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杨怀文

季刊

2095-039X

zgswfz@hotmail.com

010-68919774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农、林、水产、卫生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有害生物,如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线虫、杂草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及其相关基础研究。此外,相关生物技术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农药、农药生物降解制剂、植物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旨在宣传生物防治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在农林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松毛虫凸腿小蜂对林间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

    郑泠芝唐缙涵陈祯鸿卓强祯...
    507-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毛虫凸腿小蜂Kriechbaumerella dendrolimi是我国南方针叶林重大食叶害虫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蛹期优势天敌。通过调查该蜂的自然寄主种类,明确其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为其在野外转主寄生情况和潜在的控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在柳杉毛虫为害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分内展开调查,采集并鉴定大型鳞翅目昆虫,记录松毛虫凸腿小蜂对不同种类蛹的寄生特性及其寄生不同蛹后的子代情况。结果表明,在受害林分中,共获得 10 种大型鳞翅目昆虫,具有不同的蛹期;松毛虫凸腿小蜂对不同种类的蛹存在选择性差异,优先选择柳杉毛虫蛹(占 93。33%),且耗时最短(163。98 s)。在寄生阶段,该蜂能准确定位、识别柳杉毛虫蛹等寄主,也能快速分辨非寄主如银杏大蚕蛾Saturnia japonica。从寄生结果来看,该蜂能在柳杉毛虫、乌桕大蚕蛾 Attacus atlas、思茅松毛虫 D。kikuchii、明目大蚕蛾Antheraea frithi、樗蚕Samia cynthia、樟蚕Saturnia pyretorum和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这 7种蛹内成功繁育子代,但其子代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除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外,柳杉毛虫蛹繁育的子代数量最多且雌蜂体型最大,马尾松毛虫蛹繁育的子代最少且雌蜂最小。研究表明,受害林分中存在着丰富的大型鳞翅目昆虫种类,理论上可供松毛虫凸腿小蜂完成其年生活史,有望实现林间持续防控的效果。

    松毛虫凸腿小蜂寄生特性寄主选择性寄主适合度

    四川省犍为县两种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寄生蜂种类及发生动态

    钱佳宁彭成林赵晓昱丁柃文...
    516-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明确稻显纹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寄生蜂种类和优势寄生蜂种类差异,为两种纵卷叶螟的种间竞争机制研究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四川省犍为县两种纵卷叶螟幼虫和蛹,于室内饲养羽化并收集寄生蜂,鉴定寄生蜂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情况。结果显示,稻显纹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寄生蜂种类主要有 8 种。其中,在两种纵卷叶螟中均发现的寄生蜂为趋稻厚唇姬蜂Phaeogenes sp。,仅在稻显纹纵卷叶螟中发现的寄生蜂为无脊大腿小蜂 Brachymeria excarinata(Gahan,1925)、粘虫广肩小蜂 Eurytoma verticillata(Fabricius,1798)、黄眶离缘姬蜂 Trathala flavo-orbitalis(Cameron,1907)、具柄凹眼姬蜂指明亚种 Casinaria pedunculata(Szépligeti,1908)和稻苞虫兔唇姬小蜂Dimmockia secunda(Crawford,1910),仅在稻纵卷叶螟中发现的寄生蜂为棱角肿腿蜂Goniozus sp。和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寄生蜂寄生率(0。01%~0。46%)比稻纵卷叶螟寄生率(0。34%~2。07%)低。大螟钝唇姬蜂为稻纵卷叶螟寄生蜂的丰富种且优势度指数最高,但无脊大腿小蜂是稻显纹纵卷叶螟中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优势种寄生蜂。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寄生蜂优势种随时间发生变化,7月和 9月的优势寄生蜂为无脊大腿小蜂,而 8月为趋稻厚唇姬蜂和黄眶离缘姬蜂。但是,10月采集的稻显纹纵卷叶螟没有发现寄生蜂寄生的现象。两种纵卷叶螟虽为近缘种,但二者寄生蜂种类和优势寄生蜂种类存在差异。

    稻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寄生蜂发生差异寄生率

    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对三种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

