA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来源的样品中,网店来源的样品含量最高.浙江省米粉制品食用人群脱氢乙酸的平均 日暴露量为0.209 mg/kg·BW,高端暴露量(P95)为0.512 mg/kg·BW,由于目前DHA尚未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值,暂不能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全面评价,但食用米粉制品导致的脱氢乙酸暴露不容忽视.结论 脱氢乙酸在米粉制品中使用较为普遍,网售环节尤其需引起监管重视.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实施后,防止超范围滥用脱氢乙酸将是食品监管的重点.

    米粉制品脱氢乙酸膳食暴露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