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右心功能及收缩储备的评价效果

    史晓丽史荣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功能及收缩储备的评价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PH患者42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者2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ESE检查。测量两组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结果:试验组静息(T1)及峰值负荷下(T2)的TAPSE、FAC、RIMP、S'等指标水平均显著劣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APSEc、FACc、RIMPc、S'c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峰值负荷下检测右心功能,能够反应PH患者右心功能变化,并依据静息、负荷峰值下的右心功能差异评价右心收缩储备,反映PH患者右心功能性适应能力,提供附加参考指标。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

    胎儿超声心动在诊断胎儿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

    宋玮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胎儿超声心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已确诊胎儿心律失常的孕妇66例。所有孕妇均给予超声心动检查,分析超声心动的诊断效果。结果:66例孕妇中,胎儿超声心动的检查准确率为96。97%。经超声心动检查发现,期前心律失常类型所占比最高(31。25%),其次是心动过缓(28。13%),最后是心动过速(26。56%)及心脏结构异常(14。06%)。预后良好胎儿42例,其中自然治愈27例,治疗后痊愈15例;有24例预后不良,其中有4例因并发水肿疾病或心力衰竭而终止妊娠,其余20例在胎儿出生后伴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结论: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超声心动,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胎儿心律失常进行准确分型,便于开展治疗,改善疾病预后,确保胎儿生命安全。

    胎儿心律失常超声心动诊断

    盆底超声影像在妇女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运用研究

    王刚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采用盆底超声影像检查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2-10月收治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5例,分析采用盆底超声影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盆底超声影像中可清晰看到患者盆底病变区域,观察到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膀胱颈下降距离及膀胱膨出度等妇女压力性尿失禁典型检查指标,总检查准确率为97。89%,检查结果准确有效。结论:盆底超声影像在妇女压力性尿失禁中检测准确率较高,不会出现MRI和CT检查时的造影剂过敏现象,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盆底超声影像妇女压力性尿失禁临床价值研究

    髋部骨折术后血栓检测抗凝血酶、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张宇杰杨永红朱颜鑫易思叶...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抗凝血酶(AT-Ⅲ)和D-二聚体水平在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实施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再将观察组术后经静脉造影确诊血栓形成的11例,设定为血栓组;未发生血栓的69例,设定为非血栓组;均开展抗凝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2 h AT-Ⅲ、D-二聚体水平及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 AT-Ⅲ、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 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术前、术后12 h AT-Ⅲ、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术后3 d AT-Ⅲ水平低于非血栓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Ⅲ、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髋部骨折术后血栓检测的标志物,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预防、早期诊断及判断抗凝的治疗效果。

    髋部骨折抗凝血酶D-二聚体血栓

    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

    蔡海娟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眼科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焦虑情绪评分及总体满意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显现良好管理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人性化护理

    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陈金辉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日间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输尿管结石日间手术

    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邓宗莉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行微通道PCNL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焦虑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围术期护理人文关怀护理预后

    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何冬梅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与不良情绪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降低疼痛感,缓解不良情绪,患者更满意并积极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个性化护理模式不良情绪乳腺肿瘤护理满意度疼痛

    音乐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内镜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中的应用

    胡薇华张丽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内镜术后膀胱痉挛(B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2-5月收治经尿道前列腺内镜术后膀胱痉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音乐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膀胱冲洗停止用时、膀胱痉挛持续时间、膀胱痉挛次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膀胱痉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失禁、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IP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有助于减少经尿道前列腺内镜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恢复时间与临床疼痛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膀胱痉挛经尿道前列腺内镜术集束化护理音乐疗法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

    黄方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参与救治;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参与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致残率、致死率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及确诊至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救治时间致残率致死率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