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

    方霞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妇产科临床中诱导早产发生的各类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早产产妇145例,对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诱导妇产科临床早产发生的各类因素。结果:145例产妇中,早产危险因素包含年龄因素(7。59%),反复流产史因素(15。86%),妊娠呕吐因素(4。14%),妊娠期高血压因素(6。21%),孕期感染因素(8。97%),胎盘早剥因素(11。72%),胎膜早破因素(40。76%)及社会心理因素(2。76%)。结论:在妇产科临床中,能诱导早产发生的临床因素具备多样性,需要医生结合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手段开展处置干预。

    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瘢痕子宫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冯丽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瘢痕子宫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2020年1月收治瘢痕子宫孕产妇1000例,依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阴道分娩;B组行剖宫产术。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臀位及脐带缠绕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合并症、骨盆异常、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瘢痕子宫患者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包括臀位(P>0。05);包括妊娠期合并症、骨盆异常、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及巨大儿(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妊娠期合并症、骨盆异常、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及巨大儿。

    瘢痕子宫分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何茜何佳李丹樊毓...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布考治疗;试验组在普罗布考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同时也可以整体降低血脂、hs-CRP等指标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产结局探讨

    胡红辉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产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结局。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妊娠糖尿病产妇98例,将其中患有PCOS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羊水过多及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体重、巨大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会增加糖尿病产妇子痫前期、高血压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但对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他妊娠不良症状均无加重。

    妊娠期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

    全甲状腺切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胡运洲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全甲状腺切除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9月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30 d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好,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高。

    分化型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并发症远近期疗效

    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治疗的效果

    蒋欣杰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在泌尿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技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腹腔镜泌尿外科疾病效果

    病毒性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的效果评价

    李国波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的预防控制对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乙肝常规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控制措施。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乙肝发生率和乙肝认知程度。结果:观察组乙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乙肝认知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面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后,显著减少了乙肝发生率,提高了乙肝认知程度。

    预防控制对策临床应用效果乙肝发生率乙肝认知程度

    全身麻醉与腰部麻醉下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及对住院时间影响分析

    李洪文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腰部麻醉下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77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行腰部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B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在腰部麻醉下行PCNL术治疗肾结石,可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镇痛效果较优,且不影响结石清除率。

    肾结石全身麻醉腰部麻醉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住院时间

    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

    林锐波周慧芬高星周良军...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PCIA;研究组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联合PCIA。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2 h、6 h时静态及动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TAPB在剖宫产术后PCIA中的镇痛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镇痛药物使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剖宫产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脉自控镇痛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

    凌静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利多卡因治疗;试验组在利多卡因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电图检查结果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