    蒋正雄陈恒孙英周顺文...
    524-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大小及对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和饲料混毒法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及三种赤眼蜂进行处理,测定了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和三种赤眼蜂成虫的室内毒力,同时分析Bt G033A对三种赤眼蜂寄生量及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 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 25。381、19。537、17。406 和 15。772 g/L,而对三种赤眼蜂均为低毒。在Bt G033A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虽然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功能反应模型仍符合Holling Ⅱ型,但三种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均有所降低。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在药剂对照组的寄生量(25粒/皿:18。600 粒)、处理猎物时间(0。012 d)、控害效能(84。833)、日寄生上限(83。333 粒)和搜寻效应均表明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寄生能力强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此外,在药剂处理后,玉米螟赤眼蜂各项寄生参数同样优于其他两种赤眼蜂。因此,玉米螟赤眼蜂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的优选寄生性天敌之一,并可联合Bt G033A对番茄潜叶蛾进行协同防控。

    苏云金芽胞杆菌番茄潜叶蛾赤眼蜂寄生功能搜寻效应

    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控害效果的影响

    羊绍武张薄田烨陆园...
    53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择防治烟粉虱的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采用药膜法对丽蚜小蜂进行处理,通过温室笼罩等方法,对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影响下丽蚜小蜂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烟粉虱的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旨在明确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控害能力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LC50 螺虫乙酯处理丽蚜小蜂后,在伸蔓期-开花期,丽蚜小蜂蛹的密度明显降低,仅 20。94 头/100 cm2 叶片;烟粉虱卵和高龄若虫的密度明显升高,分别达 161。47和 46。32头/100 cm2 叶片。LC10螺虫乙酯处理丽蚜小蜂后,其蛹的密度在伸蔓期-开花期明显低于清水处理,仅 38。14头/100 cm2 叶片;其寄生率在伸蔓期-开花期明显低于清水处理,仅 60%左右。丽蚜小蜂与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随着螺虫乙酯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说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控制能力随螺虫乙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不同致死浓度螺虫乙酯均可明显降低丽蚜小蜂在温室条件下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

    烟粉虱螺虫乙酯亚致死效应寄生能力

    寄主植物及猎物对杂食性天敌烟盲蝽若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田艳丽杨亦心章雨璐王晓伟...
    54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食性昆虫烟盲蝽是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它在猎物缺乏时可通过取食一些植物维持生存。因此,了解烟盲蝽在不同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无猎物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利用烟盲蝽创建储蓄植物系统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添加或不添加猎物烟粉虱、以及整株植物饲喂若虫的方法,测试了烟盲蝽在芝麻、香雪球和荞麦 3种蜜源植物以及棉花和小白菜两种作物上的存活、发育及性比。结果表明,无猎物时,烟盲蝽若虫在芝麻和小白菜离体叶片上能发育至成虫,成虫获得率分别是 85。2%和 80。0%,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15。0 d和 19。2 d,但在荞麦、香雪球、棉花离体叶片和清水对照上分别只发育至 4 龄、3 龄、3 龄和 2 龄。添加猎物时,烟盲蝽若虫在 5 种植物离体叶片上都能发育至成虫,其中在芝麻上的若虫期最短,为 11。8 d,成虫获得率最高,为 83。3%。烟盲蝽若虫在几种整株植物上的存活和发育与离体叶片上的结果相似,即只能在芝麻和小白菜上发育至成虫,成虫获得率分别为 93。3%和 66。7%。所有测试条件下饲养的烟盲蝽雌性比都在 0。6 左右,且雌、雄虫的若虫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最后讨论了利用烟盲蝽这一重要杂食性天敌创建储蓄植物系统实施害虫生物防治的可行性。

    蜜源植物储蓄植物系统非作物寄主植物猎物可用性生物防治

    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捕食作用及选择偏好

    李金磊王建赟韩姗妮符悦冠...
    550-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的捕食能力和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 1龄若虫不取食茶黄蓟马,2龄若虫可取食少量的茶黄蓟马 1龄和 2龄若虫,3龄若虫至成虫均可取食茶黄蓟马各龄若虫及成虫;海岛小花蝽 3 龄若虫至成虫对茶黄蓟马 2 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 5 龄若虫,成虫,4 龄若虫,3 龄若虫,其中 5 龄若虫最大,取食量分别为茶黄蓟马 2 龄若虫 31。60 头/d、成虫 30。80 头/d;海岛小花蝽 3 龄若虫至成虫对茶黄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下降;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干扰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方程,当茶黄蓟马密度不变时,随着海岛小花蝽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降低;海岛小花蝽 3龄若虫至成虫均对茶黄蓟马 1龄若虫的喜好指数Ci>0,对茶黄蓟马成虫喜好指数Ci<0,表明其对茶黄蓟马低龄若虫有较高的捕食偏好。本研究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控潜能。

