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区医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区医师

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王忆卓

旬刊

1007-614X

yxlw999@sina.com

010-58302828-6875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中国社区医师/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服务于基层临床医疗,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覆盖临床、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卫生设施建设等。全年24期(半月刊),欢迎投递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检验分析

    汪柳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验及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根据是否存在无特应性皮炎症状及喘息症状分为有特应性皮炎组48例与无特应性皮炎组42例,喘息组50例与非喘息组40例。比较各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介素-10(IL-10)及CD4+CD25+FoxP3+Treg指标水平。结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儿童,嗜碱性粒细胞比例、IL-10、CD4+CD25+FoxP3+Treg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特异型皮炎组嗜酸性粒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低于无特应性皮炎组,嗜碱性粒细胞与IL-10水平均高于无特应性皮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高于非喘息组,嗜碱性粒细胞与IL-10水平低于非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IL-10、CD4+CD25+FoxP3+Treg水平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诊断参考依据。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

    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检查的对比分析

    吴秀平辛婉媛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胸部平片及CT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治肺结核患者72例,应用胸部平片及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特征表现。结果:胸部CT检查的准确率高于胸部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胸部平片影像学特征多为病变区域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中心密度高,同时周围存在斑片状阴影;肺结核患者CT检查病灶区域多表现出高低密度混杂现象,且肺小叶区域可见条索状、蜂窝状阴影,常见卫星病灶;胸部CT检查对病灶钙化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检出及钙化斑、空洞形成,继发肺气肿形成、支气管和胸膜累及征象等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胸部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胸部平片检查,胸部CT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同时对继发病变的检出率较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肺结核胸部影像检查对比分析

    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易小明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应用于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健康体检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液检验,对比分析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容体积(MCV)、血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量(Hb)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5例患者中,确诊为缺铁性贫血62例,检出率为95。38%。结论:开展血液检验可有效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贫血,且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诊疗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诊断血液检验缺血性贫血鉴别血常规

    脑出血诊断中磁共振成像与CT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晓波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核磁共振(MRI)与CT诊断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脑出血患者80例,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综合诊断率以及对丘脑出血、脑叶出血、壳核出血、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结果: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丘脑出血、壳核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叶出血的检出率略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对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在脑出血中的诊断中,均具备较高的价值,但MRI的综合诊断准确率更高。鉴于CT检查费用低,因此在临床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诊断方式。

    脑出血MRICT对比研究

    小儿肺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护理有效性的价值分析

    卞凤娥胡军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的护理有效性。方法:2019年1月-2019年月收治小儿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有效性。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效率、肺部功能、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程度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退热时间、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及诊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配合效率及康复时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儿肺炎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有效性

    麻醉复苏过程中开展服务提质活动后的效果评价

    曹燕飞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麻醉复苏过程中开展服务提质活动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麻醉复苏患者9791例,作为试验组,麻醉复苏过程中开展服务提质活动;另选取2018年3-11月麻醉复苏患者9190例,作为对照组,麻醉复苏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复苏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拔管后舒适度(GCQ)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复苏过程中的低体温、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AS评分和GC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过程中开展服务提质活动,能减少不良事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拔管后的舒适度,患者满意度高。

    麻醉复苏护理服务提质活动不良事件舒适度满意度

    手术室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改善分析

    陈凯娣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宫颈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缓解疼痛,促进肠道排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宫颈癌手术室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产生的影响分析

    陈文娣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析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应用全程护理的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肺结核并咯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DLQI)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显著。

    肺结核并咯血全程护理生活质量

    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香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65例,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置管时长、膀胱冲洗时长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快速恢复。

    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前列腺电切术膀胱冲洗

    循证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的效果观察

    韩彩霞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心血管内科需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临床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预防压疮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循证护理心血管内科压疮预防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