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链脂肪酸钠/芳基酰胺脂肪酸钠复配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影响研究

    董亚鹏赵恬娇王美珍崔文举...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长链脂肪酸钠盐与芳基酰胺脂肪酸钠(SCAB)复配作为聚丙烯(PP)成核剂,研究了复配前后SCAB对PP结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碳链脂肪酸钠盐在复配过程和PP加工温度下均未改变SCAB的分子结构且复配可以明显改善SCAB分子间聚集状态;PP的结晶速率、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随着长链脂肪酸钠盐的碳链长度延长大幅提高且复配物未影响PP的晶体生长方式;硬脂酸钠复配的SCAB由于在PP基体中优异的分散性,能够更有效细化PP球晶,完善晶体结构,使其结晶速率提高6。3倍,缺口冲击强度提升27。3%,拉伸强度增长8。2 MPa。

    聚丙烯长链脂肪酸钠盐芳基酰胺脂肪酸钠复配结晶性能力学性能

    PTFE纤维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机理研究

    马义蘅王建勇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接触角的测试试验、单丝拔出试验和剥离强度试验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等离子表面改性的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设备或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TFE纤维等离子表面改性后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结合力更高,性能更加优越;界面剪切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效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弱,24 h后,改性效果失效。

    聚四氟乙烯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反应机理

    PBAT/纤维素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研究

    张华峰唐于婧杨起帆李书宏...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纤维素复合材料,将其压板后,以超临界CO2为物理发泡剂,利用间歇式釜压升降温发泡方法,制备了PBAT/纤维素发泡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发泡材料的发泡性能,压缩回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的加入可以促进PBAT样品结晶,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大,PBAT样品冷结晶峰先右移后左移,同时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发泡后,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大,发泡样品的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而泡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以PBAT-G-GMA为相容剂改善PBAT与纤维素的相容性,发泡样品泡孔形态稳定,纤维素的增加可以增加发泡样品的韧性;发泡样品在130℃浸泡2 h降温泄压后,随着泄压温度的升高,发泡样品的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及发泡倍率增大;当泄压温度为80℃,纤维素粉含量为10份时,发泡倍率达到13。06倍,泡孔密度为0。37×1010 个/cm3。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纤维素发泡

    《中国塑料》征稿简则

    77页

    低摩擦因数热收缩BOPP包装薄膜的开发

    谢波涂志刚周先进张尚先...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一种高性能BOPP薄膜的开发,采用特殊的原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制备。通过与标准型BOPP薄膜对比,跟踪30天内第1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的摩擦因数、热收缩率、光学性能,分析数据得出新开发薄膜的各性能都有所优化。该BOPP薄膜具有低摩擦因数、高热收缩性能和良好的光学性能。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摩擦因数光学性能热收缩

    MOF-808改性材料吸附脱除塑料油品中的有机氯化物

    姬娅茹李瑞丽翟永怡张世博...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MOF-808材料的优良吸附性能,研究其对塑料裂解油中的有机氯化物的脱除效果。首先制备了MOF-808材料,然后采用水热合成法掺杂Fe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Zr∶Fe(x∶y)@MOF-808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选取塑料裂解油中典型的4种有机氯化物配置成模型油,以模型油中有机氯化物的脱除率作为依据,确定最佳x∶y=1∶0。67;探究了其吸附脱氯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再生重复使用性能,并考察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Zr∶Fe(1∶0。67)@MOF-808吸附材料的结构及稳定性良好;在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2 h、剂油比为1∶40时,对模型油中氯化物的脱除率高达97。66%;吸附剂重复使用6次后脱氯率仍在85%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过程。

    塑料裂解油氯化物吸附脱氯MOF-808吸附动力学

    《中国塑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89页

    基于响应面法的螺杆转子注射成型工艺研究

    尹大帅赵永强黑刚刚李志斌...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金属型螺杆转子制造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螺杆转子注射成型方法,尝试用塑料材质取代金属型螺杆转子。使用Moldflow模流软件对玻纤增强聚酰胺材料的螺杆转子齿面注射成型进行注塑模拟,将缩痕深度和翘曲变形作为质量标准,对影响塑件成型质量的7个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了影响2个质量标准的3个工艺参数。采用BBD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熔体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等注塑工艺参数对缩痕深度和翘曲变形的影响,获得了最小缩痕深度和最小翘曲变形的多项式回归响应模型。利用回归模型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熔体温度281。0℃,保压时间18。7 s,保压压力115。7 MPa。数值模拟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分别为3。75%和0。53%。

    螺杆转子响应面法缩痕深度翘曲变形

    聚酰胺材料霉致失效机理研究

    陈平路丹卢光明袁楚...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酰胺材料T1和B1,选用两种霉菌分别对其进行防霉测试,对霉菌与聚酰胺共培养过程中的失效机理开展了深入探索和研究。结果表明,霉菌生长会从外界吸收氧气,这会导致聚酰胺分子链上的亚甲基断裂,并与之发生反应生成羰基,使分子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由于聚酰胺内部分子链上存在反应活性较高的亚甲基结构,导致聚酰胺和霉菌在共培养过程中会发生颜色上的改变,会与外界反应生成亚甲基自由基,进一步与氧气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然后通过异构化生成羰基,羰基再与其他活性基团结合产生羰亚胺,这样聚酰胺分子链上的共轭链就会增加,在可见光区就会看到最大吸收波长,宏观上表现为聚酰胺材料变色;霉菌会从聚酰胺表面获得营养物质从而进行繁殖,表面结构会发生明显的破坏和改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霉菌会导致聚酰胺材料的拉伸、弯曲以及冲击性能发生衰减下降,且两种霉菌致衰减下降幅度不一样。

    聚酰胺霉菌化学反应颜色变化失效机理

    聚乙醇酸加工技术中助剂的应用进展

    牛荷吕明福张宗胤徐耀辉...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聚乙醇酸(PGA)加工技术中助剂的应用进展,包括抗氧剂、扩链剂、抗水解剂以及无机粒子。

    聚乙醇酸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