    海岛小花蝽茶黄蓟马捕食功能反应干扰反应捕食偏好

    六斑月瓢虫幼虫和草地贪夜蛾幼虫之间的双向捕食功能评价

    崔祥鑫黎荟璐李盼唐继洪...
    559-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贪夜蛾自 2019 年 4 月首次在海口市发现,逐渐在各市县扩散,成为海南省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是海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评价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能力,室内测定了六斑月瓢虫 3 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 2 龄幼虫,以及草地贪夜蛾 3、4 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 1 龄幼虫的双向捕食作用。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与六斑月瓢虫的双向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六斑月瓢虫 3 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 2 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 82。40 粒、54。63 头。草地贪夜蛾幼虫也可捕食六斑月瓢虫幼虫,其捕食量随草地贪夜蛾龄期增加而增大。草地贪夜蛾 3 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 1 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 133。68 粒、9。89 头,草地贪夜蛾 4 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 1 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 266。04 粒、219。08 头。而且,不论是六斑月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还是草地贪夜蛾捕食六斑月瓢虫,捕食者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用六斑月瓢虫来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应在草地贪夜蛾出现暴食期前进行,这时防治会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六斑月瓢虫草地贪夜蛾双向捕食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

    不同叶螨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贾静静符悦冠吉训聪林珠凤...
    568-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以橡胶 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对加州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探讨其释放于橡胶园建立种群的可能性,在室内 27℃±1℃、RH 75%±5%和光周期 12L:12D条件下,采用特定时间生命表研究方法对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为食物时的加州新小绥螨试验种群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种群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 6。88 d、8。03 d和 13。16 d,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其存活率分别为 100%、100%和82。98%。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以 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时差异显著,以东方真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4。59 d和42。38粒/雌;其次为比哈小爪螨,分别为26。01 d和 29。19粒/雌;而以六点始叶螨为食物不利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存活和产卵,其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分别仅为 13。60 d和 1。47粒/雌。以东方真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最大,分别为 28。700 和 0。273;其次为比哈小爪螨,分别为 19。661 和 0。231;而以六点始叶螨为食物其内禀增长率为-0。013。综上,东方真叶螨最利于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增长,其次为比哈小爪螨,而六点始叶螨单一发生的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无法维持,但以 3种不同叶螨同时为食物时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增长还有待研究。

    加州新小绥螨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六点始叶螨橡胶

    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柚木野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苑鹏宇张定怡董祥林娜...
    575-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主要取食为害珍贵树种柚木Tectona grandis。为了明确不同波长LED光源对柚木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于室内观察分析了380 nm、450 nm、530 nm、600 nm、650 nm和白色(复合光:LL)6 种LED光源对试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波长LED光源照射对柚木野螟卵孵化率和成虫羽化率虽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幼虫化蛹率,380 nm处理组幼虫化蛹率最低;LL和 450 nm处理组均显著延长卵期;各色光处理组幼虫期、蛹期和世代发育历期均延长;LL处理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除 380 nm处理组成虫期显著缩短外,其余各色光处理均延长。不同波长LED光源照射显著抑制其繁殖,其中,380 nm(12。00%)和 450 nm(16。00%)处理组交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00%);各色光处理显著降低柚木野螟单雌产卵量,其中 LL 处理组最低(18。96±1。92)粒,产卵前期最长(6。67±0。21)d。综上,6 种LED光源均可延长柚木野螟的发育历期,降低幼虫化蛹率,减轻蛹重;并且 6 种LED光照显著抑制其繁殖,其中LL、380 nm和 450 nm光源影响尤为显著。

    柚木野螟LED光源生长发育存活率繁殖力

    真菌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CV2)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路杨郭文博隋丽张庆贺...
    583-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是一种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真菌病毒能够影响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但真菌病毒相关蛋白的抗体制备和利用其进行病毒检测和定位鲜有报道。本研究原核表达了一株普遍流行并且造成寄主球孢白僵菌毒力下降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CV2)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进行了病毒在寄主球孢白僵菌胞内和胞外的检测,以及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进行病毒在寄主内的定位。结果表明,表达的BbCV2-CP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85。7 kD;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制备的BbCV2-CP兔源多抗效价达到 1:8192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BbCV2兔源多抗能与抗原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且能检测出感染寄主球孢白僵菌的BbCV2;ELISA测定结果表明病毒BbCV2 可在寄主真菌体内复制,并能够游离到寄主体外;经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发现BbCV2 病毒定位于真菌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了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体系,为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材料。

    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BbCV2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亚细胞定位