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子量对聚丙烯腈超滤膜的性能影响

    王春奇张雷黄炎培付中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聚丙烯腈(PAN)分子量对PAN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使用相转化法制备了4种不同黏均分子量(Mη ≈2。2×105 g/mol、6×105 g/mol、7×105 g/mol、8×105 g/mol)的PAN膜。通过向溶液中加入常用添加剂(PEG-4000或SiO2)的方法调整PAN超滤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AN分子量的增加,PAN膜的水通量和截留通量都会降低,指状孔减小,亲水性变差;在加入添加剂后,膜的指状孔扩张,亲水性变好。高分子量的PAN膜水通量从初始的100 L/(h·bar)提升到3 000 L/(h·bar),过滤后的油水混合物的浓度均在5 mg/L左右。

    聚丙烯腈分子量超滤膜添加剂相转化

    酚醛-不饱和聚酯树脂石墨双极板复合材料研究

    李航杜玲枝吴晓林冯巧...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然鳞片石墨(NG)为导电骨料,酚醛树脂(PF)和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为黏结剂,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NG/PF/UPR双极板复合材料。研究了PF与UPR的质量比、树脂含量、成型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弯曲强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树脂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PF与UPR的质量比为6∶1、施压温度为100℃、模压压力为30 MPa、成型温度为180℃、模压时间为2 h的条件下,NG/PF/UPR双极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336。1 S/cm,弯曲强度为46。5 MPa,对于相同条件下的NG/PF双极板复合材料,样品的电导率提高了134。9%,弯曲强度提高了21。2%。

    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电导率弯曲强度

    强韧化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制备及耐久性研究

    吕东轩徐鹏武杨伟军钮德宇...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作为基体,通过共混聚碳酸亚丙酯(PPC)后进行固相拉伸,制备强韧化PHBV/PPC复合薄膜;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固相拉伸温度为55℃、拉伸速率为300 mm/min,拉伸倍率为3时,对比未拉伸样品,断裂伸长率提高约为66%,拉伸强度提高约为642。9%。当拉伸倍率为3时,取向度从0。88%提升到38。96%,还有效促进了聚合物的结晶,对PHBV的耐久性产生了正向作用,使得其性能更加稳定,对比未拉伸样品有了明显提升:未拉伸样品的韧性下降95%,固相拉伸3倍的样品的韧性下降46%。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聚碳酸酯固相拉伸力学性能

    壳聚糖/紫山药花青素/纳米氧化锌pH响应智能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韦阿飞李秋怡冯雪梦黄钰莹...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一种智能复合包装膜壳聚糖(CS)/紫山药花青素(PYE)/纳米氧化锌(ZnO NPs),并探究了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对复合膜在力学性能、热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和花青素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当纳米氧化锌的含量达2%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由 26。58 MPa提高到 41。79 MPa,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初始分解温度由 256。12℃提高到271。41℃,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约17%。此外,纳米氧化锌的加入还进一步增强了复合膜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该复合膜展现出pH敏感性,能够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反映虾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便捷手段。

    壳聚糖花青素纳米氧化锌紫山药智能包装

    《中国塑料》关于论文学术不端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中国塑料》编辑部
    22页

    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疏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吴建国洪雁顾正彪程力...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高直链玉米淀粉(HACS)进行酯化处理,制备了3种不同改性程度的OSA淀粉(OS-3、OS-6、OS-9)。以3种OSA淀粉为原料,明胶为复配大分子,制备了3种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膜(OS-3/GEL、OS-6/GEL、OS-9/GEL),考察了复合膜的透光性、水溶性、吸湿性、水蒸气透过率及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相比原淀粉复合膜,OSA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膜各项性能均得到改善。其中OS-6/GEL的性能表现最佳,透光率达到87。72%,水溶性下降了24。5%,吸湿性下降了29。6%,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30。35%,表面最大静态接触角达到124。6 °,动态接触角在3 min后仍达到100 °以上;OSA改性降低了原淀粉的结晶度,提高了成膜组分间的相容性;OSA基团的引入使得淀粉与明胶分子中羟基作用减弱,二者间产生更为强烈的氢键作用。OSA改性改善了原淀粉复合膜的疏水性能,适量OSA基团引入制备得到的OS-6/GEL性能最佳,成膜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能。

    高直链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复合膜疏水性

    硅-铝包覆TiO2功能化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机理及性能研究

    杨喜英张文才曲立杰史文秀...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利用纳米二氧化钛(TiO2)优良的紫外线屏蔽功能,提高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解决TiO2因纳米效应难以在SBS改性沥青体系中分散,同时纳米TiO2具有的光催化活性对SBS改性沥青材料进行氧化,导致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减弱等问题,本文在纳米TiO2表面采用硅-铝共沉淀法形成包覆膜,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包覆效果及包覆体物相结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功能化改性沥青的紫外线吸收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技术分析了硅-铝包覆手段对TiO2及SBS分散性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揭示了硅-铝包覆TiO2功能化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机理,最后对功能化改性沥青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铝包覆TiO2含量为6。0%时,可有效提高TiO2与SBS在沥青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阻断TiO2光催化活性对改性沥青的氧化作用,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沥青老化性能

    厌氧发酵液为底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研究进展

    林炳荣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微生物细胞内合成的高分子生物聚酯,因可以替代石油基原料制备可降解生物塑料,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PHA的合成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应用,开发利用低成本碳源合成PHA的技术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液富含挥发性脂肪酸,是合成PHA的良好底物,利用厌氧发酵液合成PHA不但可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得到PHA产物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原料,同时降低PHA的生产成本。本文以低成本碳源合成PHA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方向,主要讨论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机制,并重点介绍了污泥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液合成PHA的相关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以厌氧发酵液为底物合成PHA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聚羟基脂肪酸酯可降解塑料厌氧发酵挥发性脂肪酸低成本微生物合成

    聚羟基脂肪酸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吴俊峰杨慎宇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熔融机械共混技术制备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等手段,系统研究了GO对PHA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行为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GO(0。04%)的引入可显著提高PH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PHA/GO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均随G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说明GO能够促进PHA的结晶。GO在PHA基体中分散良好,与PHA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综上所述,GO是一种理想的PHA基体增强增韧改性剂。

    聚羟基脂肪酸酯氧化石墨烯增强增韧共混

    活化胶粉/纳米碳酸钙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丁天雨杨洋晏永张世博...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日益增长的交通轴载量给沥青路面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本文选用不同活化程度的废旧胶粉(CR)和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Nano-CaCO3)作为改性剂,制备活化胶粉/Nano-CaCO3复合改性沥青样品,并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的比较提出了3种最优的改性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研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通过薄膜烘箱试验(TFOT)研究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通过离析试验研究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通过荧光显微镜(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测改性沥青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活化处理可以改善胶粉与沥青的相容性,提高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3种最优改性体系的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施工和易性和贮存稳定性。对于活化胶粉和活化胶粉/Nano-CaCO3复合改性沥青,改性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反应,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5#改性沥青为3种复合改性体系中综合性能最优的改性体系。

    胶粉纳米碳酸钙沥青性能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