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朝阳褚琦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饮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2 hPG)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糖胰岛β细胞分泌量,降低胰岛素抵抗能力,改善患者饮食习惯。

    糖尿病社区二甲双胍饮食疗法临床效果

    分析频域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

    张凤云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频域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视盘形态应用频域OCT检测。比较两组视盘参数差异,同时分析视盘参数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垂直杯盘比、平均杯盘比及视杯容积均高于对照组,盘沿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视野缺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通过频域OCT检测,其中视野缺损与盘沿面积具有较高相关性,可用于该类疾病诊断中。

    频域OCT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视野缺损

    清扫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张国兴谢丽华高雅莉王欣...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大致数量范围及清扫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52例。选取宫颈癌23例、卵巢癌18例、子宫内膜癌26例,作为对照组,仅清扫闭孔神经前方淋巴结;另选取宫颈癌41例、卵巢癌16例、子宫内膜癌28例,作为试验组,清扫完闭孔神经前方淋巴结后,又单独清扫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比较两组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数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数量为0~4个,平均2个左右。试验组5年生存率为87。1%,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85。1%。结论: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数量平均0~4个,清扫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可以延长患者总生存率,在能力和设备允许情况下,尽量清扫切除,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闭孔神经后方淋巴结数量生存率生存期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张倩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奥曲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开始减少时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及恢复正常中心静脉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中心静脉压、平均心室率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奥曲肽普萘洛尔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非肥胖糖尿病伴严重胰岛素抵抗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张倩为杨玮陈晓鸥汤明明...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告1例非肥胖女性伴严重胰岛素抵抗、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效果。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文献报道,疑诊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使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效果不佳,加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后有效降糖。此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于严重胰岛素抵抗,甚至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GLP-1类似物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非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利拉鲁肽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濮芸健盛江郭威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大咯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周血管介入疗法治疗大咯血,疗效显著。

    大咯血外周血管介入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年龄对妊娠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李红玲李雨清
    76-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年龄对妊娠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档案且已住院分娩的产妇1758例,依据年龄分为A组(≤24岁)、B组(25~29岁)、C组(30~34岁)、D组(35~39岁)、E组(≥40岁);其中妊娠高血压239例。比较各年龄组妊娠高血压发病情况,分析发生风险。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25~29岁产妇为对照,发生风险为1;子痫前期在≥40岁时发生率最高,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呈"U"字形,≤24岁和≥40岁时发生率较高,≤24岁的产妇子痫发生率为所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中最高。结论:高龄产妇多发妊娠高血压,≤24岁和≥40岁为高发人群,临床中应积极监测。

    高血压妊娠期年龄

    克氏针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易红卫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克氏针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后腕关节功能评分(Cooney)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相比,克氏针微创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较高。

    桡骨远端骨折克氏针微创治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

    分析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

    汪加宏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8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法以49例为单组区间将患者分别归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院内疗法为应用辛伐他汀,研究组院内疗法为应用阿托伐他汀,比对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92%)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趋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比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更为可靠,可作为普及应用方案。

    老年患者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心绞痛发作频率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肋间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尹大海张建斌朱光桥葛文宁...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肋间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4 h,禁食6 h,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面罩吸氧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静脉泵入丙泊酚2 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吸入0。8MAC七氟醚,间断给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缝皮前开启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舒芬太尼1μg/mL加甲氧氯普胺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自控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前锯肌神经阻滞操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线性频率为10~13 MHz,定位于术侧第4~9肋间水平获取清晰的背阔肌、前锯肌图像。应用22G神经阻滞针行相应手术区域平面内穿刺进针,超声实时引导下确认针尖到达前锯肌间隙,回抽无血无气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20~30 mL进行阻滞,在相应手术区域行肋间神经阻滞推注0。375%罗哌卡因5~10 mL。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恢复质量评分(QoR-40)明显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肋间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

    超声引导前锯肌肋间神经阻滞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