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塑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塑料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北京工商大学

杨惠娣

月刊

1001-9278

010-68987902 68905541

100037

北京阜成路11号

中国塑料/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塑料》以推动塑料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为己任,准确报道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反映塑料工业的发展动态,注重创造性、新颖性、实践性、可靠性;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为特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围绕塑料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兼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在行业中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罩过滤材料及其驻极技术的研究进展

    邹晓月徐佳慧陈振树杨友强...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口罩的发展历史及其核心过滤层聚合物非织造布种类和相应驻极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驻极工艺包括电晕充电、水驻极和静电纺丝等,需要辅以驻极添加剂,常用的聚合物非织造过滤材料主要有聚丙烯和聚乳酸.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口罩聚合物非织造材料聚丙烯聚乳酸驻极技术

    大丝束碳纤维束内横向动态渗透率计算方法及数值验证

    翟孟雷陈文广黄明雷金宇...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理论方法无法体现纤维浸润性对渗透率影响的局限性,推导了纤维丝束浸渍过程的毛细压力解析表达式和横向动态渗透率计算公式.采用相场法开展了树脂浸渍纤维丝束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场法得到的毛细压力数值解与本文的解析解总体趋势一致且相差较小,证明了本文方法计算毛细压力的可靠性.并开展了纤维体积分数和接触角对动态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表征纤维浸润性对渗透率的影响,实现了对不同浸渍半径处渗透率的动态预测.相较于现有的渗透率计算方法,本文方法适用性更强、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毛细现象树脂流动动态渗透率数值模拟复合材料

    基于离散元仿真模拟的螺杆加料机加料性能研究

    周胜荣万舟王玉李果...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不同螺杆导程、外径以及头数的螺杆结构;在离散元数值模拟仿真软件中建立颗粒模型、设置接触参数后,对不同结构下螺杆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利用后处理模块对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加料机的出口质量流率进行分析,探讨螺杆结构对加料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杆导程是螺杆加料机输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0 mm导程的螺杆输送效率是14 mm导程的15倍左右,但是出料精度有所下降;螺杆间隙是颗粒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间隙的减小会导致颗粒受力的增大,1mm间隙下的平均受力在1.2×10-2N左右;双头螺杆导致颗粒输送过程中受力的激增,峰值达到15 N左右,出料效率降低,但是出料稳定性提高.

    加料质量螺杆结构离散元模拟螺杆加料机

    熔体黏弹特性对模内微装配成型制造精度影响

    付灵杰薛鹏周国发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微细万向球形转动运动副的功能自润滑液膜辅助模内微装配成型,明晰其微装配界面直径制造公差—黏弹性热流固耦合冲击载荷、连续相变演化区厚度、热黏弹塑性应力—熔体黏弹弹性的多场协同耦合演化规律,是实现精密调控其制造精度的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微装配界面直径制造公差受控于二次注射成型充填熔体的黏弹特性,当参考黏度由2 267 Pa·s增至15 000 Pa·s时,微装配界面直径制造公差由11μm增至19 μm,增幅为72.7%;而当松弛时间由0.05s增至0.25s,则由31μm减至19μm,减幅38.7%;为了满足行业规范的尺寸制造公差技术指标≤30μm的要求,不宜采用松弛时间小于0.05s的高弹性熔体进行其功能自润滑液膜辅助模内微装配成型.

    万向球形转动运动副模内微装配成型尺寸制造公差黏弹特性模拟

    征稿启事

    72,111页

    水凝胶用于高灵敏度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宋莎莎司星雨郑霓鸣俞盈...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综述了压电式、电阻式、摩擦电式以及电容式4种应变传感器的类型的及其传感机理.其次,深入探讨了提升水凝胶应变传感器灵敏度的关键方法.通过选用导电纳米粒子与离子材料等适宜材料,采用微球、锯齿状、多孔等特定结构设计,以及多因素的综合复合等方式,可以赋予水凝胶应变传感器高灵敏度的特征.随后,归纳了此类传感器在智能电子、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实例.最后,展望了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机遇.

    水凝胶应变传感器传感机理高灵敏度

    基于可视化实验的PET膜贴合后除泡过程与压力的关系

    胡凌骁姜慧慧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可视化的压力腔;腔内的压力可测可控,相机可以透过玻璃对除泡过程进行录制;为了定量研究除泡速率与压力的关系,需要保证被研究的泡孔形态大小尽量一致,探索到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贴合方式,既可以将泡孔的直径偏差控制在±10%以内,方便进行试验对照,又可以靠常规工艺完成气泡消除而不产生其他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临界压力以下,泡孔不产生变化;而临界压力以上,泡孔的收缩速率与压力成正相关;通过理论分析并且抽象出一种泡孔受压的模型,并在Abaqus中采用显式动力学流体腔的模型对除泡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与可视化实验观测到的现象基本一致;泡孔缺陷受到压力后,薄膜先克服自身强度发生短暂的弹性形变,然后开始非线性形变,同时泡孔内部空间变小;PET膜的受压变形从中间开始,逐渐向两边扩散,内部气压升高直至平衡.

    可视化除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baqus流体腔显式动力学

    新型磷-氮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TPU中的应用

    韦深智陈娟饶杰张樱豪...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依替膦酸为磷源(EA),对苯二胺(PPD)为氮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反应合成磷-氮有机盐阻燃剂EP,并且通过核磁共振氢谱(NMR)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测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熔融共混法将EP与TPU混合制备阻燃改性TPU,并对制得的磷-氮有机磷酸盐阻燃剂改性TPU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EP对TPU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阻燃性明显提升;添加3%(质量分数,下同)的EP时,所得到的阻燃改性TPU(TPU-3%EP)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8.40%,可以通过UL94阻燃V-0评级,且残炭率(CY)比纯TPU提高1倍多;与纯TPU相比,TPU-3%EP的总热释放量(TH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降低22.12%和61.85%,材料的有效燃烧热(AEHC)也有所降低;EP主要通过在凝聚相催化成炭隔绝热氧交换来提升TPU的阻燃性能;其次在气相中发挥自由基淬灭效应也起到一定的阻燃效果.

    磷-氮有机盐阻燃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阻燃性

    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生物降解聚酯的研究

    殷茂峰王晓珂孙国华张信...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采集常见生物降解塑料的红外光谱图,标记其特征官能团.随后,通过熔融共混和溶液共混得到了生物降解塑料和非降解塑料的共混物.结果表明,基于红外光谱的快速检测方法在生物降解塑料的分析中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为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以及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生物降解塑料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快速检测共混

    场协同拉伸螺杆强化混合与传热机理的研究

    黄士争潘威朱家威Mohini Sain...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聚合物场协同塑化输运混炼原理,设计开发强化混合与换热的场协同拉伸螺杆新结构——场协同拉伸元件,利用ANSYS Polyflow对普通双头螺纹螺杆和不同拉伸元件排布的场协同拉伸螺杆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螺杆构型对聚合物胶料的混合性能、传热性能以及塑化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协同拉伸螺杆综合性能均优于普通螺纹螺杆,其中,场协同拉伸元件集中排布的螺杆B传热性能最优,场协同拉伸元件分散排布的螺杆F混合性能最优;场协同拉伸螺杆中拉伸元件的径向收敛流道改变了速度场的方向,使速度矢量产生了径向分量,促进了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速度梯度场的协同相互作用,增加流场中的拉伸流动和拉伸形变,强化了热质传递输运过程.

    场协同原理场协同拉伸螺杆塑化质量强化传热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