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基聚脲酰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潘伯超林晨熹汤栋霖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锅两步法熔融缩聚合成了高强高韧的生物基聚脲酰胺(PUA)材料。在无催化剂及无溶剂的条件下,先将尿素与1,10-癸二胺反应合成新型生物基单体二(氨基十亚甲基)脲(DADU),并进一步与1,10-癸二酸(DA10)、1,12-十二碳二酸(DA12)或二聚酸(DmA)熔融缩聚制备了一系列高性能PUA。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明了PUA的链结构,由体积排阻色谱得出PUA的分子量为12~13 kg/mol。PUA可热压成型,并展现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5~45 MPa和400%~700%。其中PUA-DA10的拉伸强度达到聚酰胺1010(PA1010)的水平,但断裂伸长率是PA1010的2倍以上,可见其韧性远超于PA1010。PUA-DmA的断裂伸长率不亚于PA-DmA,但是其拉伸强度高于PA-DmA,体现出更高的强度和韧性。本研究证实将脲基引入聚酰胺(PA)得到的PUA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该方法十分适合生物基聚酰胺的性能改进和多样化设计与应用。

    聚脲酰胺生物基高分子热塑性高分子尿素

    离子改性对宽分子量分布聚丙烯黏弹性能影响

    徐耀辉唐伊文郭鹏吕明福...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分子量分布聚丙烯(BMWDPP)PP1经离子改性剂处理后得到PP4。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与平板旋转流变、拉伸流变和熔体强度测试研究了PP1和PP4的分子结构与流变性能的变化。离子改性过程中的自由基诱发PP降解会降低BMWDPP的分子量大小及多分散性;虽未形成真正的长支链结构,但由于接枝在PP分子链上的金属盐之间靠离子相互作用造成"类长支链"效果,PP4可产生拉伸应变硬化现象;PP4因大分子量组分的降解削弱缠结及小分子量组分的降解增强塑化,导致黏弹性低于PP1。拉伸应变硬化对熔体强度增高的影响强于分子量降低对熔体强度削弱的影响,故PP4的熔体强度在不同的温度下皆高于PP1;在低温下呈现线形大分子量分子链PP特点,而在高温下呈现长支链PP特点。

    宽分子量分布聚丙烯离子改性黏弹性拉伸应变硬化熔体强度

    《中国塑料》审稿专家邀请函

    《中国塑料》杂志社
    13页

    聚醋酸乙烯酯(PVAc)对PHB/PCL共混物理化性能研究

    陈程张豪杨梦瑶陈海英...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醋酸乙烯酯(PVAc)作为非共价键型增容剂加入到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25∶75,质量分数,下同)二元共混体系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探究不同含量的PVAc(1%、3%、5%)对PHB/PCL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含量为1%时,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未添加PVAc的PHB/PCL薄膜的2。50倍、1。19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在PVAc的桥联作用下,PHB和PCL的羰基(C=O)基团和甲基(CH3)基团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羰基峰(C=O)发生移位,并且峰值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PVAc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分布更为均匀,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

    聚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聚醋酸乙烯酯增容剂共混

    沥青路面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热反射涂料制备

    李宁利王瑞常紫攀栗培龙...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等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WPU),通过丙烯酸单体和交联剂改性WPU制得水性聚氨酯丙烯酸(WPUA)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WPUA的官能团,利用铅笔硬度和百格划线法对WPUA膜的硬度、附着力进行测定,利用水接触角试验对WPUA膜的疏水性能进行测试;以降温值、黏度值、光泽度作为评价指标,借助正交试验设计确定WPUA热反射涂料的最佳配方;通过室内太阳辐射模拟装置以及室外太阳照射试验对WPUA热反射涂料的降温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WPUA膜的附着力和硬度均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疏水性;WPUA热反射涂料的最佳制备配方为固含量30%的WPUA乳液、16%的金红石型钛白粉、2%的石英砂和4%的中空玻璃微珠。WPUA热反射涂料室内外降温效果显著。

    道路工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热反射涂料红外光谱正交试验降温效果

    PDMS/PVDF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李杰路祎祎石文天郭云杰...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浸润性表面用于油水分离研究。对比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同配比下静电纺丝的成膜效果,并进行性能表征。研究表明,适量的PVDF可以对PDMS起到助纺与增塑的效果,且微球的存在使膜层表现出更好的疏水性。此外,膜层具有的对水高黏附性是受到毛细吸附与静电作用双重影响。当PVDF与PDMS的配比为2∶1时,膜层显示出对油包水乳液良好的选择透过性,水接触角可达150 °,油接触角几乎为0 °,油水分离率在98%以上,是油水分离材料良好的候选物。

    静电纺丝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油水分离

    剪切增稠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俞波赵炳乾倪叶舟钱坤...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壳聚糖材料为壁材,剪切增稠液(STF)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了STF微胶囊(STF MC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司盘80(Span 80)与吐温80(Tween 80)作为分散剂,复配比例为3∶1;乳化剂用量为11%,核壳比为2∶1,搅拌速度为600 r/min,反应温度为60℃;体系的油水比为1∶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STF MCs呈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集中在3 μm左右。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有效改善了STF的流变性能。掺杂CNTs的STF体系具有更小临界剪切速率,更快的黏度突变,并且峰值黏度增加近一倍;芯材和微胶囊乳液的红外光谱大部分都一致,表明壳聚糖成功吸附在芯材液滴表面,实现了对STF的包封。壁材对芯材STF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升了芯材STF的热稳定性。

    剪切增稠液微胶囊单凝聚法单因素筛选防护性能

    《中国塑料》广告合作

    41页

    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的壳聚糖增韧

    曾媛李亮刘威马晶晶...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然多糖海藻酸钠(SA)、丙烯酰胺(AM)单体为基础原料构筑双网络水凝胶,引入不同含量的壳聚糖(CS),增强水凝胶的力学韧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热失重分析仪等表征水凝胶的形貌特征、网络交联结构及热学性能,分析SA/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的交联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的韧性随C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S低含量时韧性增加由伸长能力增加引起,而高添加时则因强度伸长同步增加引起,添加10%CS的水凝胶其韧性值达到2。50×105 kJ/m3,明显高于添加5%和7。5%CS的水凝胶;对水凝胶定伸长循环拉伸,其弹性回复率随所定伸长率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在25%定伸长时均高于98%,而在200%时只高于90%,其中添加10%CS的水凝胶弹性最佳,且有较强的断裂应力(0。249 MPa)和断裂伸长率(1 635。65%),在200%及以内定伸长循环拉伸时具有优异的回复能力。

    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壳聚糖力学性能

    从德国K展2022看注塑产业发展新趋势

    焦晓龙党开放周洋马艺涛...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德国杜赛尔多夫国际塑料及橡胶博览会(简称为K2022)圆满落幕,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参展商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产品。本次K展以气候保护、循环经济和数字化为主题,聚焦材料与行业在材料回收再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节能等方面的创新理念,展示了全球注塑行业与循环经济、智能数字化、降本增效等相关的创新解决方案,并简要介绍了本节K2022带来的创新亮点,进一步探讨未来注塑产业发展趋势。

    K展2022循环经济注塑行业数字化集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