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

    徐翼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6例,均行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Cobb角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损伤、断钉、钉松、脑脊液漏液等不良反应。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系统胸腰段脊柱骨折

    两种晶体预充液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乳酸水平的影响

    王雪玲吴静波陈志峰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晶体预充液对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8年4月收治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采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B组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两组分别于体外转机前(T0)、体外停机后(T1)、术后1 d(T2)、术后2 d(T3)、术后3 d(T4)取动脉血,检测血清乳酸水平。结果:与T0时间比较,两种预充液对患者T1和T2时间血清乳酸水平增高均有影响,A组T3时间血清乳酸水平远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相比,能降低术后血清乳酸水平,加快患者康复。

    体外循环乳酸醋酸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张海霞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0 d序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Hp感染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观察组给予10 d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d序贯四联疗法根除Hp感染,转阴快,临床效果显著。

    10d序贯四联疗法Hp根除率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新生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效果研究

    王旭晴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新生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呼吸窘迫新生儿94例,分为两组,各4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效果。结果:常规组肺出血、气胸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PaO2、a/APO2及pH均高于常规组,PaCO2、OI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发育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新生儿效果优于常规对症治疗,可提高患儿氧合功能,降低死亡率,还可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新生儿肺功能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湿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赵敏蓉方利方蓉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湿性咳嗽的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小儿湿性咳嗽患者9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对照组接受人工叩击法排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湿性咳嗽患者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湿性咳嗽人工叩击排痰机械振动排痰

    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易荣元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早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实施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早期EC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孕激素单药治疗,观察组行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病灶最大直径、身体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病灶直径较对照组缩小,身体体状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EC患者实施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二甲双胍孕激素联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

    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周建华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蒂骨瓣移植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新鲜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经复位后效果不满意,可以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蒂骨瓣移植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骨折

    不同剂量黄体酮在早孕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宗艳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早孕先兆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20 mg,症状消失后停止用药;B组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40 mg,在症状消失后将黄体酮剂量逐渐减至20 mg/d;C组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60 mg,在症状消失后将黄体酮剂量减至40 mg,并于1周后减至20 mg。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继续妊娠至足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稽留流产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治疗过程使用黄体酮的剂量无直接相关性,针对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使用20 mg/d剂量黄体酮治疗效果更明确。

    不同剂量黄体酮早孕先兆流产

    湿润烧伤膏与红外线照射治疗外伤感染性伤口的临床效果观察

    袁秋玲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与红外线照射治疗外伤感染性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外伤感染性伤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抹治疗,B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于A组,伤口痊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外伤感染性伤口,效果显著,可加速伤口愈合。

    湿润烧伤膏红外线感染性伤口

    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孔亮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0例,化疗结束后均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短期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短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8%,临床获益率为86%。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肌肉关节痛2例(4%),恶心呕吐3例(6%),头晕3例(6%),潮热4例(8%),乏力6例(12%)。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曲妥珠单抗内分泌维持治疗HR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