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杨怀文

季刊

2095-039X

zgswfz@hotmail.com

010-68919774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农、林、水产、卫生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有害生物,如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线虫、杂草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此外,相关生物技术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农药、农药生物降解制剂、植物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旨在宣传生物防治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在农林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寄主对白茨粗角萤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李东红刘宁云勾文山马维新...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温性荒漠草原主要害虫白茨粗角萤叶甲Diorhabda rybakowi的产卵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唐古特白刺、泡泡刺和大果白刺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养虫箱恒温(27 ℃)条件下,以3种白刺饲养白茨粗角萤叶甲,观察记录白茨粗角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羽化率、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白茨粗角萤叶甲成虫的产卵偏好选择;同时测定了3种白刺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如下:白茨粗角萤叶甲成虫在3种白刺上的产卵量及着卵率由高到低均为唐古特白刺,泡泡刺,大果白刺.取食3种白刺植物后,白茨粗角萤叶甲均能正常完成各阶段的生长发育;饲喂唐古特白刺的白茨粗角萤叶甲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3.50 d),饲喂大果白刺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16.70d),同时,饲喂唐古特白刺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97.78%,大果白刺上幼虫的存活率仅为10.54%.相应地,饲喂唐古特白刺后羽化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最高,大果白刺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白茨粗角萤叶甲蛹期、成虫寿命、孵化率和羽化率无显著相关性,而幼虫总历期与各营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糖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产卵量和幼虫总存活率与各营养物质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糖氮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唐古特白刺是白茨粗角萤叶甲的最适寄主植物,其次为泡泡刺.

    寄主植物白茨粗角萤叶甲生长发育繁殖营养物质

    苜蓿草田间作功能植物对苜蓿蓟马及天敌小花蝽种群的影响

    魏淑花刘学琴王颖刘畅...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研究基于有害生物推拉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苜蓿蓟马生态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苜蓿刈割前,苜蓿草田内蓟马及天敌小花蝽Orius simili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应间作的功能植物区;刈割1周后,与百脉根、红豆草、白三叶和除虫菊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的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百脉根、红豆草及白三叶3种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种群密度分别由刈割前的3.67头/10复网、3.00头/10复网、3.67头/10复网增加到了刈割1周后的11.50头/10复网、29.17头/10复网、15.00头/10复网,分别是刈割前的3.13倍、9.73倍和4.09倍,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不同功能植物区内蓟马种群密度不同,在红豆草和白三叶功能植物区内显著升高,而在其它区内刈割前无显著差异;刈割2周后,苜蓿再生期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上升,各功能植物区内的小花蝽密度显著下降,与其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刈割3~4周后,随着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的下降,其天敌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不同功能植物区间小花蝽及蓟马种群密度变化不显著.苜蓿与五种功能植物以4:1比例间作对蓟马的调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除虫菊,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本研究为保护苜蓿草田生态系统天敌发挥生态效能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苜蓿草田功能植物间作蓟马小花蝽生态调控

    绿原酸对昆虫病原线虫卡森斯氏线虫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调控

    陈红李茜童王兴铎钱秀娟...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观察绿原酸(CGA)对昆虫病原线虫寿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究绿原酸对线虫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本文以卡森斯氏线虫作为抗衰老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0、50、100、500、1000 μmol/L)处理,探究其对卡森斯氏线虫寿命、抗氧化活性、脂褐素水平、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绿原酸的潜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100μmol/L绿原酸刺激线虫后使处理组最长寿命增加了36.36%,显著抑制体内脂褐素的积累;且该浓度刺激线虫体内的SOD和CAT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97倍和2.47倍;此外,qRT-PCR结果显示,100μmol/LCGA喂养线虫后,daf-16、gst-4基因转录水平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8、3.51,而daf-2基因转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降低了0.13.综上可知,绿原酸通过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卡森斯氏线虫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延长昆虫病原线虫的寿命.

    绿原酸昆虫病原线虫寿命抗氧化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

    恶臭假单胞菌HB3S-20在棉花中的定殖及诱导抗性研究

    金利容许冬王玲丛胜波...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内生菌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生防资源.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HB3S-20是本实验室从棉花内生细菌中所筛选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潜在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技术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检测了菌株HB3S-20在棉花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和定殖位点,并检测了菌株HB3S-20接种棉花植株后植物防御相关酶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利福平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3S-20主要定殖于根部,棉株接种菌株HB3S-20后第3~30d检测到棉花根部内的菌量范围为2.2×104~6.7×104cfu/g,检测到棉花茎部内的菌量为0.04× 104~2.7× 104cfu/g,棉花茎部内的菌量低于根部,但在叶片中未被分离到.GFP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3S-20不仅能附着在棉花根系表面,还能定殖在根部维管组织中.此外,菌株HB3S-20能够提高棉花中植物防御相关酶SOD和POD的活性,说明菌株HB3S-20能够诱导棉花植株的系统抗性,增强棉花抗病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恶臭假单胞菌HB3S-20在棉花组织内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棉株产生的诱导抗性,为菌株HB3S-20的防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恶臭假单胞菌棉花定殖诱导抗性

    链霉菌SS9-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付麟雲李晶李娜刘锦霞...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室前期从铁棒锤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高加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ciscaucasicus SS9-1,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其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SS9-1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优化,并对其发酵滤液进行了番茄灰霉病的抑菌作用试验及盆栽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S9-1最佳发酵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KNO31%、酵母浸粉0.25%、NaC10.2%、MnCl2·4H2O 0.002%;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50 mL、接种量3%、初始pH 8.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d.平板对峙试验发现,番茄灰霉病菌丝受发酵滤液影响后,出现膨大畸变现象;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12、24 h后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3%和96.07%.盆栽试验中,菌株SS9-1发酵滤液原液防治效果达到了98.43%,明显高于药剂对照40%嘧霉胺SC 500倍稀释液;发酵滤液稀释50倍后防治效果依然达71.11%.综上,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链霉菌番茄灰霉病发酵条件优化生物防治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史冰柯李晓倩王卓妮覃艮红...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 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草莓灰霉病砖红镰刀菌病程相关基因防治效果

    生防菌ZF5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覃诗扬陆凌晨谢学文石延霞...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东湖假单胞菌白菜软腐病巴西果胶杆菌生物防治

    一株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效果

    刘明王昕高涵郭永霞...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生面积较广的菜豆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菜豆大面积减产,并影响籽粒品质.为发掘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从健康菜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B2.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试验中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phaseoli(Xap)和 Xanthomonas fuscans subsp.fuscans(Xff)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3和21.8 mm.在室内盆栽试验中,菌株B2对Xap和Xff的防效分别为55.42%和67.77%.通过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显示,菌株B2能显著提高菜豆叶片中SOD、POD、CAT、PPO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表明菌株B2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起到抵抗病原菌的作用.综上,菌株B2在由Xap和Xff两种病原菌引起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贝莱斯芽胞杆菌生物防治

    人参产铁载体拮抗细菌GR-39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邓声坤雷锋杰张焕荣龙漪萍...
    1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铁载体细菌通过与病原菌竞争铁元素而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本研究从人参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对其抑菌作用和产铁载体能力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的1株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细菌菌株207株,其中8株菌株既具有产铁载体的能力又对人参黑斑、根腐和锈腐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经筛选发现菌株GR-39在限铁、富铁培养基上对黑斑病菌抑菌作用差异显著,并鉴定该菌株为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GR-39在蔗糖、蛋白胨5g/L、温度34 ℃、pH 8时产铁载体相对含量为74.6%;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铁载体量与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6 g/L、蛋白胨5 g/L、pH 8时铁载体产量最大达77.13%.研究表明,菌株GR-39具有较强产铁载体能力并且对人参黑斑病菌防效显著,可为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研制提供良好菌种资源.

    人参铁载体细菌生物防治

    滋养节杆菌S17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促生能力研究

    曾先锋孙钰晨谢学文石延霞...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具有促生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河北、山东等地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具有高产IAA能力的促生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潜在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促生菌株对黄瓜种子出芽及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中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并鉴定出1株对黄瓜幼苗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细菌,滋养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 S17.在DF+培养基中滋养节杆菌S17可大量合成IAA,其合成的IAA含量最高为128.54 μg/mL.使用滋养节杆菌S17灌根处理,对黄瓜幼苗株高的增长率达到35.99%、对黄瓜幼苗叶面积的增长率达到26.90%,黄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滋生节杆菌S17对黄瓜促生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滋养节杆菌鉴定促生种子处理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